APP下载

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从打造“校园晨扫”的升级版说起

2017-03-16张震霄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期
关键词:劳动校园德育

张震霄

“校园晨扫”是学校传统德育项目。每星期轮换一个班级打扫校园,被轮到的班级,学生每天早晨7:00到校打扫校园。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劳动能力,增强集体观念。“校园晨扫”坚持了数十年,曾经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时光荏苒,观念变迁,对于“校园晨扫”,大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赞同,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人反对,认为形式主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通过打造升级版“校园晨扫”,让传统德育项目重新焕发生机。由此也引发对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思考。

一、价值判断: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前提

传统德育项目是否需要创新,需要先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传统德育项目价值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一个传统德育项目与当今时代主流思想合拍,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保留,否则就需要改进或创新。

对于“校园晨扫”,教师们认为: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的德育项目,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尊重他人;同时,劳动也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人格;进一步说,体、脑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既然劳动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学生为什么对“校园晨扫”如此反感呢?原因在于“校园晨扫”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二、内容选择:傳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核心

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核心是内容选择。德育项目由内容与形式组成,内容起决定作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例如“校园晨扫”,以前只是将它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打扫校园,现在要让学生通过它知晓为何要打扫校园,如何打扫校园。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校园晨扫”的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校园晨扫”。现在的“校园晨扫”包括“校园晨扫”主题班会、“校园晨扫”的实施、“校园晨扫”成果展示等内容,内涵大大丰富了。

传统德育项目内容的选择有三个维度。一是广度,即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宽广度的延伸挖掘。例如,“校园晨扫”主题班会和成果展示,可以视作广度的延伸挖掘,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蕴,体验劳动的收获与幸福。传统德育项目也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活动的内容。例如,现在的学雷锋,不只是做好事、学习钉子精神,还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二是深度,即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价值意义的深度挖掘。“校园晨扫”不仅仅是打扫校园,而且是一次劳动技能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和审美教育。三是高度,即以时代的高度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内容的选择。“校园晨扫”是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学生的成长。传统德育项目的内容选择,要使德育内容更加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德育实践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自觉: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根本

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从根本上讲,是要实现传统德育项目的课程转变。一个传统德育项目,只有先成为德育课程,才能恒常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才能实现它的根本性转变。

德育项目转变为课程,需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园晨扫”作为课程,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生存技能、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课程性质——实践性课程;课程理念——实践性理念、体验性理念、人文性理念、创新性理念;课程内容——劳动价值的教育、劳动技能的教育(工具的使用)、劳动安全的教育、劳动成果的展示(体悟劳动)等;课程评价——成果展示、等第或学分制;课程资源开发——劳动与文学、劳动与历史、劳动与艺术等。

对传统德育项目进行课程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时代性原则,即课程开发要符合时代精神,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时代的气息,否则课程可能得不到师生的认可,实施难度增加,或者即使实施了,效果也会打折扣;二是系统性原则,即课程设计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课程内容要尽可能统整某一主题的所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应以内在的逻辑排序、实施;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人、财、物等资源,考虑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四是延展性原则,即设计的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样才具有生命力。

四、形式变革: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翅膀

传统德育项目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尽管其创新的核心是内容选择、境界是课程转变,但是,德育项目最终是要付诸实践的。只要付诸实践,就存在实践形式问题。对于“校园晨扫”,学校调整了形式:在季节安排上,选择“春秋扫,夏冬不扫”;在时间安排上,将其作为课程排入课表,即以晨扫代替早读,适当延迟晨扫的时间。形式的变革,避免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享受到劳动之美,同时也给“校园晨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德育项目的形式变革,可以放大德育活动的效应。结合学校调整“校园晨扫”形式的例子,笔者认为,传统德育项目的形式变革,应注重手段的现代性(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五、整体设计:传统德育项目创新的视界

学校德育是一个整体,应采用顶层设计理念,系统规划,分段实施。因此,要从学校德育整体设计的视界,实现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

学校近几年努力打造以“道文化”为底色的“阳光德育”(孙中山先生曾为学校题写“其道大光”的匾额,学校的校训为“学道爱人”,故“道”成为学校的文化底色)。“阳光德育”七色分别为:红色——理想信念教育;橙色——安全法制教育;金色——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生涯规划教育;青色——习惯养成教育;蓝色——审美教育;紫色——爱心教育。这些教育构成了学校德育的主要方面,形成一个“德育场域”。“校园晨扫”作为德育的一个项目,学校将其整合在习惯养成教育之中。

德育关乎学生的阳光成长。曾经的德育项目,今天已成为传统项目,而今天的德育项目,明天也将成为传统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德育项目的创新是德育创新的一个永恒主题。传统德育项目也只有在创新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劳动校园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热爱劳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