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2017-03-15张美晨郭建霖
张美晨+郭建霖
[摘要]文章通过收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对考虑资源环境条件下的辽宁省TFP再估算,采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针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技术效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贡献率;地区经济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69
1引言
辽宁省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与原材料基地。但是进入2014年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有10个城市的实际GDP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另外,产业结构方面出现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最近几年辽宁省名义GDP的增长动力不足,其原因在于其增长主要依靠于大量的扩张投入,而并非依赖于新技术、改进设备与科技来增加产量。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要素投入和TFP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源泉[1],那么要素投入和TFP哪部分才是导致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源泉,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争议颇多。而关于TFP对辽宁省经济差异贡献的研究虽然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忽略了经济发展中能源投入和环境容量的问题,这可能导致TFP的测算出现偏差。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污染。因此,将能源消费量引入到投入指标中,将工业“三废”作为非期望产出来重新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测算值很可能会低于传统的生产效率测算[2]。由此考虑能源投入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记为GTFP)对辽宁省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将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驱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实证研究变量设计
21投入指标
211资本投入
资本存量估算我们采用“永续盘存法”。单豪杰(2008)的数据统计完整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测算了以1952年为基期的1952—2006年期间的全国30个省份及全国总量的资本存量。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资本存量数据依据其估算方法推算而来[3],即资本投入指标采用年均资本存量(亿元)表示。
212劳动投入
一般情况下对生产率的测算如果采用年均從业人员(万人),表示仅仅考虑了资本与劳动的投入要素,在本文中我们还加入了第三个投入要素:能源。这是因为,在计算中加入了非期望产出,而其主要来源是能源[4]。因此在这里可以将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作为衡量劳动投入的指标。
22产出指标
221国内生产总值的期望产出
考虑能源要素可以作为投入要素,因此期望产出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表示,又以2005年为基期将其他折算为实际GDP。
222工业“三废”的非期望产出
在改革开放期间,工业GDP占我国总GDP的401%,但是工业消耗却占据了全国能源的679%,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高达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31%,[5]由此可见,工业是造成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
现有文献中关于非期望产出指标的选择问题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笔者将研究时间的起点设为2004年,我们在选择非期望产出指标时主要考虑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吨)三个要素。
3模型的建立
31研究方法
以2004—2013年辽宁省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并比较分析辽宁省地区在考虑环境约束和不考虑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DDF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的特点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进行分解,探寻辽宁省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方向。
32建立模型
321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集
如图1[2]所示,x轴代表非期望产出,y轴代表期望产出。假设有C、D、E三个生产单位,关于第i个单位,用xi表示投人要素、yi表示期望产出、zi表示非期望产出,生产可能集表示如下,即用第i个生产单位的生产产出表示:p=(xi、yi、-bi)代表xi能生产(yi、bi)。由图示可以知道,E的期望产出是最大的,过E点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B。根据生产可能性集的单调性、凸性以及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零联合”处置等假设,此时的生产可能性集为包络线OCDEF与x轴之间的部分,而包络线OCDEF即为生产可能性前沿面。
322考虑环境因素的产出集
环境技术可以表示为以下产出集合的形式(Fare等,2007):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可以被分解为技术变化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二者的乘积,即:
4实证结果分析——辽宁省TFP的再估算
41辽宁省GTFP的测算
411测算结果
基于2004—2013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分别在有无环境污染影响的条件下,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辽宁省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见表1、表2和图2。表1给出了辽宁省年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分解与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而表2报告了近9年来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情况(即含能源与环境要素的情况下)。图2报告了两种情况下的时间趋势。
412分析测算结果
(1)辽宁省环境的管理缺乏效率。由于辽宁省各个地级市能源消费量这个指标数据的缺失,我们只研究了近9年来的变化趋势,但是仍然不难发现,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GTFP指数普遍低于TTFP指数。除了2010年GTFP指数高于TTFP以外,另外的8个年份和均值都是TTFP要高于GTFP,这与朱承亮(2014)的研究结论一致,在考虑了环境污染的非期望产出后,TFP的增长率要低于传统的TFP增长率,由此可看出辽宁省环境的管理缺乏效率。
(2)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由表1可知,近9年来辽宁省的TFP总体上是负增长的,并且GTFP与TTFP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为负,这不仅仅说明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方式属于资本拉动型,也说明了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也就是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方面,能源、劳动力、房地产及信贷的成本在急剧上升,同时,另一方面,辽宁省的公司收益却变得越来越少。这就是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特征。马来西亚、巴西等国的不少新兴经济体早在经济发展之初便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发现尚早,还有机会扭转这种不好的局面。同时,该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过剩、私营企业及过度建设市场提前进入一种效率低下的状态,这就使辽宁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拖累了辽宁省的经济增长。
