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四大以来党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认识的发展与深化

2017-03-15钱路波

中国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摘要]在建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实践地向前发展,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我们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变化中合理界定两者发生作用的边界范围,深刻认识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关键词]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16

我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得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这是自十四大以来我们党对市场机制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我们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和功能范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

1从十四大到十五大黨对市场作用认识的重大创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勇敢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境界,使人们摆脱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看成社会主义,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窠臼,为我国肯定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这一重要论断,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阐明了党对市场态度的重要变化。从认识层面上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走过了几十年,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步清楚的发展过程。集中体现在:逐渐把计划与市场从相应的社会制度中离析出来,认为计划和市场并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们只是一个中性范畴,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并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认识,使得党内外对市场经济的态度也有过去的全面否定、部分否定发展到基本肯定。从实践层面来说,随着经济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商品价格开始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国家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有所减少,传统的指令性计划开始向指导性计划转变,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表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弊端,在尊重和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进而使市场发挥作用的深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呈现出同向变动、交错互促的良好态势。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这种积极作用,使得过去对市场的片面认识和偏见在党内外被逐步抛弃和纠正。在此基础上,十四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2]这实际上是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来阐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一是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是明确我们要建设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协调发挥好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进行的。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基本经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开放且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提出,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具体、战略举措更加系统,是在十四大基础上的重大突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加快,党的十五大在继续坚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理论前提下,进一步探寻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3]在此基础上,十五大对我国利用股份制的合理性做出了明确判断,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3]这一论述破除了人们对股份制“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羁绊,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十五大报告还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非公经济实现了由制度外到制度内的历史性转换。总之,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结构实行战略性改组,推动国有企业转化为多种多样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就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市场微观主体,从而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找到了支撑点,有利于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结合起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全党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中的一次关键性突破。

2从十六大至十七大党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新进展2002年十六大召开,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取得新进展。报告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4]这对进一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和治理市场经济秩序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强调。尤其是“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说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程度比以前还要加大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向能带来较高效益的领域和部门,有利于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使我国更好地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机统一起来。

2002年以后,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这一重大任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前纵深推进。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相比,这一论述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新思想。一是首次提出“五个统筹”的新要求,并把“五个统筹”作为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二是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有所加大,即“更大程度”,且在市场前面没有冠以“宏观调控”的限制,这就更进一步凸显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可以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承前启后,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从“建立”开始向“完善”过渡,并且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指导意义,使我们党对市场的认识有了一个新起点。以此为标志,我国市场经济步入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在此背景下,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5]可见,十七大强调“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把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市场作用所取得的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用制度加以固定,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丰富素养;另一方面又意味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发挥作用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完备的市场法规、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同时,党的十七大还把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任务,明确了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新时期改革发展规律、总结新时期宏观调控的报告经验,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

3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作用认识的新飞跃

十八大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6]这里比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多了个“更广范围”。这些提法的演变恰恰表明,我们党经历了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7]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市场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把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高度,是结合我国国情书写的新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8]这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方面,资源主要通过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引起价格的上下波动,使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当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厂商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扩大生产规模,使相应生产要素流向本部门;反之则会流出本部门。同时,厂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会不断地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一过程中将会出现优胜劣汰,引起微观市场主体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所有者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自主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他们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根据价格信号,分散地进行经济决策,这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更好配置和社会成员福利的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不能有任何力量高于甚至代替市场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凡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政府不能随便干预;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决定,凡是资源配置中价值规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不能随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干扰或阻碍;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绩效的高低由市场自行决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政府不能干扰市场主体的日常经营行为。

当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市场不仅在微观领域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病,而且在宏观领域中,市场的逐利性将引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贫富两极分化、失业和经济危机以及经济运行的无组织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乃至行政等各种手段,从总体上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尤其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内在地要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需要坚持并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发动与参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8]

总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统一协调起来,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通过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调整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转换政府职能、彻底纠正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本身存在“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来弥补和克服,否则,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将无从体现。可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者是一個有机统一整体,既要用市场调节去抑制“政府过度干预”,又要用政府调控来弥补“市场机制失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9

[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9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5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7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课题“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DxktZX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钱路波(1982—),男,汉族,云南曲靖人,在读博士,黔东南州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摭谈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