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孙吃垮的江山
2017-03-15梁发芾
梁发芾
随着后代人数的剧烈膨胀,宗藩禄米就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大明王朝的梦魇
朱元璋建立政权后,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兄弟以及儿子们都分封成王。朱元璋说:“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为长久计,莫过如此”“昔者元失其驭,英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有爵封,分镇诸国”。按照初衷,这些分封的亲王,不但有土地、有王府,而且有实在的兵权,国家有事,藩王就可以指挥军队,参与维护统治之类的军事工作。
朱元璋认为,周朝分封制使得周朝有八百年稳定的江山,而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结果二世而亡。保卫江山,维护统治,还是携带自己基因的自家子弟可靠。所以,他必须实行分封制。他把跟他创业的功臣们差不多都杀了,把王侯封给自家子孙,让他们带兵镇守四方,保卫京城,希望自家江山达到周朝八百年那样的长久。虽然分封宗室子弟,给他们土地或军权,必然带来骨肉相残、国家分裂的严重后果,但朱元璋或许觉得,大好的江山、硕大的产业,不交给自家子弟享用,岂不是吃了大亏?朱元璋的分封制果不其然就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在明朝,有数次藩王发动的武装叛乱,第一次就发生在他死去不久,由他的四儿子朱棣发难,以藩王身份从北京攻占首都南京,推翻了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朱棣的侄儿——建文帝,上演了空前惨烈的家族残杀悲剧。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们也发现朱元璋出于自私的心理而建立的分封制,实在是政权最严重的威胁。所以,以后分封的藩王就受到严格限制,尤其不许染指军事。就连崇祯时期满人入侵,国势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受封河南的唐王欲率兵勤王,不但受到皇帝下诏切责,被勒令回安阳,事后追究,还将唐王废为庶人,幽于凤阳。
朱元璋除了给子弟们空前巨大的权力外,还给予非常优厚的爵禄待遇。对于爵位,历史上往往是降等袭爵,也就是继承爵位的儿子从父辈那里得到的爵位,要比父辈的低一等。这样经过数代之后,就成为平民了。汉朝和唐朝的宗室都是这样的,经过若干代以后,就不再是天潢贵胄,得和老百姓一样自谋出路了。所以我们看到,刘备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只好卖草鞋过日子;李贺虽然是唐朝的宗室之后,也只是一个平民诗人。但朱元璋的制度不是这样。嫡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并不降等,庶子降等袭爵,但到了七代后就永远停留到奉国中尉上,不再降等。这样不管过多少年,只要是当年受封的朱家子弟,就永远是皇亲国戚,拥有特权,享受禄米和其他优待。
朱元璋的爵位分为八等,依次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朱元璋对于朱家的女儿也是格外照顾,分了六个等级的爵位,依次是: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不同的爵位对应着不同的禄米等特权。洪武八年规定亲王一年的禄米是5万石。一石大米大概相当于今天120斤左右,5万石大概相當于600万斤的样子,差不多是2万人一年的口粮。因为这个待遇实在太高了,朱元璋后来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禄米标准是:亲王1万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及仪宾800石,县主及仪宾600石,郡君及仪宾400石,县君及仪宾300石,乡君及仪宾200石。这里的仪宾就是指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丈夫。只要是朱元璋子弟的后代,每人每年至少有200石的禄米。
