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苏和版画艺术的艺术启发

2017-03-16杨丹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性版画内蒙古

摘要:版画是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画种之一,是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版材作为载体创作出的绘画作品,是美学与印刷术合而为一的艺术结晶。内蒙古版画从其诞生到现在的六十余年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进入21世纪图像时代后,版画也有了新的时代面貌,而作为内蒙古版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和先生的版画艺术所带来的静雅深邃的艺术效果以及作品本身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内蒙古版画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内蒙古版画;苏和版画

版画发源于我国,与印刷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版画的形成起,它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萌芽期,七十年代的沉寂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迅速发展期。进入新世纪后,内蒙古版画受到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影响,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内蒙古版画的核心思想依然是表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审美面貌。苏和版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处处散发着耀眼光彩。

一、内蒙古版画

(一)内蒙古版画的艺术特征

内蒙古版画生长在内蒙古厚重的文化背景之中,饱受其滋润,汲取其精华,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量,长成了如今的独特艺术风貌。它的核心在于表现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文化底蕴与自然景观。同时也代表了少数民族的审美面貌,对于内蒙古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内蒙古版画也有着它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经历了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之后慢慢形成的的,表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心理特点与文化风貌。版画作为间接性的印痕艺术自然会被民族性所浸润和改变。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内蒙古版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里成长,也使其获得了独特魅力。

(二)内蒙古版画的历史发展

内蒙古版画是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态,经过近七十年的内蒙古文化浸染与自身的不断发展,慢慢形成了如今“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欣欣向荣之景。

最早期时,布和朝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创作开启了内蒙古版画艺术的大门,之后涌现出一批版画艺术家。这一时期的版画主体多为革命和生产。他们把草原人民的各种生活场景放入了版画的创作之中,因版画特有的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内蒙古版画独具韵味。也为当时的内蒙古版画赢得了“草原之花”的美称。在六十年代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版画家,他们的创作都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眼前一亮。

从早期布和朝鲁的创作开启内蒙古版画的大门,到文革结束后在日本展出的乌恩的《育羔》,再到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山丹、苏和、乌恩琪等感知敏锐、手法独特的艺术家。内蒙古版画发展日新月异,以其独特姿态走进新世纪图像时代。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莫日根的《出工》、巴忠文的《降龙伏虎》、田宏图的《新圈》、文科的《牧驼人家》、甲夫的《草原秋色》、邵春光的套色版画《乌珠穆沁的傍晚》等等。通过数代版画家的努力,共在刊物上发表了近千件作品,并有上百件版画进行了国家级展览,还有一部分远飘海外展览。但是在新时期内蒙古版画受到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考验,因其内容、手法落后,长期止步不前。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将内蒙古版画更长久的传扬下去成为了新一代画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内蒙古版画的未来

回顾内蒙古版画的历史,其从一片绿叶到到一顷森林的巨大发展,路途虽无尽坎坷,但是凭着历代版画家的努力,内蒙古版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封闭的草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其生存环境面临着全新挑战。美术作品在公众眼中的作用被新兴的现代传媒文化所弱化,渐渐淡出大众的关注焦点。内蒙古版画也受到了波及。那么在新时代的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之下,内蒙古版画该如何再度繁荣?

二、苏和版画

(一)苏和版画特征

苏和版画深得内蒙古版画的精髓,他的作品代表了最鲜明的草原人民精神,又带着浓郁的个人气息。无论是辽阔的草原还是闲适的牧马,无论是安静的群羊还是深邃的天空,在他的笔下也会变得更加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个画面都藏着他对这片土地最诚挚的眷恋,如此深情的话语常常隐藏在貌似平淡的画面之间。没有刻意,有的只是繁花落尽的自然淳朴,正如上好的玉器,浑然天成,美的恰到好处,不多一丝做作。

(二)苏和版画的品析

苏和的版画取材广泛,多采用铜版、油印套色等技法进行演绎,表现手法多样,艺术形态丰富。作品多以静谧而壮阔为特色,意味深远,代表作有《谧境系列》、《巴丹吉林》、《天苍苍》等。辽阔的内蒙古孕育出苏和版画的独特风味,內蒙古人民的命运和生活点滴就是他作品的基石,在这基石之内充斥着的是他倔强的民族精神。他对内蒙古历史人文的独到见解,使他的作品深入到蒙古民族的文化深层中。寓情于画使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三)苏和版画的影响

苍茫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家,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气息、他们的智慧孕育出了现在的草原文化。而苏和正是在这草原文化中长出的雄鹰。他在《巴丹吉林》中,运用强烈的色彩格调,将美术与光影艺术充分结合,有着鲜明的时代感与神秘感。当展现的画面一片火红,大漠的冷酷孤寂就不言而喻了。版画的印痕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无情肃杀和威严。他将自然的伟大,人和动物的渺小,自然与万物的相互依存,这种种关系,就这么自然地刻画出来,入木三分。此外苏和版画还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他的作品散发出的气息不局限于草原,同时也有着对现代艺术的探索。在如何面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问题上,苏和有着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优势,并将其与内蒙古文化结合转化为自己的特色,坚持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使内蒙古版画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三、结论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知道了苏和版画的宁静与深邃的艺术特点,作为内蒙古版画的翘楚,他的作品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每一次接触都像是一次与自然的无间谈话,他告诉我自然的强大,自然的威严,自然的宁静不可侵犯。同时也讲述着自然的无奈,自然的脆弱和自然与万物的息息相关。艺术本就该如此。

【参考文献】

[1]李晓林.沉没的草原风景线——苏和和他的绘画[J].艺术市场,2014(11).

[2]洪宇,李波.版画的发展历程[J].高校招生,2010(02).

[3]金兰,王茹.内蒙古地区版画艺术教学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5(03).

[4]董瑞奇.浅析当代内蒙古版画[J].艺术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杨丹: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指导老师:崔一文。

猜你喜欢

民族性版画内蒙古
版画作品选登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书画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