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定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7-03-15何世卓

关键词:创新创业定位现状

何世卓

摘 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也逐渐重视起来,但部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定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职高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定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创新创业;现状;定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18-2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普及式”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也迎来一个快速膨胀发展的新时期,但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掺差不齐,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相继扩招,生源紧缺的问题凸显,在生源数量和质量均处于竞争劣势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走出困境,必须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在国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作为面向市场办学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向市场输送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精准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的突破,可以说是解决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生产力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

1.2 促进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生源的限制,都有一种“吃不饱”的困境,如果不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而是一味秉行“宽进宽出”,那真正是死路一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要精准定位,把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创新创业型人才满足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促进市场的活力,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只有真正使招进来的所谓“差异性”的生源,到毕业的时候都能满载而归,不求只图一张文凭,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口碑和知名度,迎来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1.3 发挥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和优势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招进来的学生,都是已经被其他本科院校和公办院校挑选剩下的生源,基础差,难管理。但恰恰是这类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具有可塑性,只要因利势导,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优势,也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

2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很多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对民办院校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高职高专院校如果只满足于配置市场热门和急需的专业,没有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对其技能类的专业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没有带动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那么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就没有特色性,持续性和生命力,流于同質化,对比其他的院校,没有任何竞争的优势,学生到最后没有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收获,自热就形成不了吸引力,没有良好的口碑,最后有些专业招不到学生,只能被迫停掉。

2.2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现在很多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迫于压力,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教育管理机构的检查,流于表面,应付了事。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注重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上,重点是培养极少数拔尖的选手去参赛拿名次,借此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在招生宣传上做文章。还有的也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机构,建设了一些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校企合作中心等,但是没有配套的机制,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大部分都变成闲置的空壳,仅仅供人参观之用,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还有的也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邀请一些专家、创业人士进行一些讲座,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体系,没有辐射到所有的专业,往往成为一种点缀。以上种种情况显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很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表面上好像开展得有声有色,实际上并没有使大部分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没有惠及大部分的学生,有型没实。

2.3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力量缺乏,创新创业成果和实效不显著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一些办学年限不久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在引进师资力量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要么吸收一些退休的老教授,要么只能招来一些刚毕业的新教师。虽然有些老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已到安度晚年的时候,在教学上中规中矩,缺乏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动力;年轻教师虽然干劲很足,热情很高,但由于本身教学经验、创新创业实践和经历缺乏,对企业需要哪些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哪些人才了解不够,对企业的运作、管理、发展缺乏了解,在指导创新创业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创新创业的专职教师相当缺乏,创新创业的成果较少,实际效果不显著,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3 精准定位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重新定位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认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要对原有的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规划,把各专业和所对应的企业、相关岗位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考虑用人单位需要哪些人才?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哪些专业技能、哪些创新创业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必须重新制定出更切合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基础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真正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 构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般的民办高职高专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短期的教育和培训,如开设一些选修课,举办一些创新创业讲座和短期培训班,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没有形成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大专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大一以公共基础课居多,大二基本上是专业课,大三课程很少,大部分时间安排实习。时间上大多是理论课居多,实践课偏少,创新创业课更是少之又少,没有真正构建以技能学习和实训为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体系。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一些公共基础课,能缩短的尽量缩短,能不开的尽量不开,一些理论性太强的专业基础课也可少开,也可把大二开设的一些专业课放到大一来开设,把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大学三年的课程体系中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就能达到的,在大一开始就要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各种创新小组或创新班、创业小组或创业班,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达到两者互相共融,相互促进。

3.3 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不现实的。如何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首先要“走出去”,培养一批双师型的创新创业队伍。有计划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资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的不能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加强跟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定期委派教师到行业企业第一线参加工作培训,可以半年、一年为一个工作周期,五年为一个轮回。其次学校可提供必要的资金,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所得收益可按比例分成,或者允许教师在校外兼职兼薪,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带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的开展。再次可以“请进来”,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投资人等各行各业杰出人士,开办讲座论坛,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

参 考 文 献

[1] 邓益军.浅议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2]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R].高校报件,201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定位现状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