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2017-03-15柳艳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乘数徒弟新知

柳艳华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的策略尝试:

一、采取各种策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激励性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師使学生在竞争中拥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的激励作用,例如,我在教室墙面布置“我是班级的骄傲”的学习角,激励孩子不断夺红旗争笑脸,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操作性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从中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不仅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让学生从自己家住房面积入手,初步了解“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多种实践环节,如画一画、剪一剪;用绳子拉一拉,围一围,在“平方米”面积单位中站一站,生活周围找一找等活动环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面积单位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并且在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游戏性策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游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调动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进行人民币认识教学时,设计到超市购物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参与教学,让他们在游戏的形式下进行买卖交易,孩子们便自主地思考人民币的面值以及能买到什么价钱的东西,从而认识了人民币,获取了新知。

二、运用各种策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1. 规律性教学策略

数学的知识结构都是紧密相连的 ,掌握不好一个知识点就无法接受新知。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时,我对他们进行规律数数的训练,我首先让他们数单数,再让他们数双数,最后让他们数间隔是3、4、5、6、7等数,经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数的规律,还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及速度,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拿间隔是3的数来说,3、6、9、12、15等,当学生学到能被3的整除数的特征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这个知识点,加快了对新知的理解,同时也会让同学们体味到数学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作用。

2. 比较性教学策略

比较就是通过观察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发现知识的增长点。同时因势利导,针对知识的增长点进行讨论。例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想一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再让学生找出例题与准备题之间的联系。(准备题:12×4=?例题:12×24=?)同学们经过观察得出准备题与例题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准备题的乘数比例题少了一位数,老师首先让学生把相同的部分计算完,在组织学生讨论例题中的乘数中的“2”怎样进行计算,首先确定“2”在什么位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十位上,接着讨论“2”和被乘数个位上的“2”的乘积应写在哪一位上,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应该把乘积写在十位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经过自己比较、讨论得出结论,掌握了新知,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求异思维教学策略

求异思维就要求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想让学生随时都有求异思维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一题时:“师傅和徒弟做同样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做45个,只要4天就可以完成,徒弟要5天完成,徒弟比师傅每天少做多少个?” 大多数学生的解法就是45-45×4÷9=9(个),这时,教师追问:谁还有其他的解法?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举手说出45÷5=9(个)。对于这种解法许多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此时我让这名学生说出这种解题思路:假设师傅也做5天,则多做了45个,而徒弟正好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两人都做5天,徒弟比师傅少做45个,再根据“少做的总数÷天数=每天少做的个数”这个关系列出算式:45÷5=9(个),比第一种解法要简捷得多。

三、结语

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得以拓宽,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盘锦大洼区西安学校 辽宁】

猜你喜欢

乘数徒弟新知
收了一个小徒弟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Mark Twain
看错了数字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理性认知西藏投资乘数小于1问题:以1996—2014年为例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Lagrange乘数法的部分应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