天潢贵胄的禄米,在开国之初当然不是太大的负担,因为人数不是很多。但随着这些人后代人数的剧烈膨胀,宗藩禄米就成为大明王朝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大明王朝的梦魇。
朱元璋的后代们的繁衍能力实在太过强大。
明朝初封83位亲王、80位公主,这些人当然主要是朱元璋的儿子和女儿,但也有他的兄弟姐妹之类。以后所有的宗藩人员,都是这163位的后代。根据记录宗藩人口的《玉牒》统计,到嘉靖30年(1551年),当时在世的宗藩人数为19607人,也有人统计为19611人,其中男性9828人,女性9783人。现在研究者认为,当时宗藩人数为19600人左右,是比较可信的数字。又过了些年,到了万历22年(1594年),被统计在玉牒上的宗藩人数已经达到157000多人,也有人认为是16万人,甚至还有认为是60万人的。现在的研究者认为,16万人可能接近当时的实际,而60万人有些难以置信。
宗藩人数由明初163人增加到1.9万人,时间花去180年。而从1.9万人到16万人,增加8倍,仅仅花去40年时间。这说明,明朝宗室人口,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高速增加的,属于爆炸式增长。从宗室人口达16万人到明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之久。这半个世纪中,即使按照保守的算法,不考虑加速度因素,仅仅按照此前40年8倍计算,到1644年明朝灭亡时,宗室人口也应该达到130万人。这样庞大的宗室,确实是养不起了。
明朝宗藩人口如此剧烈膨胀,当然是有原因的。夺了江山的统治者要让携带自身基因的后代更多地占领这个世界,这符合动物性的规律,本来中国的王朝就是按照动物界的规律构造和运行的。明清故宫里面不是有个叫做“螽斯门”的地方吗?螽斯是一种繁殖力惊人的昆虫,因为繁殖力惊人,故被皇家作为多生多育的图腾而讴歌、崇拜。有诗为证。诗曰: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解释这首诗的《毛诗序》就说:“《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于是皇家妇女,个个发扬螽斯精神,日以继夜,勤奋生育。一个女人的肚子忙不过来,还要弄一些小老婆,起早贪黑地生。资料记载说,山西的庆成温穆王,有20多个大小老婆,有44个儿子、163个孙子、510个曾孙。也有记载说他有一百个儿子,长子袭爵为王,其他99人封为镇国将军。但山西巡抚向朝廷上奏说,庆成王实际上有儿女94人,“恐其中有收养异姓之弊”。因为是天潢贵胄,生孩子多多益善,孩子一旦出生,不管男女至少每年有200石的禄米,那么,谁还好意思让大小老婆的子宫闲着?生不出来,抱养一些而冒领禄米也是划算的。
这样无度狂生的结果,是大明的人民无法负担的。嘉靖41年(1562年),一位叫林润的御史上奏说,当时应该支给宗藩的禄米,已达853万石。而当年的全国税粮米麦加起来才22850595石。禄米占总额的37.33%。就是说,全国以大米和小麦征收的皇粮国税的三之一以上,给了这帮寄生虫。而在山西,存留米152万石,而禄米需312万石;河南存留米84万石,禄米需192万石。这两地的存留米还不够应支禄米的一半。这位林润说:“今天下事极蔽而大可虑者,莫胜于宗藩。”而那时候宗室人数才不过两万人。以此推算,当宗室人口达到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时候,禄米的负担将是何等沉重!
