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白桦川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效益分析

2017-03-15唐立国宁安市环境监察大队黑龙江宁安157400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管理站白桦本区

唐立国(宁安市环境监察大队 黑龙江 宁安 157400)

1 前言

黑龙江白桦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广才岭中段东坡,湿地公园在小北湖林场施业区内湿地面积较大。由于本区地处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地带,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因此这些湿地在维护本区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林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水禽种类多,数量大,成为鸟类的天堂。本区也是我国中华秋沙鸭最重要的繁殖、栖息地,每年在此停栖的中华秋沙鸭达几十只。湿地在维系本区生态环境、降解污染、防洪蓄水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退耕还湿和湿地恢复,逐步恢复湿地功能,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又满足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生态需求,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探索出一条湿地合理利用的途径,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退耕还湿及生态建设树立典范。

2 工程概况

总投资779.25万元,建设地点宁安市沙兰镇北部小北湖林场内,总占地面积为8571.4m2。项目包括湿地保护、湿地监测和管理站建设、科研及监测配套设备、设施等。具体建设内容:建湿地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管理站、宣教站各1处,建设湿地综合办公楼1栋,500m2,实施退耕20hm2,种植本地草种,恢复湿地功能,配备必要的防火、科研、通讯等设备。

3 建设方案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管理站选址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标准《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标准》中关于站址选址原则,以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要求,本着便于交通、信息通畅、利于管理和宣传群众的精神。按照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分布和类型,及其现阶段湿地保护、恢复的现实需要(建设内容和任务),在哈拉门建立1个面积为300㎡的管理站。

3.1.2 野生动物救护站、疫源疫病监测站、湿地监测站及鸟类环志站选址方案

(1)野生动物救护站

拟建在交通比较便利的苍鹭岛。这里是鸟类迁徙季节的最集中区,也是濒危水鸟中华秋沙鸭的主要栖息地;便于受伤水鸟的就地救护和治疗。

(2)湿地监测站

在保护区管理局建设湿地监测站,便于资料的汇总和处理,并且可及时与上级监测部门进行沟通。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下设4个水文监测点,位置分别在蛤蟆河、哈拉河、鱼渲泡和大柳树河;在管理局和白桦川管理站各设1个气象监测点,在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设管护点4个(与疫源疫病监测点共建)。

(3)鸟类环志站

白桦川湿地公园位于东部山区南部,森林和湿地面积均较大,每年春秋季节在此停栖的鸟类达数百万只,白桦川管理站的湿地和林地均有分布,并且人为干扰较少,是进行鸟类环志的理想场所。因此在白桦川建鸟类环志站,可与白桦川管理站共同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环志设备。

3.1.3 保护管理设施选址方案

(1)宣传牌与解说性标牌

公园设置宣传牌与解说性标牌是向公众宣传保护区及其有关知识和管理规定的需要。在公园外围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路口和旅游路线上,设立宣传牌与解说性标牌(钢混)。

(2)瞭望塔

在每一个管理站建瞭望塔 1座。选址地势相对较高、视野开阔之处,在保护站站址附近,以便于管理。

(3)湿地管理局办公室和宣教馆建设工程设施选址方案

办公室和宣教馆应建在交通便利,人口较多,有利于开展宣教活动的地点。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将宣教馆建在公园管理局所在地白桦川,与公园管理局整体规划,同步设计,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3.2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

3.2.1 湿地恢复技术路线

白桦川湿地属森林湿地。但由于周边地区农业开发,导致区域内湿地发生极大变化,湿地萎缩、功能减退。湿地恢复的技术路线就是采取措施将现有湿地保护起来,而本区湿地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水源、恢复湿地植被和湿地功能。

3.2.2 科研监测技术路线

白桦川湿地公园是2013年批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各项基础尚不完备,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各项监测工作刚刚起步,而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工作又是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建设力度。

白桦川湿地监测工程建设旨在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其信息网络,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野生动植物的消长动态,掌握湿地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面积恢复与丧失的水平和不同时空过程中的变化态势,分析其变化导因,揭示其演变机制,为有效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技术路线如图1。

