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差异,对症下药
2017-03-15李林
【摘要】《一个女人的自传》是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的著作,赵对其进行翻译的。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灵魂,在翻译中矛盾和争论不可避免,对待翻译的任何问题,都要从翻译的目的、所译材料的性质、译作的读者对象、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去分析。赵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是对源文字字准译,亦步亦趋,而是兼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考虑到面对的目的语读者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灵活处理译文。本文主要是从文化差异出发,从译者主体性及创造性叛逆,文化维的适应性,和交际翻译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发挥。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创造性叛逆;文化维的适应性;交际翻译
一、译者主体性
在中国传统的翻译观中,翻译者通常被看作是“奴仆”既要忠实于原作者,又要忠实于读者。人们要求译者“透明”或译作“透明化”。而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意义的不稳定性,译者很难做到完全忠实于原作,这就促使了翻译研究转向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表现主要是:个性化翻译,误译和漏译,节译和编译,转译和改译。袁莉认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一个女人的自传》是由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写的自传,赵元任将其翻译为英文的。由于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赵元任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频繁的使用了节译,改译,增译等方法,从而使读者群更容易理解原文信息。
例1“大伯”结婚了两年。祖父到英国去了。在中国有个老迷信说,凡姊嫁,运气都给拔出去了,[……]若是小家庭制度就没有这个苦处了。
“Mother” [……] Now she [……]sister-in-law。
“Auntie”bore [……]those miserable days。
源文第一句“大伯”结婚了两年。祖父到英国去了。在译文中并没有翻译出来,赵删译了这一句是因为它与上下文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删译后并不会影响读者对源文的理解。
译文“Auntie bore [……] miserable days”是赵增译的内容,在源文中作者并未提及,而译者增加这一部分是为了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母亲抱怨和伤心的原因,了解当时作者的大的家庭背景,使译文更加的清晰,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翻译创造性的叛逆
人们常把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甚至认为翻译就是模仿,这样使译者没有丝毫的自由。“创造性叛逆”最早是由法国文学社会家埃斯卡尔皮提出。郭沫若曾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越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本身的特点,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都是翻译创造性叛逆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创造性叛逆在赵译文中有很好的体现。
例2祖母看出种种情形来,[……]所以就给我这个没有出世的孩子照样子办了。
Grandmother saw all this very clearly。[……] and the other is girl。”
源文内容(中国从前这种随姑走的结婚最多,有时几代接下去。我丈夫的姑母和堂姊妹三代都是这样的),赵在翻译时并未提及,因为这种传统的婚姻习惯只在中国有,在外国从没出现过,如果赵对其进行翻译的话,只怕会让读者摸不到头脑,更不会被读者所接受,出于对读者的考虑,赵做出了灵活的翻译。可以看出译者翻译时采取创造性叛逆还是可取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赵在翻译时并没有与源文完全的照应,而是根据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文化的差异,做了灵活性地处理,使翻译的创造性得以很好的体现。
三、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的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来对原文进行曲解,译者不仅需要注意源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杨《一个女人的自传》语言有很强的“中国味”,如果赵翻译时亦步亦趋,只从中国人的视角进行翻译,不考虑译语文化的话,会很难被读者所接受。而赵翻译时,权衡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对译文做了很好的处理,使读者不觉得译文那么晦涩难懂。甚至可以从译文中很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3我们家的小孩都是六岁开蒙读书……起头读《三字经》,[……]其余的陪坐在那儿无事干,就想法子害人……
Our first reader was the Three-Word Classic,[……] I was permitted to go unprepared with it most of the time。
在這一小段译文中,译者仅解释了《三字经》和《女儿经》,因为这都是中国古代经典,对于中国读者来讲都是浅显易懂的读本。然而对于译入语国家来讲,面对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译者总要进行解释说明。赵的翻译目的是使译入语读者读懂这本自转。为了使译文赢得译入语读者的欢迎,赵对源文的内容增补和引申,他负有解释和增补源文以使译入语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接受这本自传的责任。
四、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有了特定的目的群,因此他所翻译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
例4第二若是两面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不是没有把戏了吗?[……]所以又给我定了这第二个出路。
Of course nothing [……] shaped my Life fundamentally。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赵采用交际翻译的方式,突破了语言障碍,实现了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这种翻译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简单的转化,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因此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想真正翻译好,就必须掌握好文化之间的差异。赵正是兼顾了两种文化的差异,考虑到翻译具有不同的目的与功能,做到了对症下药。对具体问题必须做具体分析,这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因此,当我们评价一部翻译作品时,不能简单地以一元化的翻译标准为准绳对译作进行价值判断,对那些改译、增译,节译等灵活翻译的译本全盘否定,对译者批评指责。我们应当综合考虑译者的翻译立场,译作所针对的目标读者及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对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的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译作本身的价值和译者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Chao, YuenRen.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Woman[M]. New York: John Day Company, 1947:7-41.
[2] 杨步伟. 一个女人的自传[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9-47.
【作者简介】
李林(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