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2017-03-16董阿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语文

董阿萍

[摘 要]

主题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创设更加自由、宽松并且充满想象的学习环境及学生思维的释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出相关路径,通过单元主题的提炼,让学生结合课文及整单元的系统学习,根据教师及同伴甚至家长推荐的阅读书目,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整体学习,并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读写结合,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主题阅读;路径研究;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举足轻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大量接触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主题阅读是基于传统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系统、科学的阅读方式,它依托现有语文教材,通过抓单元阅读主题、推荐学生一系列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宽松并且充满想象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整体修养。在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意义与路径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除一年级上册外,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独立、鲜明的主题,教材在设计之初,就为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我们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教师根据教材本身所编排的体系,将阅读主题提炼出来,并有意识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对课外阅读加以引导,使之真正能服务于课内阅读,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加强语文实践

孩子们的童年是美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童年生活学习中多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何为优秀?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适合自己的,便是于自己的优秀。主题阅读正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与文本主题相关并有一定联系的几篇、几本甚至一整套的书来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只有让学生更多一些与经典相遇的缘分,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有兴趣进行自主阅读,并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体验,学会感动、同情与关怀,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伤,在别人的故事里汲取成长所需的优秀的文化精华,实现自我完善。

(二)扩大阅读数量,实现高效学习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克服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藩篱,通过主题阅读,实现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满足于一节课只阅读一篇课文的线状阅读。我们的主题阅读,通过抓单元主题,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仅阅读了文本的内容,还可阅读教师推荐的相关书目,亦可阅读自己认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感兴趣的文章、书目,并与同伴商讨、交流、分享,从而达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数量的目的,让学生在师生共读及伙伴共读中,变线状阅读为网状阅读,实现更高效率的学习。

(三)接受文化浸染,提高语文素养

一本书甚至一个阶段所阅读的书籍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有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释。主题是指引,书籍是道路,有了指引的方向,阅读的道路自然宽敞、明亮。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由教科书逐步向课外阅读过渡、变应试教育为塑造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应当大力开展小学生主题阅读实践研究活动。只有让孩子们真正用心、投入并感性地进行阅读,接受更多经典文化的熏陶,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路径图

通过单元主题的提炼,让学生结合课文及整单元的系统学习,根据教师及同伴甚至家长推荐的阅读书目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整体学习,并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读写结合,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路径研究

(一)结合课文内容,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虽然“应试教育”仍左右着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却深切认识到,阅读必须成为每个学生甚至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我们的阅读必须立足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课外阅读本身就是实现语文教学内容拓展的媒介,并且在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这个主要原则,真的在教学中融入真情实感,在推荐的阅读书目中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对接。让学生在进行主题阅读过程中,首先确立阅读主题,以积极、健康、正面的思想为内容,同时注意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做到从教材出发,万变不离其宗。通过真诚地沟通以及丰富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达到主题阅读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在学习之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非常迷恋昆虫研究,为了能更好地对昆虫进行观察,他还专门买了一块地放养昆虫,经过30年的仔细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通过这些介绍能夠激发学生对于法布尔作品的兴趣,进而推荐学生看法布尔的《昆虫记》;也可以布置课后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搜集其他有关观察与发现的作品,并进行阅读和记录,让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明白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发现事物的奥秘。在活动课上,教师和同学一同交流,当然,教师必须允许学生表达的不一定多,只要是个人的真实感受,都值得肯定。

通过这样系统化的阅读方式,以文本作为线索,引导学生去获得更多的同一主题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熏陶。实验中,我们感受到,虽然主题阅读篇目可以由老师来推荐,更好的做法是学生根据阅读主题,自主搜集、探究,并相互推荐作品进行阅读,这样做既能加强生生沟通、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大量阅读。

(二)结合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单元进行主题设计的,比如亲情、友情、生活、科学、神话传说等,这样一来就为教师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材料。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拓展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儿童生活,在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学生都仿佛还沉浸在美好的童年生活中,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同样以“感受生活”为主题组织阅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描写儿童丰富多彩生活且充满童真、童趣的杨红樱系列作品《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及(日)黑柳彻子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等,让学生在笑声与感动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可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以及电子阅览等方式,搜集有关描绘儿童生活的文章,可以是赞美生活的文章,也可以是描写学校生活中某一个现象的文章。只要是学生有兴趣,并且能引起讨论、共鸣,甚至提出问题、异议的文章都可以。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巩固课本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在举办“感受生活”主题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涨。这样的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成效显著。

(三)创设恰当情境,感受主题阅读之美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将学生思维引入阅读内容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于文章内容领会更快,更深刻。教师要充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自身阅历,恰当选择阅读主题,通过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阅读文本。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猫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在上课之初就播放多媒体动画,动画中满是各种猫咪的相片,有奔跑的、有捉老鼠的、有睡觉的、有爬树的,这些可爱又调皮的猫咪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了,学生的思维也会聚焦到有关猫咪的主题中。这个时候教师以此为基石导入课题,进行课文初读,学生想象着猫咪的形象,对于课文的学习自然兴致勃勃。有了主动性,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就更加深刻,更能深切感受文本中猫咪的可爱与调皮的习性。

这一案例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地融入教学活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由于不同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各有千秋,所以,在学习完本单元描写动物的4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沈石溪《狼王梦》等动物小说,让学生有主题地进行动物相关阅读,并且不仅是在情境阅读中,也在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主题阅读之美。

(四)注重读写结合,领略主题阅读内涵

主题阅读的核心依旧是“读”,通过单元主题的提炼,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大量的课外有主题的阅读,让学生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各种阅读方式,感受文章的主题与精髓。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语言品味、主题体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还应注重读写结合,因文而异,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其领略“主题阅读”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教师的教学是让学生做一个爱阅读、有想法、能创新的人。主题阅读,从教材出发,但不囿于教材,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创新能力。如三年级上册《玩出了名堂》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从阅读中抓住一系列重点词语“想”“试”“看见”“发现”,习得写作的基本框架,进而设计读写结合——让学生写自己做的一次实验的经过。这样的设计与本单元阅读主题相符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一阅读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细心观察作者的写法,然后适时开展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主题阅读,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具有诗情画意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内心世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主动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拓展知识面,进行大量、广泛的閱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获得更多、更好的阅读实践体验,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吴海飞.“主题阅读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2]姜艳艳.主题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J].语文学刊,2015(9).

[3]曹智勇.“引导式”主题阅读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7).

[4]周一贯.阅读课堂新常态:“1+X”[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

[5]叶卉如.谈语文学习中“项目学习”的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语文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