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探析
2017-03-15刘志斌
刘志斌
(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外科 浙江 杭州 310007)
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探析
刘志斌
(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外科 浙江 杭州 310007)
目的:探讨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某院收治的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20例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每组各有10例患者。对前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后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后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前侧入路组患者相比,后侧入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有效地缩短该病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
经后侧入路手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效果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胫骨平台后柱的位置比较靠后,且其周边的神经和血管较为丰富,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高[1]。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经前侧入路手术的方法治疗该病,但效果一般。近年来,笔者用经后侧入路手术的方法对1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这2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经CT检查或X线检查得到确诊。2)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有胫骨平台骨折史。2)临床资料不完整。3)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随机将这20例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在前侧入路组中,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1例,其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41.6±8.2)岁。其中,因煤矿坍塌、发生车祸及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分别有6例、3例和1例。在后侧入路组中,男性患者有8例,女性患者有2例,其最小年龄为29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40.5±7.6)岁。其中,因煤矿坍塌、发生车祸及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分别有7例、1例和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后侧入路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俯卧位,对其实施全身麻醉。若患者为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则在其患肢腘窝横纹的外侧缘做一个长约10cm的直切口,将其腘筋膜切开,游离其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腓总神经。用钝性分离的方法分离患者腓肠肌外侧头的外缘组织及深部组织,并对其膝下外侧的动脉进行结扎,将其比目鱼肌部分离断后向内侧牵拉,同时向内侧牵拉其腓肠肌外侧头,充分暴露其胫骨平台后外侧柱的骨折端;若患者为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则在其患肢腘窝横纹的内侧缘做一个长约10cm的直切口,切开其腘筋膜,顺着其腓肠肌内侧头的内侧缘钝性分离其腘筋膜与深部组织,并向外侧牵拉其跖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内侧皮神经及其胫神经、腘血管,充分暴露其胫骨平台后内侧柱的骨折端。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与折弯的L型或T型钢板进行固定。最后逐层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
1.2.2 对前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在患者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关节面做一个切口,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和骨膜,清理干净其骨折部位的污物和血块。复位患者的骨折端,用克氏针与折弯的L型或T型钢板对其胫骨进行固定,最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2]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②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记录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我们采用自制的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超过91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优,得分为66~90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良,得分为33~65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可,得分低于33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差。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及骨愈合时间的比较术后,后侧入路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和骨愈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36±2.21)天和(3.13±0.26)个月;前侧入路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和骨愈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23±2.65)天和(4.09±0.31)个月。后侧入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前侧入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得知,前侧入路组中膝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有2例,为良的患者有5例,为可的患者有2例,为差的患者有1例,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70%。后侧入路组中膝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有4例,为良的患者有5例,为可的患者有1例,没有为差的患者,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后侧入路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前侧入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的膝关节处于屈位或半屈位时受到较大的内外翻应力或垂直应力时就会发生胫骨平台后柱骨折[3]。由于胫骨平台后柱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该病,但此手术需要对患者的肌肉组织、血管、神经进行较大范围的剥离,从而易损伤其神经、血管或韧带,且手术的视野较差。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用经后侧入路手术对1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与徐洪军[4]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有效地缩短该病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
[1]李光千.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21):113-114.
[2]王积辉,栾波,裴继源,等.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7(24):3240-3242,3243.
[3]刘建,苟景跃,刘远禄,等.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46例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0):2344-2346.
[4]徐洪军.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16):291-292.
R683
B
2095-7629-(2017)3-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