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培养
2017-03-15李惠森
李惠森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颇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贡献。
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家族企业,其年轻一代正是中国家族企业的未来,他们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不仅肩负着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新老交替的重任,更有不少人成为乐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主角。
面对家族企业代际更替,年轻一代不仅面对的是财富和资产的传承,更需要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承接。因此,对年轻一代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其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他们走出一条既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又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新路,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高度重视家族企业发展,多次针对家族企业及其年轻一代开展调研,召开研讨会并形成专题报告。2016年全国工商联针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作为有着128年历史的李锦记家族第五代也接受了家族企业专业组织——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的专题采访,使我感受到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群体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及区别以往在调研工作中的务实和创新。
随着社会各界对家族企业及其年轻一代的关注,我也注意到围绕着对年轻一代的调研和培养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第一,要做好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目前还缺乏对这个群体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政府、学术界和越来越多的机构对这一群体展开形式多样的调研,但同时也出现调研覆盖面有限、代表性不强,调研对象参与率低等情况,依旧无法准确把握他们的“脉搏”,较难了解到他们的所想所需,也因此缺少具有代表性、可供借鉴的典型人物。
第二,由于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引导和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各地陆续成立了一批年轻一代组织,而一些组织存在着专业性不强、规范性欠缺等问题。
一些青年企业家组织在成立之初活动频繁,表现活跃。但因为这些组织中的核心成员均担负着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任,参与社会活动的持续力不足,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解读及重视程度有限。甚至还有少数组织,靠举办奢侈活动张扬,逐步演变为所谓的“富人俱乐部”,这些组织从建立伊始到名存实亡,不仅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令真正有交流及解惑需求的年轻一代在寻找平台的时候遇到困惑与苦恼。
第三,随着家族企业交接班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围绕传承开展的各项培训和课程越来越多样化,应打造更多有正能量的家族企业案例。
我们看到,很多家族企业花费大量金钱到国外家族企业去取“传承经”,却往往忽略国内现有的已完成交接班的成功案例。在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过程中,前辈们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家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传给下一代,同样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
为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更好地发挥他们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创造者的作用,我建议:一是鼓励和支持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调研工作。目前对年轻一代开展调研工作的机构多为民间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权威性,只能完成局部和地区性的调研工作;学术机构虽有研究和分析能力,但缺乏成规模的调研对象和相关数据,如国家主管部门能和这些民间组织及学术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支持和进行指导,集合各方优势,则能进行全面、权威的大规模调研工作,完成具有全局性和能够定性定量的调研结果,得到有关家族企业年轻一代整体性的大数据,从而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是扶持和規范专业的家族企业年轻一代沟通平台。国家主管部门应关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式年轻一代组织。如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该委员会联合两岸四地的大学和多家研究机构,自2011年至今已连续推出了3本中国家族企业系列报告,不仅对家族企业历史、现状多方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更收集了大量最新数据和推出众多成果。他们还通过组织家族企业交流和分享活动,以及运用微信群和公众号等互联网手段,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不断产生正面和广泛的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可借助这类组织,对年轻一代开展培训和扩大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培养方式。
三是树立有代表性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示范典型。发现和培养在企业经营、传承发展、创业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崭露头角的年轻一代代表性人物,用他们从“富二代”向“创二代”成功转型的事例,为其他年轻一代树立标杆,引导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从而以点带面,为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打造生生不息的优质生态圈。同时利用媒体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并随时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