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奇先生的精致生活

2017-03-16明小天

小溪流(成长校园) 2017年2期
关键词:缝制芬奇物件

明小天

1

《Lens》杂志前段时间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叫Finch的英国布艺师。

他一直用布料制作一些普通、不被人关注的东西——花朵、野兔、蘑菇、昆虫……就这样,它们生动地立在人们面前,被搬上商场货架或购物网站。

然而,最让人惊讶的还不是这些。这个中文名叫“芬奇先生”的布艺师,从未正式学过缝纫技术,他以前是侍者、酒吧服务生、清洁工……做过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工作,但他到了晚上,回到家,总会花几个小时慢慢缝制那些充满艺术感的小物件。

我想,这才是芬奇先生最迷人的地方吧。读者似乎可以在文章中想象他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换上拖鞋,洗澡之后倒一杯热水,在台灯温柔的光下慢慢缝制小兔子的样子。

他并不单单只是缝制这些物件,更多是寻找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他会在森林和英国民间童话里寻找灵感,用旧旅馆的天鹅绒窗帘、被丢弃的婚纱、破旧的围裙当原料,缝制出一件件充满立体感与雕塑感的物件。他会给每一件物件编一个故事,就像作家塑造自己笔下的人物,只不过他手中的人物更加具体、更加特别而已。

浏览他的作品,有点儿简约风,但又自成一派。后来我了解到,他的作品在网上卖得火热,但不接受预订。或许,这就是商品和艺术品的不同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极简短的文字,窥见芬奇先生对生活的理解。

与常人不同。

在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总会有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是你认识的从来不在六点之后起床的舍友,是没学过作曲却能写出优美旋律的同学,是会给自己家宠物狗做裙子的隔壁小花……

他们都是芬奇先生,他们就藏在你身边的某个角落。

2

人们对精致生活的向往并不是从芬奇先生开始的。

如果把芬奇先生的生活看成精致生活的一种,从推崇奢华到追求简约,我们似乎无法猜测精致生活的改变是由谁推动的。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精致从来不是负担,它是一种有品位且舒适的感觉,它娱乐大众,也娱乐精致者本身。

精致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在明白什么是生活之后对生活的更高追求?似乎说得过去。

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无法感受这种生活方式。当这些人开始穿简约风格的衣服,家也变成黑白灰三色……他们,或者说我们,似乎是“跑步进入精致生活”的。

《新周刊》中曾經有这样一篇文章,写了我们对文艺的理解,以及对伪文艺的定义,我想用在这里同样适合。文章说,人们去看画展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拿着相机拍照,再发往微信朋友圈。同样,这样的“精致”也非精致,而是为了让别人感觉到“我”很精致。而“我”对精致的理解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可能会有人哑然。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刻奇”,又叫“媚俗”。其实,我们本不必这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躺在草坪上午休,这也是精致生活。

事实上,精致哪有那么难?穿简约风格的衣服,家也变成黑白灰三色,是精致,没有人可以否定。但这只是精致生活的一种,它对吗?得分情况。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精致。

只要不漫不经心地丢失就好了。

猜你喜欢

缝制芬奇物件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旧元素,新物件
蟾蜍的大帽子
达·芬奇 下
老物件,大乐趣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