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架桥建设到拆除看城市建设观念的转变
2017-03-15梁海岫陈伟杰
梁海岫 陈伟杰
(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41;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从高架桥建设到拆除看城市建设观念的转变
梁海岫1陈伟杰2
(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41;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介绍了高架桥的建设背景,分析了高架桥对城市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根据高架桥建设观念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高架桥的发展趋势,对营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高架桥,城市空间,景观,发展趋势
1 高架桥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的道路建设捉襟见肘。
城市规划走向道路越建越宽的方向。然而在城市中心区,没有多余的空间新建或扩宽道路。为解决交通拥挤,车速下降,车辆行人相互干扰,事故增多的问题,各大城市相继建起高架桥,在短时间内缓解了城市中心的交通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
城市高架桥将道路架高建设,结合匝道和路口立交桥使汽车在不同的高程上行驶,从空间上分离车流,让各向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从而提高车速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在城市中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快速路。
高架桥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在发展空间受限的状态下城市道路规划方向从横向层面转向纵向断面发展的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各城市大规模兴建高架桥。高架桥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标志,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乃至城市名片,市民视之为城市的骄傲。高架桥一方面是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承载了公众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愿景和想象。
2 高架桥对城市的作用
2.1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在城市的道路交通体系大致确定的情况下,高架桥在城市现有的道路规划格局下往纵向发展,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做到道路的立体交叉,使各向车流在不同的标高上顺畅行驶,消除减少相互冲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高架桥还可以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对高等级道路的干扰。
2.2 方便建设节约成本
高架桥适用于用地受限制的市区,可充分利用城市昂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不受城市地下水位高、地下大量公用管线设施以及横向道路密集这些条件的限制。与轨道交通等相比,高架桥有更广的适用范围,社会效益更高,投资更低。
2.3 拓宽城市布局
由于高架路的出口少,高架桥可以快速连接中心城区和功能区,从而缩短城市中心到边缘的时空距离,引导项目往城市外围开发建设,形成跳跃式组团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的规划思路。
2.4 给城市更新带来契机
高架路的兴建及道路结构的重整促进居住与经济活动的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致土地利用功能和档次的变化,使城市建设格局发生调整与优化,给城市的更新带来了契机。
3 高架桥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城市高架桥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的各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3.1 解决交通问题的局限性
高架桥在建成初期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降低事故发生率上毋庸置疑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增设高架桥更像是一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状况,高架桥对交通的贡献日渐减弱。
很多情况下高架桥对汽车远距离快速通行有利,却造成了行人与公共交通不便,这显然与改善交通状况的初衷背道而驰。高架桥的建成会吸引其他道路及其他方式的交通量,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恢复原来的拥挤水平。而设计不合理及管理不到位,除了会使高架桥出现“建了就堵”的问题外还成为事故的高发点。城市交通结构和流量在不断变化,当初有利于疏导交通的高架桥,若干年后有可能就变成了交通障碍。
3.2 对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
高架桥作为工程构筑物,设计以满足交通需求为第一目标,不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其灰暗的色彩、粗笨的造型、超大的尺度极其突兀地占据了街道空间。高架桥这种由功能决定的形态难以与城市外部空间协调,同时千篇一律像一个个庞大的“灰色怪物”,削弱现在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协调和美感。