这些天潢贵胄们当然不仅仅是要禄米。最严重的是,宗室还要霸占当时最为宝贵的财富,即肥沃的良田。在河南等土地肥沃的地方,良田几乎都被宗室霸占,形成巨大的王府庄田。他们得到庄田的途径,主要是钦赐、奏讨、纳献、争夺、直接侵占。钦赐的有“脂粉地”“鸡鹅食田”等名目。
大明的皇帝给自己的弟弟或儿子赏赐良田,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但差不多形成了惯例。有时候皇帝可能没有赏赐,而子弟们看中了某些地方的良田,向皇帝奏讨,皇帝也无不应允。对于皇帝来说,给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赏赐一些良田有什么难处?天下都是他们朱家的,几块土地算什么?不过,如果赏赐太多,会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最终威胁到朱家江山。但皇帝一般都是短视的,看不到这么远。
嘉靖皇帝给他的儿子们都进行了赏赐,总面积有4万顷之多。4万顷是什么概念?一顷是100亩,当时一般自耕农拥有10亩良田也就是不错的人家了。全国的农田总面积,在明初就是四五百万顷,后来增加也不过七八百万顷,万历时期最多,也才1161万顷。但嘉靖皇帝还不是明朝最慷慨的皇帝。万历皇帝给自己的弟弟潞王一次就赏赐了4万顷庄田,大概是打破了历史记录。皇帝意犹未尽,命令大臣说:“再查相应地土,不妨数外加给,副朕友爱同气至意。”意思是说,应该继续搜罗土地,在四万顷的数字外继续增加,使赏赐土地的数量,能够符合我爱护弟弟的深情厚谊。
赏赐了弟弟之后,万历皇帝溺爱的儿子福王要就藩河南府,万历又要赏赐。他要求按照赏赐潞王的先例,也赏赐4万顷。不过这次赏赐遭到各位大臣的激烈反对。不得已,皇帝只好减一半,赏赐2万顷。但2万顷也不容易弄到。大臣们和皇帝争论了一年多的时间,但皇帝的意志不可逆轉。河南的土地凑不够数,于是让山东、湖广协济。河南被摊派肥田11028顷,山东被摊派了4480顷,湖广被摊派4485顷。湖广完不成任务,要求减少1000顷,皇帝不答应。没有办法,湖广把以前抄没的张居正的800顷都算上,而张居正被抄没的这800顷,本来是民间士民已经花了银子购买了的私有土地。这样还不够,实在没法可想,湖广巡抚董汉儒申请每年给福王缴纳一万两白银替代,皇帝仍然不答应。福王最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要求的土地,但如何得到的,史无明文。《明史》评论说,福王的庄田“尺寸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
福王还有三个弟弟,即瑞王、惠王和桂王。他们三个要离开京城到自己的王府就藩的时候,每人也得到了3万顷的赏赐庄田。为搜刮够这9万顷庄田,陕西、湖广的官府和百姓被弄得鸡犬不宁,终于“土膏罄尽,搜括力穷”。
皇帝赏赐子弟的土地,本来应该是官田,不应该抢夺民田。但实际上,只要皇帝的子弟们看中了哪些民田,皇帝一个圣旨,就可以强行夺去。成化年间,德王看中了山东白云、景阳、广平三湖湖地,向皇帝奏讨。皇帝当即下诏准赐。但湖地只有514顷,而德王府却捏造说有1300顷。朝廷派人实地踏勘,只有差不多400顷。但官员们迎合德王府的意思,把湖边周围老百姓的民地都计算在内,凑了1300顷,强行把老百姓的土地拨给了德王府。
王府向皇帝奏讨土地,往往说这些土地是“未税地”或“无粮白地”。所谓“未税地”和“无粮白地”,是指在朱元璋刚刚夺得政权时,为了吸引百姓开垦荒地,曾经对于某些新开垦的荒地承诺“永不起科”即永远不征税。在皇帝看来,因为这些土地上没有田赋,将这些土地赏赐给子弟,并不会造成国税的流失。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土地是在皇帝“永不起科”的鼓励下开垦的,完全属于私有土地。
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老百姓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国家能够从这些资源中掠夺和榨取的油水,也不是无止境的。但需要这些资源的皇室和宗藩人口的增加和欲望膨胀却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产出,遭遇无限的人口膨胀和生活欲求时,危机就产生了。这与草原生态是一样的。草原遭受过度放牧就会退化,只有限制放牧才能恢复生态平衡。王朝生存要恢复生态平衡,就只有减少宗室人口和欲望。当王朝无法缩减自己的天潢贵胄,不能应对危机的时候,便只好完蛋,新的王朝重新开始。不管怎么说,新开始的王朝的宗藩人数是有限的,大家还养得起,日子还过得去。但危机仍在酝酿中,老百姓夜以继日地创造财富的时候,江山拥有者却在日以继夜地生儿育女。他们人口膨胀的速度,远远快于百姓财富积累的速度,久而久之,百姓压力再次达到临界点,于是,江山又一次易主了。这就是中国王朝循环更替的周期律。
(作者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