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渗透数学思想

2017-03-15关海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乘法分类教材

关海燕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并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逐渐能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呢,笔者经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挖掘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以直接的导学、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数学思想不能有效的理解与消化。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以“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前教师应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概念理解不深,思维能力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且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的便利查阅相关的教学素材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教师在课前几分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以这样的形式将数字的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对数字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有三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采到三个,老二采到两个,老三采到一个,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数字可以对应这些蘑菇个数吗?”教师可以请学生到黑板板书将蘑菇个数与相对应的数字进行连线。以这样的形式在学生启蒙阶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二、课堂教学,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数学问题的练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视了在数学问题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中“小数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春天到了,很多人都在广场上放风筝,同学A、同学B、同学C也像放风筝,每个风筝3.5元,买三个风筝需要多少钱?(用小数乘法计算)”以此为学生引出小数乘法的计算问题。问题设置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的一起分析,引导学生的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如由题意知每个风筝3.5元,共需要买三个风筝。所以加法式子可以列出3.5+3.5+3.5=?但是题目要求用乘法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列出的加法式子分析发现是3个3.5相加,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整数乘法分析可以得出可以用3.5 ×3来表示。

三、实践练习,在归纳过程中向学生渗透

在进行完以上教學过程后,学生以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在其亲身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同时在课后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与整理的归纳能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分类”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不同的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练习作业。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总结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角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可以请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讲解本组分类方法与依据,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分类情况做出分析并为学生引出正确的以角的特点分类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清晰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分类含义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分类数学思想,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后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课堂练习以及课后练习中向学生渗透,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涟水县大东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乘法分类教材
算乘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分类算一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