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2017-03-15梁喜军
梁喜军
贵州省独山县中医院 贵州独山 558200
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梁喜军
贵州省独山县中医院 贵州独山 558200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渐进性视力降低是白内障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病人晶状体的密度发生变化,临床表现常伴有近视度数加深,单眼复视(单眼看东西时呈现多个物像)等症状。白内障发病要素有多种,如遗传、代谢反常、强辐射、外伤、营养障碍等,这些因素可致使晶状体囊膜完整性被破坏,屏障效果丧失,囊膜渗透性增加,晶状体蛋白变性,晶状体发生混浊,病人表现出视力障碍。
白内障;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1 针拔法
最原始的白内障手术方法,又称为“金针拨障”,是用针将晶状体悬韧带挑断,使晶状体脱位,术后康复视力的原理为:本来被污浊晶状体挡住的光线由于晶状体的脱位而被再次感受到,但失去了晶状体的屈光作用,病人术后视力较差,相当于近2000度的远视,极大的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且该手术中晶状体未被去除,仍在眼内,悬韧带断后失活,发生炎症的概率增加,一旦发生炎症病情将会是不可逆转的恶化致使病人失明。
2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2.1 MSICS
MSICS是在离角膜较远处行反眉弓隧道切口,切口小一般≤5.5mm,行程 3~4mm,术后地道切口会跟着眼压增加而自闭,无需缝合。一般切口内口大于外口可在晶状体娩出时,防止对角膜内皮面的过多触摸。晶状体核较大时,可经过劈核技术在囊内将晶状体核劈成两半后再分别取出,以减小手术切口。由于不进行缝合,为确保切口水密闭合,切口构建尤为重要,现在,以三角钢刀或宝石刀方法构建的三段式隧道切口最为常用。依据术源性散光的切口漏斗理论,切口长度越短、离角膜缘越远,术后散光越小。与ECCE对比,MSICS经过劈核技术及反眉弓切口,减小了切口的长度,并改进了切口的形状,既保存了EC-CE原有的手术长处,又有效降低了手术伤口及术后散光严重程度。选用MSICS医治358例(510只眼)白内障病人,术后1个月病人视力基本达到稳定水平,其间94.5%的病人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术后3个月均匀散光度数与术后1周对比显着降低。选用MSICS并晶状体植入术医治106例(140只眼)白内障病人,术后 3个月角膜屈光度逐渐降低,显着低于术后 1周,术后均匀散光度数逐渐由顺规性散光转变为逆规性散光,术后3个月区域稳定。MSICS成本低廉,可安全用于几乎全部类型的白内障。但硬核白内障核直径较大,为确保晶体核顺利娩出,医治时需进行前房内劈核操作,技术难度高,操作不当可能对眼内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2 SLIMCE
为方便硬核白内障晶体核娩出,在MSICS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术式。SLIMCE将MSICS的反眉弓切口向两边扩大,切口长度延至8~10mm,同时在切口两侧各做一“兜袋”,方便出核,术后切口在正常眼压下可自行闭合。此外,术后炎症反响诱导的结膜下瘢痕增殖也会使眼球的密闭性进一步加固。SLIMCE因切口较大,术后散光大于MSICS,故常规白内障较少运用,但对于硬核白内障和极硬核白内障,SLIMCE操作简便,手术效率高,防止了MSICS劈核操作损伤角膜内皮的风险。对比了SLIMEC与PHACO医治硬核白内障的早期疗效,结果显示,SLIMEC医治后第1~3天裸眼视力显着优于PHACO医治,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数低于PHACO医治,但术后第7天2种术式医治后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且SLIMEC医治后术源性散光大于PHACO医治。
3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1967年Kelman初次将超声乳化技术引进白内障手术,经过多年超声乳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手术方法不管从切口位置、大小,以及手术操作方法和作用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micro-coaxialphacoemulsification)即是超声乳化技术运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案例。该方法经过2mm左右的通明角膜切口,写入超声乳化针头,吸出晶状体核与皮质,保存晶状体后囊膜以便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研究表明,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一般的超声乳化手术视力恢复快,由于切口的减小使得医源性的散光减小。除了在器械上的改进,其操作方法与规范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一致,操作者能快速掌握。
4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20世纪末AmarAgarwar首次运用Phakonit技术实施了通明角膜切口<1mm的白内障去除手术,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自此诞生。这些年,该项技术已变成医治白内障的常见术式,并随着手术器械的更新和发展,切口更小,效果更佳,安全性提高。多项临床研究均证明双手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优点,尽可能的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对组织损伤、快速且较大程度恢复视力,一直是白内障手术治疗目的和发展的趋势。因而,微切口白内障手术顺应治疗要求而诞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特点在于:(1)切口微小,切口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确保别的优势的基础和前提;(2)操作更灵活,辅佐器械的功能更全面,但操作者的学习要求更多;(3)角膜散光程度轻,病人术后的视觉质量取决于手术形成的角膜散光,散光程度轻,术后可获得非常好的视觉质量;(4)手术热损伤小;(5)术后视力恢复好;(6)对硬核的碎核能力优于激光乳化手术;(7)前房稳定性非常好;(8)维护角膜内皮:新模式下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明显缩短了超声乳化时间,硬核处理更简单,减少了角膜内皮丢失量。与传统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手术源性散光更小、前房稳定性高,成为未来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
5 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20世纪90年代前期,Dodick研讨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经微小切口刺进激光探针,用激光代替超声波乳化晶体核及皮质,运用激光手术仪的注吸式手柄吸出溶解组织。该种手术方法是一种借助特殊的激光释放装置,将激光能量施加于晶状体核,然后使其乳化、破碎后吸除的手术方法。与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安全性更高,激光发生较小的热量,减少对安排的损伤;切口更小,可经过 1.7mm以下的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愈合更快;术后医源性散光度轻,视力康复非常好;易于把握和操作,熟练把握技术的医师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减少对病人安排的伤害。现在在临床用于白内障乳化吸除的两种激光分别是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和铒YAG激光,临床运用的激光乳化仪就归于前者,然后一类激光最大的长处是能量极易被水吸收,是正在研究中的方法。但从现在来看,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作为一个新技术,在临床运用还不够成熟,是不是真的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研讨。
6 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的革新,白内障手术也将与时俱进,激光乳化、涡流乳化等更为领先的术式将逐步在临床推行,今后白内障的手术医治将向伤口更小、炎症更轻、康复更快的方向发展。
[1]胡美霞.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远期随访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
[2]王儒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3]刘担.三种检查方法对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价值评估[D].安徽医科大学,2016.
[4]孙丹宇,包赫,姜仕先.bFGF改善白内障手术引发角膜内皮损伤[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12:871-874.
R-01
A
1672-5018(2017)01-279-01
梁喜军(1983.9-),男,汉族,本科,现任职称:初级,主要从事和研究方向:眼科,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