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个性化 加强自主性

2017-03-15盛之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外个性化课文

盛之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陷入了“教师泛讲、学生滥练、死记、硬背其文本”的误区。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感受、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阅读的感受和欣赏体验也有所不同。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形象地说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阅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他喜欢读的书

人类的文化遗产大多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所有的文字,都具备了语文的各项要素,其丰富和广博远非几本教科书所能涵盖。所以,读任何书,都可以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样,学生阅读的选择面其实是很广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自由地选择他喜欢的书,让他享受阅读,他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

“读他喜欢读的书”是阅读的一个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阅读心得,或者异中求同。总之,要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第二,读他读得懂的书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就是好学生;达不到的,就是差生。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地学生得不到更好地发展,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永远达不到要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而是使每一个个体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取得进步。既然差异客观存在,为什么不正视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以各自适合的步伐前行呢?没有压力,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前进着。这样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快乐的进步。这样的阅读,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第三,有自己的解读

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解读,固然应该了解作者的本意,但更重要的是读者的阅读感受。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智能构成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感受就不同。所以,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心底里真实的想法,比用现成的“中心思想”去规范学生的认识更能让学生投入和热爱读书。

学生仅仅进入阅读、享受阅读是不够的。自由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才能入于书又出于书,学于书而不拘泥于书。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其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用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感性体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呢?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

首先是对教材的整合。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教材,但更不能限定于教材。比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目的不只是学习这一篇课文,更应该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存在、基本內容以及风格。这样,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读全本的《水浒传》。同样,学习《早》,其目的也不只是学习这一篇课文而已。因这篇课文的启发,学生可以找鲁迅其他的文章来读,(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甚至可以对鲁迅的生平、思想、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所交往的人等等,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以至研究。当学生摆脱了对课文孤立、繁琐的分析,经过这些“课文之外”的阅读后,必然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是对课堂的整合。课堂时间应该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课堂历来是由教师控制的,虽然由“满堂灌”转向“启发式”是一个进步,但依然是教师控制着课堂,学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在不少公开课上,教师是主角,在讲台上做着精彩的表演;学生则配合着老师,有时甚至连配角都不是,只是群众演员或者旁观者。现在我们要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的一个平台。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应该看是否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使课堂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乐园。

最后是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近年来,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不是没有认识,但多是把阅读当作“课外”的功夫,“课内”还是以学习教材为主。这样,“课外”阅读往往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教师既无从了解,更无从给予指导。既然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课外”的阅读就不应该排除到“课内”学习的视野之外,而应该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主性阅读,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的阅读。有放也有收;有自由也有规范;有无目的的单纯的阅读,也有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自由阅读,就是一个“学”的过程,每个人学的方式可以不同,但不是天马行空,终究要落到一个点上,即围绕一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放手让学生阅读,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探讨,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得于运用,真正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作者单位:金湖县闵桥镇荷花荡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外个性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