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效果评析
2017-03-15周淑婷
周淑婷
(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效果评析
周淑婷
(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内在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案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和标示组(50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标示组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VAS评分。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VAS评分更低,其手术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
标示式护理;常规护理;手术患者;临床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相关的临床研究指出,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近期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采用随机方案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和标示组(50例)。参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其年龄在21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1.3)岁。标示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其年龄在23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1.1)岁。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我院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进行输液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标示组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进行标示式护理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佩戴标有身份信息的腕带。在患者佩戴腕带后,护理人员可直接通过腕带的颜色了解其病情的严重程度[1]。2)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史填写在其床头的病例信息卡上,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其发生药物过敏。3)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腕带信息、病例信息卡和术前检查结果进行三重核对,以确认其实际情况,防止其发生不良事件[2]。4)护理人员在输液管、引流管和机械通气管道上标注醒目的标示,以免发生用管不当和拔管失误。5)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特定区域悬挂警示牌,例如禁止入内警示牌和无菌区警示牌等。6)护理人员在手术室设备上张贴设备操作规程和危险标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发生误操作等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VAS评分。 其中,VAS评分的总分为10分。患者VAS评分的得分越高,说明其疼痛的症状越严重[4]。
1.4 治护效果的评价标准 1)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2) 有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时间和VAS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护的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效果的比较 护理结束后,标示组的50例患者中接受治护的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3例(占66.0%),为有效的患者有16例(占32.0%),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0%)。标示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8.0%(49/50)。参照组的50例患者中接受治护的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50.0%),为有效的患者有19例(占38.0%),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占12.0%)。标示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8.0%(44/50)。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947,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在手术期间,标示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0%(1/50)。参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8.0%(9/50)。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3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在手术期间,标示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3.4±0.9)分,参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5.3±1.0)分。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4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 标示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平均为(74.6±17.9)min,参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平均为(89.7±22.0)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标示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VAS评分更低,其手术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曾莹、姜红[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进行标示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
[1] 艾荣,姜广荣,王义芳,等.三角套式护理级别标示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18(3):227.
[2] 来鸣,杨明丽.评估标示系统在化疗病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41(7):636-637.
[3] 丁瑜.入院评估标示系统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2(6):43-44.
[4] 朱刘松,李燕妮,孙瑛,等.高原寒区野战医疗营区中标识牌的制作与应用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5,6(6):114-115.
[5] 王琼珍,李丽,黄幼凤,等.LED灯在临床护理等级显示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43-144.
[6] 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411-412.
R473
B
2095-7629-(2017)4-0150-02
周淑婷,女,1979年10月出生,籍贯为贵州纳雍,本科学历,现为贵州省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职称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