高架桥会割裂城市空间。高架桥作为空中廊道,必然会侵占了原来的街道空间,同时阻挡阳光投下巨大阴影,对视线造成遮挡和屏障,完整的街道空间被分隔,原来的街道景观被割裂,被车流主宰。高架桥穿行也直接破坏了传统的街道空间尺度,同时两者形态和尺度的反差造成景观风格的混乱。最终造成城市景观碎裂化的加剧。
高架桥加剧了城市噪声和废气污染。高架桥的选址多建设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由于噪声源在空中,噪声更容易向四周传播,与周边的建筑距离更短,声音更大。设置噪声隔离屏障只能在某种程度降低噪声的影响。同时隔音屏障带来采光减弱的新问题。由于不像地面上的道路可以通过道路两旁的植物对尾气进行过滤,汽车在高架桥面上行驶时排出的废气更易飘散于空中,加剧污染。居住和工作在高架桥附近的居民受噪声和废气的双重夹击,利益也受到损害。
高架桥下很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高架桥下的空间难以利用,同时由于安全问题不能修建建筑,因此除了个别用于停车场、车站、垃圾中转站等功能外,更多成为了“城市边缘人”的居所甚至是“临时厕所”。桥下的空间变得脏乱差,影响了市容,行人不敢靠近。同时,流浪人员在有机动车道的桥底或车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也存在安全隐患。
3.3 对城市文化和社区生活的影响
城市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尤其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特有的肌理和韵味可以说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价值,是区分于其他城市的魅力体现。高架桥本身是从现有城市基础上对道路系统的改造,必然会对原有城市的格局、肌理、市容环境、居民出行方式带来冲击,对城市的特色造成破坏。在历史城区建设的高架桥,其与周边格格不入的体量与尺度更会令原有街区的历史韵味就此丧失。为了修建城市高架路拆除重要历史建筑,破坏沿线历史人文景观和历史街区生活氛围的那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广州人民路商圈曾是广州最繁华的商圈和金融中心。往日人民路沿线骑楼建筑独具岭南特色,沿街景观富有广州商业文化和本土气息。现在人民路已完全不见过去的风貌。而人民路高架桥的兴建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该地区骑楼街街貌,破坏老广州历史风情的一大重要因素。高架桥建起后,高架桥落在街道上空,宽阔的桥面影响了整条骑楼街的采光,使得该地段空间压抑,店铺氛围暗沉,生意一落千丈,城市活力被扼杀(见图1)。
城市的街道不仅仅是为车辆通行,它更是城市中最动人的公共空间。城市街道是人们体验城市景观和建筑艺术的通廊,也是社区之间市民之间的最活跃的交流空间。让人们漫步和认识城市的城市街道应该具有亲人尺度的景观体验。高架桥的出现令城市公共空间形状破碎尺度失调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市民之间的社会交往受到了阻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城市空间中曾经浓郁的人情味减弱了。高架桥的建设引起的周边社区的动迁,也会令原有的场所感及邻里关系消失。
街道与社区也是城市发展慢行系统的重要空间。高架桥的出现让街道失去了宜人的尺度和良好景观环境,新增的车流削弱了行人的安全感,步行的舒适感因此而降低。这些都对城市的慢行系统构建造成了伤害。
4 高架桥建设的反思与城市建设观念的发展
高架桥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运而生的产物。但城市高架桥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也不难看出城市高架桥的建设更多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短视行为。城市架设了大量的高架桥缓解交通的紧张状况,但在时间印证下,城市的交通问题并没因此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为让步高架桥,城市特色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发展被忽视了,城市景观和城市人居环境被损害了,顾此失彼,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并不丰富的时代,这种城市巨构林立车流如织的画面被当成是现代城市的景观。广州人民路高架桥建成开通当天,万人走上大桥欢庆。如今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市民的审美和诉求提升,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不再是高楼林立与繁密的高架桥。
现代城市空间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城市文脉及肌理的延续。城市交通发展应该充分体现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准确把握城市的文脉,只有在城市的扩建和改建中维护并延续这种传统,使城市的文化命脉不致中断或受到损害,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有机生长的特征。而人文关怀则强调城市空间的意义在于提供人性化的场所与环境来满足社会生活,激发审美体验,使人与城市、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如今被大力倡导城市慢行化正符合现代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建设回归人性和自然的当下,高架桥何去何从应该得到审慎的对待。
5 高架桥的发展趋势
5.1 对高架桥进行景观美化
