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金经理的对手不是AI,而是客户朋友圈

2017-03-15王豫刚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扑克陪审团社群

王豫刚

什么样的基金值得晒,成了品牌维护的关键问题。

人工智能将取代交易员和理财顾问,这似乎是一年多来火爆的“Fintech”概念最直接的卖点。2017年甫一开始,两则新闻就似乎为这一论点投下了重重的注脚:人工智能先后战胜了围棋和德州扑克的顶尖选手,尤其是后者,被视为最接近股票交易的游戏。

2016年12月29日上线后,“大师”在短短一周里连续击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韩国目前“第一人”朴廷桓等多位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棋手。“棋圣”聂卫平也输给了“大师”。

1月4日,“大师”终于透露,自己正是“阿尔法狗”的最新版本,代为落子的则是“阿尔法狗”团队的黄士杰博士。当天与中国棋手古力的一盘棋是本次网络公测的最后一战。结果古力告负,“大师”实现了60场不败。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人工智能Libratus与4名人类顶尖德州扑克选手之间的“人机大战”于当地时间1月30日在美国匹兹堡结束,人工智能取得胜利。这是人工智能在各种棋牌游戏中对人类取得的又一胜利。

这场“人机大战”在匹兹堡一家赌场进行,从1月11日持续到1月30日,人工智能与4名人类选手共玩了12万手一对一不限注的德州扑克。据当地媒体报道,到比赛结束时,人工智能领先人类选手共约177万美元的筹码。在4名人类顶尖选手中,输得最少的一位也落后人工智能约8.6万美元的筹码。

客户难题

在棋类游戏的对阵中,人工智能可以凭借自己的计算优势,看到所有棋盘上的棋子,人类玩家的每一步落棋,都能被人工智能计算出近乎所有的可能性。而在德州扑克游戏中,人工智能并不知道发牌员发出的下一张牌是什么,也不知道对手握的什么牌,只能掌握自己手上的牌,通过这种非对称的信息与对手进行博弈。

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比人工智能和选手的无干扰对战更复杂:有一个行为不太符合逻辑的变量存在——那就是客户,特别是被社交网络深深绑架的客户。

在当下,服务于分散的个人客户的金融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交竞争”:客户会兴高采烈地晒收益,也会急速传播机构一切负面新闻,从而撬动资金的杠杆。在这一正反馈作用下,资金流转的潮汐变得更快。

在“半公共”虚拟空间如社区、群组功能中,类似集体生活感会造成情感信号的放大与失真。这类渠道中的社交分享行为介于公私之间,界定尤为困难,乡村、社群的人际关系似乎也得到某种映射。

私生活的分享界限,在自媒体时代十分模糊。分享可以造成亲密的错觉,过度分享也会对他人形成压迫。对“求祝福”等分享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尤为必要,否则会引发分享者的逆反。“秀”的行为,对自我核心隐私空间的评价敏感度不同,很容易对“秀者”与“观者”造成过度刺激,有时仅仅因为“与期望不符”,极为微小的嫌隙也会被成倍放大。正因如此,社交媒体的设定功能里只有“点赞”,绝不会出现“鄙视”。

分享者与接受者的底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一致。羡慕很容易转化为嫉妒恨,试图调谐到统一波段的努力,也会因为隐含的怀疑,在出现“意外”的反馈信号之后,产生更加意外的激荡。界定传播内容的刺激度、传播者的隐私边界,以及对受众反馈的把握,则可以视为“社区情商”的衡量尺度。

一两年之前,许多套利策略还是小圈子分享的秘密。如今,大大小小的APP和微信公众号都在每日更新着昔日机构核心报告中才能看到的数据。随着公开量化社区的普及,连简单的多因子模型都纳入“一键下单”的易用入口,这让独立研究者情何以堪。

渐渐的,券商的明星分析师用微信群取代路演,直播则代替了PPT宣讲会和飞行出差:先讲结论,再说逻辑。裹挟之中,基金经理也成了一个个大小社群中的成员——羊群中的成员。

社群效应

社交网络短期看是营养剂,长期看则是陪审团,而这是互动机制的必然结果。久而久之,社交网络诞生了豆瓣女神、微博大V、人生导师和雪球股神,他们持久贡献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受众的知识层面有一个微妙的距离,既可以安全、简单、迅速地评判为“有趣”、最好是“不明觉厉”,同时又能够在“点赞生态”中,无视负面反馈。

就社交群组而言,个体之间的共识实则非常脆弱,犹如超不规则多面体之间的临时接触。其成员间形成正反馈互动的几率,随着接触频度增加,反而会降低。一个“试错”式交往系统中,出现最频繁的人际互动状态反而是“冒犯”,这一互动的热度,与对方反应程度、与参与者的互相了解和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意识边界相关。

有些社交群组受到客观条件约束较少,特别是没有经过“O2O”的那一类,其成员的私生活“缓冲层”较厚,自我意识的边界及应激反应一般不会太过激烈,对“冒犯”的界定较为宽松。一旦成员进行了大量投入,社群产生了共有资源,或者现实生活与社群有了巨大关联之后,这个“缓冲层”就变薄了,冲突便接踵而来,衍生出“陪审团”的意味。

一个社交群体若要持久维系,第一个显著特点是拥有一个特殊标的,可以让参与者在自己不受或少受别人评判的条件下“瞄准”,出现的所有评判与讨论都可以“事不关己”;第二个特点,就是其成员间的沟通维持在若即若离的程度,避免出现“陪审团”体制;第三个特点则是,放弃社群在心理层面会出现“损失”感,让所有成员都很难承受。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理解BBS的衰落,以及SNS生态的巨大变迁。

就微博而言,其内容贡献者被“冒犯”的概率奇高,因为其公众性特别强,受众的“匿名”属性更是放大了这一点。而作为熟人社交的微信正好相反,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人际关系十分密切,微信群和朋友圈的“点赞模式”反倒有了其特殊的存在理由和优势。

此时,将自身定义为“强信号源”,就成为社群主要内容提供者的正常选择:他们开始回归单向度、弱互动、可正反馈的传播方式。无论是重新归来的各种在线专栏,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对用户互动的尺度加以过滤,而新样式的社群也开始注重对内容提供者加以保护,防止其被“冒犯”后产生错误的应激反应。

任意一个具备持久性的社群都存在隐形门槛,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为什么最后会产生“小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圈子的沟通效率受“陪审团”机制的影响相对较小。定义社群核心存在的方式,与内容提供质量有关,与沟通质量的关系却更加密切。善于体会和应用“点赞模式”的沟通者,才是社群的维护者。

在这一社群时代,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将投资决策交给人工智能,而基金经理可能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学会如何让客户给自己点赞,“对对对”,然后才有“买买买”。

猜你喜欢

扑克陪审团社群
小扑克打出大品牌
关于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构想
最环保的扑克版空气加湿器
大陪审团迷思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俄罗斯陪审团制度:观察与展望
巧摆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