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与现实

2017-03-15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断崖预判股市

张兴军

在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可期。我们不仅要研究别人的周期,更要聚焦自己的实际问题,始终实事求是,寻求科学发展。

大多数人(包括专家学者),都把观察中国经济的注意力放在房市和股市上,認为掌握了这两个市场的趋势,就能够诊脉中国经济,预判出一个清晰的未来。然而,这两个“市”在中国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掌控的范畴。

对于已经开启了“疯长”模式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市场乐观派以城镇化的渐进历程,认为中国房地产仍有上升空间。保守一点的,则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参照,极言中国房地产(尤其是一线城市)必将遭遇断崖式下跌。孰对孰错,孰是孰非,在短期内自然难以定论。

预测本身,都注定要面对“错误”的可能结果。记得2008年后,北大教授徐滇庆和牛刀的房价之赌,至今还被人当做笑料。在预判中国房地产走势的方向上,前摩根斯坦利中国董事总经理谢国忠已经错了很远。这位经济学大家曾经有过多次预测成功的历史,包括上世纪影响深远的东南亚经济危机、香港楼市断崖下跌,他都预测对过,但惟独对于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的预测,一直是在“打脸”。

至于中国股市,就更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这是涵盖政策、货币、经济基本面等在内的一门过于高深的学问。还有人认为股市的发展除了经济基本面之外,还有心理学的要素,这已经超出了经济的范畴。2007年时,券商、经济学家都预测沪市A股将突破1万点,2015年时主流媒体亦声称4500点才是牛市开始,但最终都被市场无情地“打脸”。

或许预测本身并没有错,所遵循的逻辑也禁得住推敲,但市场中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都涉及方方面面的变量,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资本市场的“熔断”的推出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最终却在市场上形成了踩踏,这都是始料未及的。

中国的特殊性决定了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势必不同。具体而言,我们预判楼市也好,股市也罢,都需要更加审慎。尤其是专家、媒体这些为大众所依赖的声音之源,更应该科学判断、客观分析,而不是只抛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

放眼世界,聚焦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全盘照搬的,也没有哪个领域的既有周期律可以作为让我们形格势禁、自我局限的依据,在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可期。我们当然要研究别人的周期,但更要聚焦自己的实际问题,始终实事求是,谋求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断崖预判股市
断崖上的花
整体供大于求 苹果行情预判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把握现在 预判未来
尽快改变人口的“断崖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