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
2017-03-15侯云春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下行中趋于稳定,新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等矛盾比较突出,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市场出清中蕴含新的机遇
2016年经济趋稳向好
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6.7%。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从2016年第4季度的数据看,中国经济有一些趋稳向好的信号:
1.价格稳步回升。整个4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都在2%以上,月度数据分别为2.1%、2.3%、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16年9月份由负转正、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后,4季度各月份稳步上升,分别为1.2%、3.3%、5.5%。
2. 生产活动有所扩张。整个4季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都保持在扩张区间:PMI指数连续3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分别为51.2、51.7、51.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则连续3个月高于54,分别为54、54.7、54.5。财新PMI也显示出明显好转。2016年12月财新PMI好于前值,创下45个月以来最高纪录,其中12月财新综合PMI为53.5,前值52.9,12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3.4,前值53.1,彰显了2016年年尾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的态势。
3.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利润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收入和实现利润也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增幅有所提高。1-11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1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从主要行业盈利情况看,1-11月,煤炭、钢铁和建材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纺织、石油和烟草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2016年中国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任务目标都已经提前超额完成。消除过剩产能使得行业效益显著回升。二是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增添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也明显改善了中国资源行业的状况。2016年主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铜、锌等的价格都在逐步回升,国际油价突破50美元。
2017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难、难中有险、险中有机。经济增速在放缓下行中趋于稳定,新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难度较大,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等矛盾比较突出,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市场出清中蕴含新的机遇。
2017年,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错综复杂的一年。综合各方面、各大预测机构的分析来看,好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会略高于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会略低于2016年。经合组织(OECD)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为3.4%,世界银行的预测值为2.7%。各大机构预测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在6.5%的居多。
但从大的国际宏观经济背景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增长的低迷期、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新技术革命的酝酿期,以及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的改革重塑期。2017年国际环境充满变数,不确定因素很多。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其政策走向值得密切关注。此外,德国、法国、印度、韩国等都将在2017年举行总统选举,还有一些国家举行议会选举。在当前“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暗流涌动的情况下,2017年的“黑天鹅”事件可能不会比2016年“黑天鹅元年”的少。当今世界:经济低迷、政治强势、社会撕裂、军事对峙、文化冲突,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以变应变,妥为应对。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困难也还很多。一是去产能工作将进一步推进,但职工安置、社会稳定的压力也将明显加大。二是金融风险增大,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泡沫、整治金融乱象,都可能使金融风险显性化,存在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三是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很多地方财政困难很大。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在多目标兼顾中寻找最佳平衡点。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区别轻重缓急,兼顾当前与长远,寻找最佳结合点、平衡点。稳增长是基础,防风险是前提,惠民生是目的,促改革是关键,调结构是根本。
2.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经济适度增长。中国目前仍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叠加、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复合的经济下行压力,目前的增速虽然已近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底线,但也已是潜在增长率、国内外支撑因素的高线或极限,2017年乃至以后几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按照低于6.5%来确定,有利于推进改革和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越是在经济增速较低的情况下,越要注意各级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压指标、追速度。
3.多策并举缓解财政压力。财政支出具有刚性特征,上去容易下来难。减税、适度扩大需求、增加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等,都需要财政拿钱或减收,财政收支压力很大。我觉得在努力增收节支的同时,可以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适当减持一部分国有股份,以缓解财政少米之炊的困难。
4.依托优势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企业是市场主体,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调整企业结构,促进“创造性破坏”,实现企业优化重组,让那些“僵尸企业”真正退出市场,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只手”的合理搭配、有机结合,不能“拉郎配”,绝不能用非市場手段让劣势企业把优势企业拖垮,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要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利用市场力量推动优势企业去兼并重组。
5.积极稳妥应对国际贸易摩擦。2017年可能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多发、频发期,中国将会是不少国家的“双反”对象国。因应之道,就是加快中国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做好应诉、反诉和反制的准备,运用WTO规则和法律手段,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
(本文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2017年1月20日在全国政协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发言。作者授权《中国经济报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