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情把握积累注重整合
2017-03-15丁璇
丁璇
前言:“随文识字”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将汉字与文章相结合,根据人对于知识记忆的规律,为学生汉字学习营造真实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能够将“随文识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良好运用,就能够让学生将汉字的音形灵活掌握,提高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能力,推动学生语文教学的进步。但是我国低年级汉字教学运用“随文识字”形式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低年级汉字教学。完善低年级汉字教学,将“随文识字”形式的优势在汉字教学中充分发挥。
一、分析学情,把握时机灵活识字
低年级在运用“随文识字”形式汉字教学中,存在的最明显问题之一就是实际教学操作僵硬化,并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低年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识有限,不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展教学工作,造成“随文识字”教学形式过于僵硬化,教师更多的关注“识字”。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将汉字从教学中生硬脱离,甚至为了创建教学环境生硬地将课文教学环境打破,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缺乏整体性认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首先对于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生字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情况,哪些生字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那些生字可以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进而将这些生字再为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课文时,就可以在课前的时候为学生先将课文中的历史人物简单性介绍,帮助学生将学习中的难点提前排除,增加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分析汉字,把握特点,科学识字
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每一个字都可以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将每个字都平均讲解,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于每一个字都进行了解,學生会感觉到教学过于呆板,对于识字教学不在感兴趣。
教师在每个课堂中,不仅仅拥有大量的生字教学任务,还需要将教材中的其他内容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按照教育部门对于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不要求学生对于全部生字都掌握与理解,在不同环节内设计不同难度的生字,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够随机性学习生字,学习也能够具有针对性,将阅读与识字两种教学模式科学融合。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些易错字音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生字进行全面性分析,在刚开始讲解中,对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情况进行了解,为学生设计初读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针对性指导。将部分较难理解的生字放入课文中,在学生朗读中将这些生字的读音进行纠正。
三、注重整合,寻找联系,高效识字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识字及朗读等内容的联系掌握不高,经常仅能够培养学生一种学习能力,不能够为学生提高综合性素质。其实,阅读与汉字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相互促进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就是掌握大量生字,学生掌握生字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生字放到文章中进行阅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将生字更加直观性展现,完成教学综合性任务。
象形字是我国汉字的开端,教师在讲解较为复杂的生字时,就可以对该生字的象形字进行寻找,让学生能够对于汉字有着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领学生对于汉字中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索汉字间的关联,对于汉字进行全面性认知。例如教师在讲解“家”这个汉字时,就可以对于“家”寻找象形字,对于象形字的每一个内容进行讲解,通过不同家庭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性了解“家”的含义,进而让学生将对于家的认知进行阐述,增加学生对于汉字学习兴趣。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教育部门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将学生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积极引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汉字。“随文识字”在实际运用中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对于识字过程中学生多需要掌握的能力清晰认识,还需要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教学语境的创建,将教学与实践形结合,保证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怕”这两个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感悟引领,对于“怕”结构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就掌握“生怕”这个词汇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变化特点,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教师在使用“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中,需要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汉字间的关联进行结合,将汉字内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进而设计识字教学。学生才能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灵活掌握汉字,发现不同汉字间的关联,真正将“随文识字”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发挥。
【作者单位: 天津和平耀华小学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