在高架桥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的条件下,可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改造高架桥,以恢复城市景观空间和人性化的尺度。对高架桥进行景观优化可以从高架桥的桥体造型、高架桥沿线视觉景观的营造、桥下空间的营造以及高架桥夜景营造这几方面入手。在我国台北市,碧潭高架桥下进行了层次丰富的绿化设计。将当地植物进行巧妙的组合,并在绿化中设置了曲折的无障碍坡道,这些人性化的空间塑造为场所集聚了更多的人情味,重构了公共空间的生气(见图2)。
5.2 拆除高架桥
在国内还在大兴土木修建高架桥的时候,发达国家高架桥已经向少建或拆除发展。
韩国清溪川景观改造是个拆除城市高架桥的范例。清溪川原本是首尔历史文化和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后来因河道污染治理困难被水泥板道路覆盖,并在其上建成高架桥。后来噪声尾气灰尘严重污染,同时交通拥堵,城市街道景观被破坏,政府决定拆除高架桥。之后,清溪川改造修建了有清洁流水的清溪川滨水生态景观及休闲游憩空间,重新营造清溪川自然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通过交通分流限制措施等一系列重新规划之后,交通拥堵也得到了缓解。最终,清溪川的改造带动了周边的房价,增加了公共交通出行率,提升了城市经济活力、文化品位(见图3)。
广州人民路高架桥在建成后由于被指破坏骑楼风景曾经历两次改建。广州市规划局在2011年公示的《广州人民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提出,要适时拆除人民路高架桥,恢复人民南路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风貌。专家建议人民路高架桥可向纽约“高线公园”学习,部分拆除,部分进行绿化改造成为城市公园。
5.3 道路从空中到地下
拆除高架桥的同时,城市道路的发展方向从空中转向地面以下。
美国波士顿海湾附近中央大道原是一条架空的高速干道,高架桥因为交通拥堵带来的巨大污染等问题遭遇了很多的批评指责。当地政府拆毁了高架桥并将干道埋到地下去,在原高架路的地上部分建成绿道公园,使之变成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改建之后交通拥堵得到缓解,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原来高架桥所占据的路面被城市绿道公园和开敞空间取而代之。以往拥挤的车流没有了,从空中俯瞰,看到的是大片绿化景观(见图4)。
将城市快速路从高架桥转移到地下,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分流地面拥挤的车流,其噪声和尾气污染采用高技术手段可以集中控制和有效处理,有利于城市环保和减少污染及占地。地下道路可以与主要人流集散点的地下停车库相连,保证了地下道路的可达性,还可以增加地下车库的使用率,减轻地面行车和停车的压力。城市交通地下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不侵占地面空间,这为古城保护、城市更新赢得了空间。原来建高架桥的空间被以绿化及其他城市设施所取代,道路对城市的割裂降低了,城市的肌理得到了延续,市民有了更多的步行和公共交流空间。城市道路地下化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6 结语
高架桥是城市发展的产物,经历建设到拆除,慢慢被地下隧道所取代,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这是城市建设的进步,经济水平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理念向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转变。与国外发展历程相比国内的高架桥仍将在一段时间存在。随着国内城市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人性化、生态化、整体性、历史保护等理念的重视,国内的高架桥建设的趋势也会从“大建”的阶段迈向“慢建”到“慢拆”。相信不久的将来,城市不再被宽大道路割裂,街道的尺度会重归与人,公共空间被绿植覆盖,城市越来越美好。
[1] 于爱芹.城市高架桥空间景观营造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 黄文燕.城市高架路对商业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 刘轶佳.首尔清溪川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的城市复兴工程[J].山西建筑,2008,34(33):41-42.
Transform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from viaduct construction to demolition
Liang Haixiu1Chen Weijie2
(1.SouthChinaTechnologyUniversityBuildingDesignAcademy,Guangzhou510641,China; 2.SouthChinaTechnologyUniversityBuildingCollege,Guangzhou510641,China)
The thesis introduces viaduct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nalyz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f viaduct upon the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viaduct development trend according to viaduct construction concept developing history, which has certain meaning for creating more comfortable city space environment.
viaduct, city space, landscape, development trend
1009-6825(2017)03-0007-03
2016-11-15
梁海岫(1971- ),男,高级工程师; 陈伟杰(1990- ),男,在读硕士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