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海南州藏绣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03-15李加曲

群文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

李加曲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财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藏绣已成为最具海南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从长远来看,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因此,发展藏绣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的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藏绣,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中的艺术手法,借鉴各种优秀刺绣流派的先进针法和创新工艺,已演变成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宝。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传统工艺,藏绣表现手法灵活、艺术形式多样,具有主题鲜明突出、色彩和谐艳丽、线条明快流畅、针法独特活泼、绣工精致细腻的风格。

近年来,自治州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把藏绣文化作为农牧区特色产业加以开发利用,从而使藏绣文化产业在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发展城乡经济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藏绣产业在全州5县点块分布,形成了以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五彩藏绣艺术有限公司等藏绣产品开发生产企业为主,藏绣协会、藏绣制作点和居家藏绣从业人员为铺的产业集群,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先后把海南州命名为中国藏绣艺术之乡、贵南县命名为中国藏绣生产基地。

二、发展现状

(一)政府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本着“保护第一、合力开发”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藏绣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民间藏绣资源分散、做工无序、技术含量底、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藏绣产业园、成立藏绣研发中心和藏绣协会,形成了集技能培训、设计研发、配线生产、装裱鉴赏、采购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藏绣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如:贵南县确定了外向型以歌舞经济、内向型以藏绣经济为主且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2014年以来为少数民族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830万元,现有中小微藏绣生产企业4家,藏绣协会2家,年均生产藏绣产品2000余件,实现产值达1000余万元。

(二)优化生产模式,市场活力激发。在加大对藏绣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实体建立高起点、高层次的生产模式,以全新的运作方式推动藏绣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藏绣生产加工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和“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这既有利于农牧民妇女在家参与农牧业生产,又为农牧民妇女在农闲时节从事藏绣生产增收拓宽了渠道。如:五彩藏绣艺术有限公司秉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理念,追求产品品味和质量的完美与极致,投资689万元兴建研发生产中心,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集设计图样、现场培训、跟踪指导于一体,全力打造企业品牌商标,2015年销售收入达482万元。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及时成立藏绣协会,引导全村118名妇女藏绣产品制作,年均生产藏绣产品800余件,产值达150余万元。

(三)培训研发并举,技艺传承创新。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培养和管理”并举的方式,积极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三江源科技培训项目等,对从事和自愿从事藏绣产业的人员进行多渠道培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藏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如:贵南县现有省级藏绣传承人1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3名,藏绣从业人数达2800余人,累计举办藏绣培训班740期,培训人数达1.2万余人,先后组织2600余名藏绣骨干人员赴江苏学习借鉴苏绣制作及针法,藏绣唐卡《白度母》、巨幅作品《百獒图》被省博物馆永久收藏。2013年由五彩藏绣艺术有限公司精心绣制代表自治州各族群众献给十一世班禅大师的《千手千眼观音》赢得大师及随行人员的高度赞誉。

(四)注重宣传推介,品牌特色显现。坚持做大做强藏绣文化产业,相继培育出布绣嘎玛、五彩藏绣、东格尔等规模以上藏绣文化企业,在贵德县文化生态园区建设布绣嘎玛藏绣艺博园,并积极参加青洽会等省内外展销、博览及洽谈会,使藏绣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同时也为藏绣文化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空间。如: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在贵南县沙沟乡关塘村和贵德县尕让乡等采取“村企共建”和“整村推进”方式开展产业化扶贫,绣制的《和谐四瑞图》《安多服饰》等产品已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肯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顺应“一带一路”战略,投资100万美元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地建成中国藏绣生产基地和销售门店。仁青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意手工藏绣《茶马古道》在浙江省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会上荣获2016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三、困难问题

(一)顶层设计方面:藏绣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思想认识和重视支持程度上仍然不够,产业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尚未形成长远规划。虽然提出要将藏绣打造成自治州文化名片的设想,但在藏绣产业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上思路还不够宽,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上还没有找到精准突破口,藏绣产业单一发展模式有待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品牌宣传方面:藏绣文化产业虽在外享有较高声誉,但缺乏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一些精品佳作缺乏有效的产权保护。在思想认识上,对藏绣品牌的宣传重视不够,多是藏绣文化企业单靠自身力量开展宣傳营销工作,由于宣传资金投入的制约,仅侧重于区域内文化交流活动,新型宣传媒体运用较少,对宣传层面和效果追求不够。虽然一般性藏绣从业人员较为普遍,但中高级藏绣人才极为稀缺,目前还没有培养出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藏绣工艺美术大师。

