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2017-03-15余来孙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三农服务中心353200
余来孙 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三农服务中心353200
一起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余来孙 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三农服务中心353200
鸡绿脓杆菌病是由假单孢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雏鸡和青年鸡局部或全身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的传染病。该病多威胁1~35日龄的雏鸡,以拉稀、呼吸困难和皮下水肿为特征。现将一起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福建省顺昌县某养鸡专业户于2016年5月6日从外地调进刚出壳的雏鸡5108羽进行育雏,饲喂雏鸡颗粒料。初期生长良好,但是到了5月15日开始发病,死亡61羽,次日死亡176羽,死亡率为4.63%。发病后全群雏鸡用痢菌净和磺胺等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有明显症状的病鸡2213羽,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雏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两翼下垂,羽毛逆立,有的出现震颤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怕冷而积堆。病鸡的眼角有泡沫样分泌物,腹部膨大,指压柔软,呼吸困难(腹部扇动)。鸡群不同程度地发生白色或淡黄色甚至绿色水样腹泻,衰竭,迅速死亡。胸腹部皮下有不同程度水肿,呈淡绿色,严重者可延至两腿内侧。患鸡有的关节或腿发生不同程度肿胀而导致跛行。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雏鸡20羽,病鸡颈部和脐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脆而肿大,呈土黄色,有淡灰黄色小点坏死灶;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出血小点;肺脏充血,有的有出血点,肺小叶炎性病变,呈紫红色或大理石样变化;心冠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腺胃黏膜脱落,肌胃黏膜有出血斑,易于剥离,肠黏膜充血、出血严重;脾肿大,有出血小点;气囊浑浊、增厚。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取病死雏鸡的肝脏和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杆状、单个红色菌体,菌体细小,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无菌采取病死雏鸡肝脏、脾脏及心血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小时,该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如雨伞状,有粘性,呈表面光滑湿润、微隆起、边缘整齐呈淡绿色的中等大小菌落,有芳香气味,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为蓝绿色。涂片镜检可见杆状、单个、红色、菌体细小、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的杆菌。挑取菌落用划线法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经37℃培养24小时,对抑菌圈大小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表明该细菌对阿米卡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和阿莫西林耐药。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雏鸡绿脓杆病。
5 治疗
隔离病鸡,严格消毒。病死鸡全部进行深埋,粪便作堆积发酵处理。污染的鸡舍和用具用清水彻底冲洗,场地用2%的热烧碱溶液消毒,用具用百毒杀1∶600溶液喷洒消毒,并带鸡消毒,每日1次,连续5天。全群用5%普乐健(氟苯尼考)+维补-18饮水,连用5天。对于有症状的病雏鸡,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按10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5天。经采取以上综合性防制措施后,第3天鸡群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