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

2017-03-15罗善华王明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罗善华+王明明

摘要:要紧贴时代发展要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德育价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青年学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是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是大势所趋。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并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后备力量。未来战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校青年学生将是战争动员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形式是按照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军事课程教学,它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部分。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教学创新发展,使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紧贴时代发展要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这些方面教学发展与实践的研究,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来抓,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客观需求,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实践育人要求、促进文明校园建设、训练储备合格兵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工作,也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我国国民,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殊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栋梁之才,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仅具有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军事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大力宣扬我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科学思想理论,弘扬人民军队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国防,提高社会责任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基础,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加强国防建设的诸项工作中思想建设或者说精神建设,即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防教育是伴随国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国家,都要在全民中进行国防教育,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

纵观历史,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举国上下强烈的国防观念,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强烈的国防观念,可使全体人民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巩固国防和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增强爱国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一种精神动力。国防教育本身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等,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反思教训,国防教育是确保政权稳固之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就是教育青年学生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用唯物史观、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是以军事课程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领域的现代军事科学,它的教育面宽,教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学领域,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说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军事课程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德育价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创新发展。

(一)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统筹规划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家安全重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己所生活国家的文化和情感认同,以及为了保护这种文化和情感所做出的努力。国防意识源于爱国情感,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唤起青年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国防情感。要充分利用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中华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要渗透民族精神的培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教育,还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强烈情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树立现代大国防观教育理念,加大海洋意识教育内容

所谓现代大国防观是指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利益边疆、安全边疆都在急剧扩大,它要求我们适应国家利益拓展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更是一个海洋大国。今天,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海洋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升海洋意识,树立起蓝色国土的理念,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钓鱼岛争端、南海仲裁、南北极科考等重大涉海事件的影响下,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海域之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海洋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树立科学现代的海洋安全观念。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该大力开展和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要从青年学生抓起,以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三)审视时代要求,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设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的又有非传统的,既有潜在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内部的,既有国土的又有国民的。为此,习近平强调,现在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审视时代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高校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清民族复兴进程中内外矛盾交织的联动性,认清敌对势力对我国遏制围堵的不可调和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实现国家安全是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求平安、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求和谐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有力的国防教育,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努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增强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以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还应积极探索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试点尝试,改革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载体的多样性,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紧贴时代特征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国防文化氛围,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建立重大活动、重大典型宣传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平时宣传不断线、集中宣传有声势、重要时机有高潮,真正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采取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如: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讲演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影视展播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高校国防教育要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说是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走基层、进企业、下乡村,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社会最基层,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胜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成果。这些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防道德品质。

同时,组织青年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利用部队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爱国尚武活动,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和熏陶青年学生,从而形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心理追求趋向。

(三)积极开展拓展性、挑战性的国防技能专题教育活动

国防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防技术素质。通过国防技能系列活动,使在校青年学生具有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在保卫祖国斗争中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如:在专业军事教师的指导下,选拔军事技能训练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野营拉练、户外攀岩、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模演示、野外生存等训练和比武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系列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以适应战时部队动员扩编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11.

[3]何卫东.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J].北京:国防教育,2016,(1):61.

[4]徐建軍,乔硕功.以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36.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