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的效果

2017-03-15黄玲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肺栓塞预防性内科

黄玲凤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红安 438400)

浅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的效果

黄玲凤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红安 438400)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7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预防组,其中,常规组有138例患者,预防组有135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预防组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其预后。

急性肺栓塞;心血管内科;预防性护理;预后

急性肺栓塞是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是一种发病急骤、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急症。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及发热等。该病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其病情的轻重,也与其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密不可分[1]。研究显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对于降低其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本文对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期收治的2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73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143例男性、130例女性,其年龄介于20~78岁之间,平均为(55.4±5.3)岁。将这273例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常规组,其中,预防组有135例患者,常规组有13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预防组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

1.2.1 进行病情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其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评估,然后结合其自身的状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该护理计划上报主治医生,在获得主治医生的同意后,即可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护理,并随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恢复的状况,以完善护理计划,保证最佳的护理效果。

1.2.2 进行健康宣教 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急性肺栓塞发生的重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他们对急性肺栓塞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与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述急性肺栓塞的发病机制,该症对身体的危害及积极预防该症发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来提高其对该症的认知度。应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2.3 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免其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要多与患者交流,准确评估其在各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具体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

1.2.4 进行穿刺护理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应避免选择其下肢静脉作为穿刺点,尽量选择其上肢相对粗、直的静脉。在为患者进行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不可将止血带扎得过紧。应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对同一条静脉、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应注意拔针后使用棉球压迫穿刺点的时间不能过长。应增加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检测的频率,并做好记录,具体的检测内容包括:下肢的疼痛情况、有无麻痹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动脉的搏动情况。应注意问询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感受。可通过为患者穿弹力袜、使用间歇性加压泵来预防其发生急性肺栓塞。

1.2.5 进行功能锻炼 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将其下肢抬高20°,帮助其活动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制动的下肢,按摩其局部的肌肉来锻炼其下肢的功能。术后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其下肢抬高,使其肢体远心端高于近心端。可将软垫放置在患者的足跟下,以减轻其腓肠肌受压的程度,利于其静脉血回流。可指导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尽早开始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从被动活动肢体开始,逐渐过渡至主动进行运动,争取早日进行下床活动,以收缩、舒张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1.2.6 加强生活护理 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嘱其增加每日的饮水量,以保持循环血量充足,增加排尿的次数。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进食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发生便秘。可嘱患者采取坐位排便,避免用力过度。应告知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初次下床及拆线的当日不可过度使用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常规组的13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该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97%。在预防组的13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该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74%。预防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是因多种栓子造成肺部动脉系统堵塞引起的一系列以呼吸功能及肺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综合征,栓子的来源包括血栓、脂肪、空气或其他的外来物质。肺栓塞也是多种疾病及外科术后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资料显示,在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中,约有85%的患者发病的原因为下肢静脉血栓[3]。急性肺栓塞发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休克,甚至猝死,严重地威胁着其生命安全。因此,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非常必要[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预防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其预后。

[1] 秦岭,王艳.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1,10(24):965-966.

[2] 于晓玲.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4015-4016.

[3] 李秀珍.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5(26):476-477.

[4] 吴静霞,刘惠玲,黄芳.62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2(32):294-296.

R473.5

B

2095-7629-(2017)4-0176-02

猜你喜欢

肺栓塞预防性内科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