监测指标:主要监测对时间与扰动敏感的因子,在此首选湿地面积、湿地水量、水质状况、水深、水化学类型等。

湿地水文监测指标:蛤蟆河、哈拉河等河流流量、水位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湿地水质监测指标:N、P、重金属、水温、透明度、氧浓度、pH、浮游生物、水生生物、沉水植物等。

湿地野生动物监测:监测对象是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以中华秋沙鸭、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水鸟作为重点监测对象,获得种群数量、分布格局等信息。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分布、迁徙、繁殖、群落组成及变化。

3.2.3 宣传教育技术路线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涉及公园周边的多个部门,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画、宣传单、宣传牌及培训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氛围。

图1 湿地恢复及资源监测技术路线框图

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公园地处林区,首先要对广大林业职工及家属进行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和电视播放一些环境和湿地保护的宣传片,利用节假日到各林场进行环保宣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组织举办培训活动,开展对公园工作人员的培训;使湿地保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公园与全场职工和家属签署湿地保护协议,使湿地保护成为全场职工和家属的自觉行动。

利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到镜泊湖和地下森林旅游区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同时制作一些宣传牌放置在公园路口和旅游景区醒目处,向游人宣传湿地的作用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游人的环保意识。

收集各种资料和图片,编制保护区宣传材料和制作光盘,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在宁安市及镜泊湖景区开展以湿地和鸟类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4 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措施

4.1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实行污染控制

(1)严格保护要求,增强保护意识。凡进入湿地公园区的人员必须首先接受环保知识教育。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宣传保护环境,以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环境样品等环境标准的规定,把环保工作列为湿地公园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环境质量责任制。

(3)逐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地位,新、扩、改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待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4)委托环保部门对保护区特别是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改进保护措施。

(5)保护区内应消除或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噪音超过国家标准的车辆限制进入保护区内;驶入保护区内的机动车辆,喇叭应符合噪音限制规定,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及消声器。

4.2 绿化美化

管理局、站、点周围应种植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布局上考虑园林设计,点、线、面结合,人工绿化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4.3 三废处理

(1)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必须经过生物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湿地。

(2)废弃物

在湿地公园内设置宣传、指示牌,加强文明卫生宣传。设置垃圾箱,及时清运垃圾、清理垃圾箱,集中对垃圾进行处理,特别是对饲养垃圾进行定点处理。

(3)废气

改变湿地公园燃料结构,减少废气排放。采用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污染。驶入保护区的机动车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5 效益分析

5.1 生态效益

白桦川湿地公园地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的交错地带,是黑龙江省生物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公园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功能,将会产生重大的生态效益,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保护物种和生物资源

白桦川湿地公园共有高等植物约694种,其中苔藓植物29科,58属,78种,蕨类植物56种,隶属于18科,32属,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植物)560种,隶属于87科,29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就有8种。本区记录有脊椎动物379种,占黑龙江省脊椎动物种数的66.0%,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宝贵的湿地生物基因库。通过退耕还湿工程的实施,湿地将大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将更加完整,人为干扰降低,为鹤类等珍稀鸟类提供更佳的栖息生境。

(2)调节气候

公园大面积湿地不仅对本身而且对周边的气候产生调节作用,改善农田气候条件。湿地恢复后,将使本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风沙天气减少,降雨量增加。

(3)净化地表径流和空气

地表径流通过保护区湿地的净化,将使镜泊湖水质更加清澈,同时由于大面积湿地吸尘作用,将空气中的尘土吸附,使本区空气保持清新,空气湿度增大。

(4)保持湿地自然生态的稳定

通过白桦川湿地公园建设,使公园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稳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生物种群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更加协调,并为珍稀濒绝物种的繁殖和保护,为迁徙水禽提供良好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种群数量扩大。

5.2 社会效益

本建设工程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提高了人们自然保护意识。

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强本区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保护。对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的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保护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

(2)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本项目实施后,将使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促进湿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产业的科学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本区人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生态旅游和休闲的场所,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场所,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带动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3)提高公园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公园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项目的实施,将全面加强小北湖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强湿地科研监测能力。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树立公园的良好对外形象。

〔1〕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白桦川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3月.

〔2〕牡丹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白桦川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4年4月.

猜你喜欢

管理站白桦本区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托起救助之责 谱写青春赞歌——记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白桦的疤痕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