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讲话材料中习语的汉英翻译
2017-03-15周亚莉李丹璇
周亚莉+李丹璇
摘要: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演讲及刊登的各类文章代表了中国对国内外事务的态度及立场。习语,不仅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俗表达领导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及态度。使用习语是中国领导人发表演讲的一大特色。笔者对2016年前半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发表的各类演讲中习语的翻译方法做了分析后,总结出四大类翻译方法:直译、意译、移植、回译,并举以实例说明这四大类翻译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领导人讲话材料;习语;翻译方法
我国领导人发表演讲、答记者问、在外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时,喜欢借用习语(成语、谚语、俚语、俗语、惯用语等固定词组或定型语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及立场。用俗文俚语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这些习语的翻译对译员是一大挑战。要想将其翻译好,译者必须要有广博的双语文化知识及娴熟处理习语的翻译方法。
本文主要以2016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及李克强总理发表的各类演讲中的习语为例,浅谈习语的翻译及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注意的要素,尽量避免差额翻译的出现。
一、习语的翻译方法——以国家领导人讲话材料中的习语为例
对2016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及李克强总理发言文本中的习语翻译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国家領导人讲话材料中,习语的翻译主要采用了四种方法:直译、意译、移植、回译。下文笔者将结合实例,就这四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一)直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翻译外国文字时,尽量依原文字句翻译,而不改变其风格①。就国家领导人讲话中习语的翻译而言,采用直译法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了解,加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直译法是翻译习语最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
该典故意为: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路途遥远可以检测马的力气大小”这点为英汉两种文化所共有,因而译者对此典故进行了直译处理。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讲话上引用该典故,意在说明时间可以证明中国和葡语国家可以相互信赖、展开合作、破浪远航。
(二)意译
意译(free translation)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语言的词语②。翻译过程中,在采取直译法不能达到期望的翻译效果时,我们就需要采取意译法,以破除某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翻译障碍。
例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译文:Hard work pays off.
习主席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该谚语。由于早期中国为农耕文明,所以出现了许多与耕作有关的俗语,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早期欧洲为游牧文化,从本质上来讲,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为了便于译语读者理解,译者没有按字面意思将“耕作”翻出,而取其含义本质,作了意译。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深,人们已经对彼此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情况下,还是可以根据直译法对其进行翻译。
例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译文:Countries big and small all have their own merits.
习主席在发表名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中引用了该谚语,意在传达中拉各国应该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国家不分大小,都应是中拉论坛中的平等成员。而该句中的“尺、寸”二字为中国的计量单位,为外国人士所不熟知。若根据直译原则,恐怕会造成文化误读,因此译者采用了意译法,传达出了其本意。
(三)移植
移植(transplantation),指将译语文化中的语言借用到原语文化中,以期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在国家领导人的发言材料中,采用移植法翻译习语的数量也比较多。
例4.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译文:Instead of talking the talk, we must walk the walk.
习主席在G20峰会讲话上引用了该谚语,意在号召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开创世界经济的美好未来。“Talk the talk, walk the walk” means acting in a way that shows people you are really good at what you do ,not just good at talking about it③”。其所表达的含义语汉语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相同。因而可以说是成功的移植。
还可以运用移植法进行翻译的有:休戚与共(through thick and thin)、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will, there is way.)。
(四)回译
回译(back translation)是指从一种语言翻译或转借的语言表述再重新翻译成源语表述的一种翻译方法,即从外语文化中借用过来的文化成分再原原本本地归还到外语文化中的“完璧归赵”式的还原过程(窦卫霖:2015)。国家领导去别国进行国事访问或再别国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时,通常引用别国的表述方法,以示对别国文化的尊重,引起译入语读者的共鸣,强化对演讲或发表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友谊。
例5.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文明远行并拥抱,两国人民远行并交好。正如萨迪在诗中写道,“久远,方值得留恋”。
译文:Indeed, the thousand-mile-long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s made it possible for two ancient civilizations and peoples to embrace and befriend each other. As Saadi wrote, those that are far away and are of times long past deserve to be cherished more.
此句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伊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其阐述了中国与伊朗两大文明之间交往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双方继续合作、互利互惠、共创美好明天,引用了萨迪——波斯(今伊朗)诗人的诗句。近百年来,萨迪的作品风格一直都被誉为波斯文学界的典范,被称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④。习主席引用萨迪的诗句表明了中国对伊朗人民的友好态度,易使伊朗人民对中国产生好感,利于中伊的进一步交流合作。
二、结语
为了丰富习语翻译的英译方法,本文总结了领导人讲话材料中习语的翻译,并综合前人经验,提出直译、意译、移植、回译四种习语翻译方法。采取直译的方法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意译有助于传播文化精髓;移植可以加深听众对讲话文本的理解;而回译则有助于得到文化移植国人民的认同,引起译入语读者的共鸣,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友谊。遇到习语的翻译时,我们应该参考以上几种译法,或将某几种翻译方法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力求在达“信”的基础上,做到达“达”及达“雅”。
注释:
①《汉典词典》
②《汉典词典》
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
④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8%90%A8%E8%BF%AA[%E6%B3%A2%E6%96%AF%E8%AF%97%E4%BA%BA]&prd=button_doc_jinru
参考文献:
[1]陈金中.英语习语的欠额翻译及补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
[2]竇卫霖,温建平.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J].外语教学理论及实践,2015(4).
[3]贺显斌.回译的类型、特点与方法运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4).
[4]师炜.中西方文化差异诠释[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5]王芳.中英习语翻译文化特色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1.
[6]孙晓红.浅谈英语习语、典故和外来语的翻译[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7]乐金声.欠额翻译与文化补偿[J].中国翻译,1992(2).
[8]张慧艳.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