(三)技艺传承方面:藏绣技艺传播途径以从小耳濡目染,母女、婆媳、姐妹、妯娌、邻里亲戚之间口传手授为主,而如今藏绣从业人员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极少切磋技艺,单靠悟性掌握针法及技巧,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普遍缺乏美术功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藏绣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绣制一幅精品需要数月甚至几年时间,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年轻人报考入学、务工经商,单从劳动成本和经济利益的比较,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和从事这种费工慢作的苦活,一些中年妇女也因搬迁补偿获利而放弃了绣制藏绣,从而使藏绣技艺传承、创新和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集散效应方面:大多藏绣文化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链相互脱节,受资金和技术制约,无力开展创新研发和工艺革新,企业负责人身兼数职,既是管理者又是采购销售人员,无力从事市场调查且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产品销售以零售为主,批发、代理等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发达省市、旅游景区销售网点覆盖率较低。藏绣从业人员大多是分散的计件工,绣制产品局限于“佛像、唐卡、花卉”等传统题材的复制,只有少部分藏绣人才在尝试不同的针法和新颖的作品。藏绣产业缺乏行业协会的自律约束,内部竞争激烈,恶性竞争的多,合作交流的少;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随着政府采购的日益减少,藏绣制作企业在减少,从事藏绣产品的人员在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做大做强藏绣文化产业,也不利于保护和传承藏绣文化。

(五)政策扶持方面:藏绣文化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尚未形成市场准入、项目用地、税费减免、本土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和精品藏绣作品奖励等相衔接配套的藏绣产业扶持政策。目前,大多数藏绣文化企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达不到中央和省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的注册资金和资质条件,所以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非常有限,面临资金困难问题日益窘迫,协调融资贷款和贴息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现全州藏绣文化企业征税按规定开征,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费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藏绣人才培训资金不足,对藏绣技艺传承人、中高级藏绣从业人员的激励奖励机制不够完善。

四、对策建议

(一)以规划为龙头,支持藏绣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原则,需制定长远谋划、稳步发展的藏绣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细化到每年、落实到人头,协调解决藏绣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藏绣发展先进模式和经验,着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品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有序的藏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集聚和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贵南作为藏绣生产基地的作用,采取以点带面、点状辐射与带状推移的方式延伸产业链分布,利用临近区域产业要素优势,在周边兄弟县建立藏绣生产基地,形成定位清晰、重点突出、分工合作、布局合理的藏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注重挖掘民间藏绣文化资源,搜集整理藏绣工艺品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并将详尽资料的藏绣制作工艺著书立说,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搭建以藏绣为主题的互联网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三位一体”的宣传平台,从而提高藏绣文化的知名度。

(二)以资源为依托,提升藏绣文化产业传承技艺。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工作中心放在保护传承上,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扎实开展民间藏绣艺人的普查、认定和建档等工作,培养申报一批不同等级的藏绣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门通过积极争取,使藏绣非遗保护等级由省级提升到国家级,争取更多的非遗保护项目资金,促使传统中华民族特有文化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同时,鼓励藏绣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广收门徒,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以培养一批懂藏绣、善经营、会管理的藏绣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充分发挥自治州职业教育优势,加强政府部门、专业院校、规模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藏绣人才的美学素质和营销能力。鼓励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专业院校和行业协会为依托的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中心,研究大众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民间也可由行业协会成立藏绣培训中心,按照从业人员掌握藏绣技艺熟练程度分层次进行培训,并组织绣工交流切磋技艺,不断传承和创新藏绣技艺。

(三)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藏绣文化产业知名品牌。藏绣作为一门民族传统工艺,不能仅仅当作一门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抢救,还应该在保护中发展、保护中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它当作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和扶持。要以现代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来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势,兼收并蓄现代科技成果,融会贯通当代文化精髓,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工艺嫁接和改造传统工艺,才能得到市场的垂青和消费者的喜爱。精心打造藏绣文化品牌,持续发展藏绣文化产业,加强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档次,纯手工求精细绣制工艺、档次和价值“三高”产品,普通工艺逐步向半机械化、机械化乃至全自动化过渡,做到精品化与大众化融合、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持续为藏绣产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以旅游为引擎,推动藏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从藏绣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藏绣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注重各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效应,加强藏绣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以藏绣艺术、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商贸流通为一体的高原文化旅游城镇。积极引导藏绣文化企业创新思路,研发和生产主题鲜明、适销对路且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自治州旅游形象的藏绣产品,在加快建设藏绣产品批发、代理、零售市场扩大销售网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以青海湖、龙羊峡等景区和宾馆饭店、农(牧)家乐为重点设立藏绣产品销售窗口,积极搭建旅游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不断拓宽销售经营渠道,使藏绣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以政策为激励,扶持藏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以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展销设施和品牌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完善促进藏绣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著力把藏绣作为州级民族文化产业扶持的重点,政府及文化部门要创造条件,引导藏绣企业积极努力,争取使企业注册资金和资质条件达到国家和省级重点扶持的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藏绣从省级非遗项目上升到国家级非遗保护等级,积极申报文化产业项目和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藏绣产品研发、技能培训、表彰奖励和对外交流等,整合文化、扶贫、妇联等部门相关扶持资金,捆绑支持藏绣产业发展。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参股等形式减轻藏绣文化企业融资成本负担。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以资产抵押和产权质押获取银行贷款。积极为兴办的藏绣文化企业提供行业、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藏绣文化企业在国内外开展项目推介、产品展销和投资合作等,扶持藏绣文化企业发展。

(作者系海南州政协主席。)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