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抓手”谈幼儿数学活动

2017-03-15蒋小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纸牌规则环节

蒋小燕

幼儿的数学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机会,不断地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环节抓趣味

数学活动导入得好,就能很快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能调动起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1.游戏激趣式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在数学活动的开始就融入游戏,相信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如中班数学活动《小金鱼逃走了》,就是用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捉迷藏”来导入的。

2.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活动中,围绕一个给定的教学活动中心,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推动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

例中班数学活动《学做小工人》,教师就给定幼儿包装玩具的任务,在这种任务驱使下幼儿会寻找数学联系,产生认知冲突,尝试解决并完成任务。

3.问题挑战式

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也非常期望自己能够得到同伴和成人认可。抓住幼儿的这种学习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当的任务,以适度的难题激发幼儿大胆实践,解决问题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活动。

二、操作环节抓观察

俗话说“生活中学数学,操作中练思维。”可见操作环节在数学活动开展中的重要性。当数学活动进入操作环节,当每个幼儿都在摆弄,操作面前的那份材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观察!

1.观察幼儿对操作规则的理解与执行

規则是确保活动顺利操作的必要条件,幼儿只有理解规则并按规则操作,才能从中积累、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因此,观察幼儿对操作规则的理解与执行情况,是数学操作活动中观察的首要任务。

2.观察幼儿的操作中反映出来的思维状态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时,要判断幼儿的以下几种思维状态。

(1)先想后做

设计纸牌6时,观察到一位幼儿将纸牌设计成“小山”的形状,寻问为何这样设计时,他说妈妈带他看过金字塔,他想做一个金字塔,由此判断幼儿是先有想法后去操作的。

(2)边做边想

设计纸牌6时,观察一位幼儿设计成半圆形,问他怎么做的,他说贴了3个圆点后觉得像“桥”,我又贴了其他的点,就变成了“桥”,由此判断出幼儿是边做边想的。

(3)先做后想

设计纸牌号6时,观察到一位幼儿快速地将6个圆点贴好,并告知教师已经完成。寻问设计的纸牌6像什么,该幼儿看了看后告诉你像朵“花”,由此判断出幼儿是先做后想。

3.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认知策略

众所周知,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的操作过程及使用的方法,能直接反映出他们对该内容的思考与理解过程,即学习的心理过程。

(1)幼儿的观察认知

观察认知贯穿于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是幼儿在前期的活动中观察到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幼儿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观察的介入,操作中的观察包含了对操作材料的观察以及对同伴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的观察。

(2)幼儿的记忆认知

数学操作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而幼儿对操作规则和要求的识记是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教师在宣布操作规则时,一方面幼儿为使操作活动顺利开展,会积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并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有意识地回忆这些规则,进而指导自己的操作;另一方面是把一种学习容易的操作方式进行迁移到设计更多的纸牌。

4.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和层次差异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建构抽象数学知识时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在操作活动结果的对错上便能略见一斑。通过对幼儿操作结果的对错分析,不仅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还能常帮助教师发现材料提供以及规则设置给幼儿的学习带来的难易差别。

5.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是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问题的出现表明事物现有的平衡被打破,观察幼儿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抓住幼儿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调整指导策略。

三、交流环节抓策略

交流环节看似是个短暂的环节,然而却是一个幼儿集智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各种思维能力。教师要把握好每一次的交流分享环节,运用合理的点评策略,提高交流环节的有效性。

1.纠错点评

纠错点评就是从众多操作结果中发现自己及他人的错误。这种策略对幼儿的思维有较大的挑战性,要考验幼儿思维活动的速度。

2.验证点评

验证点评就是幼儿相互间验证操作结果。在一些操作结果相同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相互验证,如果有错误,幼儿会通过结果的不同,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错误。

3.归类点评

归类点评就是将幼儿五花八门的结果进行分类,逐类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首先要熟悉分类的依据,然后判断自己的操作结果属于哪种类别,最后按类摆放。

不是让幼儿学会过多的数学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作者单位:常州三井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纸牌规则环节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天狗送的纸牌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灵活猜纸牌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让规则不规则
纸牌屋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