(3)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承载能力弱。导致辽宁省GTFP增长率为负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在工业“三废”排放非期望产出多,严重影响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绩效低下,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对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来说,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越发依赖政府的直接投资。同时,中国逐渐倾向于使国有工业巨头合理化来增加经济增长率,因为它们所依赖的金融市场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变化。这样一来,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了影响。先前对辽宁省的TFP增长率的估计中,夸大了包括GDP增长在内的过往经济增长率。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机过后的时期,辽宁省的实际TFP增长率就变为负值,自1995—2004年TFP增长率从26%的均值下降到了2005—2013年的-553%。这个时期是从1971—1977年以来,生产率第一次连累了辽宁省的经济增长。
(4)辽宁省经济增长方式为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根据图2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因素的变动趋势来看的话,将辽宁省G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TC和技术效率增长率GEC后发现,近9年间技术进步增长率约为03%,而技术效率增长率约为-02%。这说明技术进步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贡献率很小,而技术效率阻碍了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根据以上核算,可以看出,能源消费与资本均对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产生影响,第一驱动力是资本,能居于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经济增长为粗放型,即同时依靠于资本与能源的驱动,并且在GTFP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的这个研究成果,并没有在辽宁省近9年的经济增长中应验。
42辽宁省各地区GTFP增长率与贡献率的比较
第一,在测算出辽宁省各地级市GTFP增长率和名义GDP增长率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计算出了辽宁省各地级市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结果见表3。
通过表2和表3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辽宁省各个地区的GTFP增长率每年都有很大的波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差距显著。GTFP增长率排名前五的是阜新、抚顺、铁岭、辽阳和本溪,排名后五的分别是朝阳、锦州、丹东、盘锦和营口。GTFP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名来看,排名前五的是鞍山、抚顺、锦州、本溪和葫芦岛,排名后五的城市分别是盘锦、丹东、铁岭、沈阳和阜新。但当我们结合环境资源因素,即考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时,两者结果出现了不一致性。这种差异性多来源于辽宁省各个城市实际GDP增长率逐年降低。
第二,把辽宁省划分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三大区域。其中,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包含沈阳、辽阳、鞍山、铁岭、抚顺和本溪6个地市。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包含丹东、营口和大连3个地市。辽西经济区包含朝阳、葫芦岛、盘锦、阜新和锦州5个地市。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出这三个地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中不难看出,辽宁省只有辽宁中部地区的GTFP是保持正向增长的,而其余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是负向增长的。而辽西地区的排名在辽东半岛之前,和辽西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强有关。以锦州和葫芦岛为例,第三产业在锦州和葫芦岛的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优化了市场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工业“三废”排放等非期望产出较少,创造了较高的环境绩效。
5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于辽宁省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問题,本文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再估算,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如果忽略环境因素,我们将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最终导致我们容易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盲目乐观。第二,目前来看,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在2004—2013年的考察期内,GTFP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而GTFP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多数年份里为负,因此很难看出GTFP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考察期内对GTFP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呈现缓慢的增长态势,但是技术效率却逐年降低,技术效率的改善进程缓慢。
提出针对辽宁省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建议:第一,要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总体上看,辽宁各地区都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赖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就需要不断去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不断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扩大对外开放,去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提高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的GTFP增长率迫在眉睫。分区域来看,只有辽宁中部地区的GTFP增长率为正。因此提高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的GTPF增长率就迫在眉睫。这就要求辽东半岛和辽西地区能够加快生产技术进步的进程,从而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经济活动更加细致地分工合作和更加优化经济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起到更加充分的作用,也能有更高的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因此为了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就必须全力发展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加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让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向高效利用的产业和行业流通,政府在引进外资企业时,也应限制高排放、高能耗企业的进入。
参考文献:
[1]Bosworth B,Collins SThe Empirrics of Growth∶An Update[J].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3(2):113-206
[2]朱承亮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与来源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6)
[3]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8(10)
[4]张雪基于面板数据的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5]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贏发展[J].经济研究,2010(3)
[6]胡鞍钢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J].政策,2003(1)
[7]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
[8]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
[9]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5)
[作者简介]张美晨,女,学士本科生,吉林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郭建霖,男,学士本科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