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琼、尉迟恭门神形象在话本小说中的塑造

2017-03-15任甲重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话本武将门神

任甲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秦琼、尉迟恭门神形象在话本小说中的塑造

任甲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门神”是中国古代民间最具代表性信仰形象,晚世门神崇拜更注重装饰意味的习俗。明清以后有很多历史及小说戏曲中的武将形象进入门神的行列,影响着门神形象的演变,他们多是人民尊仰的忠义形象,经过小说戏曲渲染,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秦琼、尉迟恭二者作为普及最广的门神形象,较完备的诠释了信仰与装饰的内涵及转折。

门神;秦琼;尉迟恭;话本小说

一、门神形象演变

门神形象的形成年代,至今未能确证。据《礼记》所载和郑玄的注释看,“门神”观念,在汉代已确立。神茶、郁垒作为最早的门神形象,可管窥先秦两汉之际的门神信仰和民俗情况。汉代以前的典籍中提到的“门神”都没有具体的形象和称谓,门神本是泛指,而后世却把门神配上人名,以求实有其人。门神形象有实名,始于“殿门画成庆”[1]之语,是为后世武将门神的雏形。随时间的推移,民俗中的门神形象,由神话传说中的面目狰狞,“执鬼食虎”的神怪形象演变为“披甲执钺”的武士形象。通过诸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人袁褧《枫窗小牍》、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等文籍所载,足可窥探一二。宋元门神画是由神到人的转换确立期,反映着门神系由原始信仰世俗化进程,夹杂着民间质朴的守护愿望。

二、秦琼、尉迟恭门神形象的演变及确立

而对在民间影响最为深远,承传有序的秦琼、尉迟敬德二者为武将门神形象的出现,迟于赵宋,确切些说是在元明以后才逐步演变确立起来。宋、元及明初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故民间以秦尉迟二将为门神的信仰,至迟在元明之际作为宗教民俗化的结果已定型。迨清,“夜分易门神。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3]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中亦云:“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荼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连愈”。[4]在后世民间门神信仰中,成为继神荼、郁垒影响最深远的武将门神形象。

正史中关于二者的相貌特征几无片语可见,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中可窥一斑。历史典籍对于二者的记载以从《新唐书》、《旧唐书》中的《秦琼传》和《资治通鉴》中的有关章节入手。细阅史书中的相关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总之,在正史中二人是勇武、志节的形象,但其具体面貌体型无从考证。因文章篇幅有限,仅摘取部分话本小说进行例证。

脱胎于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与孔明的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八尺,面如冠玉。”[5]通过对关羽、孔明二者相貌描写加以剪接、拼凑,使得秦琼容貌既有猛将特征,又有文人气质。相比之下,明《大唐秦王词话·第二十八回》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较合理相貌:“彪背熊腰石间玉,虎头燕额人中龙。”[6]让人觉得作为猛将,应有如此身材、相貌。清袁于令在《隋史遗文》中描述秦琼的体貌特征:“熊腰虎背势嶙噌,燕颔虎头雄俊。……髯飘五柳风生。双眸朗朗炯疏星,一似白描关圣(第三回)”;“身高八尺,两根金简,悬于腕下,……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黑如刷漆(第十七回)”;“风翅金盔,鱼鳞银铠,面如月满,身若山凝,飘飘五柳长髯,凛凛一腔杀气,弓挂处一弯缺月,锏摇处两道飞虹,人疑是再世伍胥,真所画白描关圣(第五十四回)。”[7]将熟知的门神形象塑造的具体明了。

而尉迟恭的门神形象的塑造也逃脱不了话本小说的助力。《金貂记》第三十二折提到:“其时咱身穿一领皂色战头戴一顶三山铁盔,坐跨一匹乌骓骏马,手执一条虎尾铁鞭。”[8]是为敬德征战沙场的袍束,独不见其容貌。《大唐秦王词话》对敬德的相貌首次给予传神的描绘:“……熊腰虎背少人伦。身长一丈金刚像,膀阔三停太岁形。面貌宛如锅底黑,髭须倒竖似钢针。”[9]草莽英雄、粗野壮汉形象跃然于纸。《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敬德初次登场时,通过杜如晦的视角展现敬德的相貌:“身长九尺,膀宽二停,满部胡须,面如铁色,目若朗星,威风凛凛,器宇轩昂。”至第五十五回,敬德二次出场时相貌更清晰,借众人之眼将其形象活化出来:“身长九尺,铁脸圆睛,横唇阔口,满嘴须,双臂高耸,头戴铁镤头,身穿红勒甲,手持一根竹节钢鞭,竟如黑煞天神之状”[10]。除了二者相貌形象的不断具象、具体,为了使他的形象更为真实,具有“神化”气质,附属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坐骑以及兵器运用上。这时期的二者形象:秦琼惯使双锏,尉迟恭为双鞭。秦琼面容和善,留五绺须;尉迟恭面容威猛,蓄连鬓须,两人形象特征突出(见图1)。后世绘事之人依据元明话本、小说结合民间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意不断演变而成的,由神化色彩形象向世俗化门神形象的转化、确立。

图1

三、结语

秦琼、尉迟恭形象的出现是汉代以来神灵门神与武士门神结合的结果。故事情节的生动虚构,描写刻画的多层次、多角度,以及思想内蕴、情感的丰富性,反映了儒家的忠义信念,同时也融入了佛教的轮回观念;辅之宋明理学所推崇的忠义道德,以及话本杂剧等民俗文学的普及,在不断的形象演化过程中,确立起来一个符合文人与普通民众口味的儒化的武将门神形象。

[1]见于汉书·广川王去疾传.成庆者古之勇士.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71.

[3][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门神>[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5:409.

[4][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

[5]钟年.中国人的传统角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60.

[6][明]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M].国学经典http://www.guoxue123.com/xiaosuo/0000/dtqwch/.

[7][清]袁于令.隋史遗文[M].中华书局,2001:27-28.

[8][明]金貂记.

[9][明]诸圣邻著,杜维沫校点.大唐秦王词话[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12:156.

[10][清]褚人获.隋唐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350,425.

I

A

1006-0049-(2017)06-0279-01

猜你喜欢

话本武将门神
足球场上的“门神”
门神想吃立夏饭
小小的家
“看官”是什么官
有趣的门神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外婆家的“花武将”
文学史视野下的“话本”定义思考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