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媒体读写好平台
2017-03-15李新杰
李新杰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寓教于乐,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开启智慧、激发创想、拓宽视野,能够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感知兴趣,适合儿童聆听、理解、表演,适合儿童听、说、读、写。而微信(WeChat)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覆盖率高、实用性强。基于智能手机微信平台,我创建了“小蚂蚁故事俱乐部”,引领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写故事。
一、小蚂蚁“微电台”——我爱听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非常开心再一次和你相约‘小蚂蚁故事微电台,今天,李老师为你带来的故事是《西红柿水枪》……想要了解更多的精彩故事,就赶紧去读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故事丛书吧!”从一年级起,每周一晚6:30,我总会准时播出新一期的“小蚂蚁故事微电台”,我的听众——班级孩子们总会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准时打开手机微信进行收听,并进行即时语音互动。而每期微电台推出的故事均选自相应的绘本故事书或故事系列丛书,以“一个故事”带出“一本(套)故事”,以“一”带“整”,带给孩子听故事的享受、教给孩子看故事的方法、留给孩子想故事的空间。
我以智能手机微信软件为载体,发挥微信的群聊功能,组建班级群聊,将班内孩子爸爸、妈妈圈入群中,定时播放(每周一晚6:30)一期“小蚂蚁故事微电台”(时长8钟左右),给孩子精心讲故事,让孩子喜欢听故事。我力争每周一期的微电台故事有趣味、有主题、有连带,在每学期初便制定好主播计划(见下表)。此外,我还充分依托家长资源,把“主播权”交给家长、孩子,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有机会聆听老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同伴的声音,从小就让孩子学会倾听,让故事成为生活的“第四餐”。
二、小蚂蚁“微视频”——我爱说故事
如果说“小蚂蚁故事微电台”让孩子们从“听故事”中大饱了耳福,那“小蚂蚁故事微视频”则让孩子们在“说故事”中提升了言语智能——说说故事的梗概、说说故事的主角、说说故事的启发,由易到难、由概括到总结,让孩子思绪飞扬、让孩子思维迸发。
我充分挖掘微信的视频传送、共享功能,通过“小蚂蚁故事微视频”定期(每周二)播出一个学生“说故事”视频——微视频(包括孩子的评说故事、家长的录制视频)由班内孩子在家中完成,定期传送到班级故事云资源库,由教师每周三选播,并在每月评选“最佳演说家”“最佳微视频”,用来鼓舞孩子、激励家长,同时更是惠及孩子、受益家庭。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那样,“活动对个体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小蚂蚁故事微视频”恰恰让孩子敢于张扬个性、彰显观点、体验创造。
三、小蚂蚁“微关注”——我爱读故事
在低年级小学生的眼中,这个世界奇妙无比。孩子们渴望了解身边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用故事去诠释心中的“为什么”,而绘本故事、故事丛书等无疑是开启孩子智慧、激发孩子创想、拓宽孩子视野“第一手资料”。
但儿童故事丛书名目繁多、内容丰富,除了每周微电台的以“一”带“整”推荐书目,“如何将口头推荐变为真实阅读?”“如何将故事书目资源共享,发挥其价值最大化?”等成为我思考的问题。我依然依托微信平台,充分挖掘其“公众号”推送功能,每双周二推送电子故事书及故事链接;充分依托微信群组聊天,发起“故事漂流”——让一套书在多个家庭流动性阅读……引领家长有选择、有目的、有兴致地在家庭中和孩子“读故事”,在潜移默化中“积内涵”。
四、小蚂蚁“微主场”——我爱写故事
如果说每周一的“小蚂蚁故事微电台”让孩子爱上“听故事”、每周二的“小蚂蚁故事微视频”让孩子爱上“说故事”、每雙周三的“小蚂蚁故事微关注”让孩子爱上“读故事”,那么每双周日的“小蚂蚁故事微主场”(与双周写话作业整合)则通过“童手写童心”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写故事”。我则将优秀创编故事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发布并附点评,对于上榜小作者授予“金色小蚂蚁”荣誉称号,并向各大知名报刊进行投稿推荐(如牛思秋同学的《身份置换节》、王思琪同学的《我的“火鸡”老妈》等数十篇创意迭出的故事作品先后发表于《姑苏晚报》等知名报刊),让孩子写有所思、写有所得、写有所乐。
我们知道,故事给予孩子们的是一种悟性的开发、视野的开拓,是一种创造性才思的启迪、通达性品格的渐进,更是一种言语智能的积累……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视野指向下,我愿凭借我的“小蚂蚁故事俱乐部”,让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的“言语慧立方”。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