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2017-03-15王磊平张师军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

王磊平+张师军

摘要:《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的开篇之作,记载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生平经历,与其他古籍对于古圣先王的记载相比,已有所变化。司马迁对先秦典籍中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有意识的取舍加工。《五帝本纪》主要记录了黄帝和舜的英雄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德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司马迁的政治思想。

关键词:《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迁;德治思想

自《史记》问世以来,黄帝成了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这种观念将华夏各民族紧密团结起来,而其历史根源就是来自《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尧、舜等传说中古圣先王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出强烈的厚生爱民意识,寄托了司马迁的政治理想,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德治思想。本文通过对《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舜的记载的分析,来探究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一、《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的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炎帝与黄帝之间的部族战争。蚩尤作为炎帝的后裔,其与黄帝的战争,也属于炎黄战争的一部分。“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1]这段话表明了战争爆发的原因。轩辕黄帝时,神农氏日渐衰落。诸侯之间战乱不断,然而神农氏却不能平息战乱。在这危乱之际,轩辕氏挺身而出,作为正义的一方,前去讨伐那些诸侯,于是天下的诸侯都来归顺于他。黄帝为这场战争做了多方面的准备,除了修兵习武,还施行德政、赢得民心。黄帝的胜利并非偶然,由此也能看出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在炎黄战争中,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更为激烈。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2]。这段记载反映了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在《山海经》中,蚩尤的形象还看不出褒贬。而在《五帝本纪》中,黄帝和蚩尤的形象已发生变化。蚩尤成了犯上作乱、凶恶残暴的反面人物,黄帝则成为了平息叛乱、实现统一的英雄。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这段记载也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又如《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1]

这段关于黄帝的记载,极尽笔墨描写了疆域的辽阔、物色的繁多,气势雄壮。由此可以看出,以黄帝为代表的古圣先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依然施行德政、修兵习武,致力于一统天下。黄帝重视农业生产,按时播种五谷,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赢得民心,让天下皆来归顺。大到实现统一大业、教化黎民百姓,小到草木鸟兽虫鱼,都能感受到黄帝的恩德。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位爱民如子、兢兢业业的帝王形象。除了黄帝,传说中的帝喾、尧、舜等也是这样的明君。由此可见,古圣先王在我国的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二、《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的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中对舜的生平作了详细的叙述,歌颂了舜的英雄事迹,刻画了一位先贤圣人的形象。《史记》中首先写他为人忠厚老实,待人谦让有礼。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舜的父亲瞽叟又续娶了嚣,继母生子象。瞽叟为人贪婪、愚昧,又偏爱妻子嚣与其子象;继母顽固、蛮横,为人十分霸道,对舜也极为苛刻;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人狂傲,经常设计陷害舜。然而舜对此却一再忍让,“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1],“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1]。这段记载体现出儒家愚孝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舜不仅人品贵重,还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1]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因孝顺父母而闻名,三十岁的时候就已备受人们的称赞,被四方部落的酋长举荐给尧。尧为了考察舜的德行,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他;并把舜派到了民间,以考察其政治才能。舜不仅品德高尚,还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百姓。他在历山耕种,历山的百姓就能互相谦让,不再因地界的划分而起争执;他在雷泽捕鱼,雷泽的百姓就不再争抢有利的捕鱼位置;他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那里的百姓就不用担心陶器的质量问题。舜注重对百姓的德育教化,并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所居村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1]。一个普通的村庄,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大都市。虽有夸张的成分在,但不可否认舜具有杰出的的治国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五帝本纪》曰:“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1]这段记载表明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瞽叟和象以为舜被他们害死了,于是开始平分舜的财物。象作为主谋,将舜的妻子和琴占为己有,将牛羊、粮食分给了父母。谁料舜平安地回来了,不但没有报复他们,反而待他们更加孝顺、恭谨。舜以德报怨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三、从《史记·五帝本纪》看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汉代初年,崇尚德政,司马迁的德治思想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所体现。如对炎黄战争的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1]原始氏族社会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为了生存,必须掠夺资源,因而部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司马迁在此强调轩辕黄帝除了修兵习武,还施行德政、赢得了民心;炎帝则因失去民心而被打败,由此也能看出司马迁的德治思想。《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司马迁所强调的是德治思想。在《五帝本纪》中,黄帝是作为正义的一方,去讨伐不得人心的炎帝。正是由于黄帝注重以德治国,最后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五帝本纪》中,帝喾“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1]这句话表明帝喾注重仁义道德,通过修养自身,而让天下臣服。《五帝本纪》中还提到了帝喾的继承人尧和挚,“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1]这段记载表明在帝喾死后,起初由挚继位。由于挚在位期间表現不佳,所以尧又登上了王位。尧以仁德治天下,最终开创了一代盛世,成为古代有名的贤君。由此可见,司马迁理想中的君王形象,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黄帝、尧、舜等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尧、舜被儒家称为“圣人”,在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司马迁依据《尚书·尧典》,记录了尧、舜的生平事迹,从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体现了司马迁的德治思想。有关黄帝的记载,在先秦古籍中只有《五帝德》、《帝系姓》略有提及。司马迁依据这两个材料,并借鉴了秦汉之际的方士的说法,将黄帝写成了中华民族的始祖,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司马迁的这种观点未必科学,但是“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在《史记》中得以确立,其意义是巨大的。《史记·五帝本纪》歌颂了我国古代圣君帝王的英雄事迹,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德治思想。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史记(评注本)[M].湖南:岳麓书社,2004年:1,1,11,11,11,12,12,1,4,4.

[2]袁坷.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6:490.

[3]孙娟.《史记》神话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73.

[4]候忠义.《史记》与神话传说——《史记与文学》研究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5]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拒受玉璧
不可鄙薄司马迁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