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扬黄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及管理取得成效的浅析

2017-03-15罗廷俊

价值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管理

罗廷俊

摘要:本文以扬黄灌区现状灌溉情况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分析比较,就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irrigating situ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Yanghuang irrigation area are compared. The high-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expounded.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管理

Key words: high efficiency water saving;irrig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40-03

0 引言

农业灌溉节水一直是海原县的一项节水重点工作。扬黄灌区通过近年来的节水改造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工程状况得到改善、用水效率得到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等方面。灌区节水改造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出现了一些如管理体制和投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深化灌区体制改革,减少或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完善投资方向等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1 灌区概述

海原县扬黄灌区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期以来,灌区水利对保障该县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灌区辖4个乡镇,即高崖乡、李旺镇、七营镇和三河镇,涉及55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灌区总人口14.31万人。灌区有固海扬水系统和固扩扬水系统,两大系统在我县境内建有泵站7座(其中固海系统2座,即固海八泵站、固海九泵站;固扩系统5座,即固扩八泵站、固扩九泵站、固扩十泵站、固扩十一泵站、固扩十二泵站)。整个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9.5万亩,现状灌溉面积22.8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2.0万亩,固扩系统10.8万亩。灌区主要以种植玉米、枸杞、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主。作物种植比例为:玉米80%、枸杞10%、小麦及其它10%。

近年来,在分配水指标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海原县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依据“以水定植、以供定需”的供水原则,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灌区灌溉以小畦灌溉为主,同时结合灌区实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灌区亩均灌溉定额280m3,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定额120m3。

灌区按照取水方式可分为干渠直取水自流灌溉(自流灌区)、扬水灌溉(扬水灌区)和高效节水灌溉三种: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0.34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0.6万亩,固扩系统9.74万亩,灌区主要涉及渠道有固海七干、八干,红寺堡扬黄扩灌八、九、十、十一、十二干,共有支斗渠1258条,渠道总长度1074.62公里,衬砌长度1009.82公里,固定渠系建筑物有交通桥和生产桥2284座,各类闸门455座,农口14818座。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2.46万亩,其中固海系统1.4万亩,固扩系统1.06万亩。固海系统有新生、李果园、张家术、白疙瘩4处扬水泵站,固扩系统有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及南堡5处扬水泵站。

2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效节水灌区取得的成效

自2006年以来,海原县以农业节水为目标,保障设施农业及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广低压管灌、微喷灌、滴灌。截止2016底,先后在扬黄灌区建成13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累计完成资金0.59亿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9万亩(扬黄灌区总面积覆盖),其中自流灌区2.85万亩,旱耕地0.8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灌溉定额由现状320m3/亩下降至120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9以上。

目前扬黄灌区主要有县乡协调村管型、水管单位监管型、承包经营型及农民用水协会四种管理运行模式。

固海扬黄自流灌区(除709支干区)、李旺固扩扬黄自流灌区自扬水工程建成后一直采用县乡协调村管型管理运行模式,县水务局负责将固海管理处下达到我县的灌溉水量指标的下达到各斗口,做好固海管理处与乡镇在灌溉期间的协调工作,乡镇负责协调各行政村与固海扬水泵站做好水量调配工作,维护均衡受益原则和灌溉秩序,行政村负责管辖范围内各支、斗、农区水量分配,组织群众适时灌溉和水费的收缴,维护灌溉秩序等工作。

新生、李果园、白疙瘩3处扬水泵站,由海原县扶贫扬黄办负责兴建,交由高崖、李旺水水利工作站运行管理,水管单位负责机电设备、渠道的维修及管理运行,以及配水到村,水价实行斗口终端水价,由行政村或自然村负责分配到用水户,做好水利工作站与群众的协调工作。

高崖乡709支干区涉及三分湾、联合、红古、红岸四个行政村,灌溉面积4.6万亩。为了实现均衡受益,有效解决灌水矛盾,经县水务局、固海管理处、高崖乡政府共同协商,交固海管理处石峡口泵站代管,水价由自治区物价部门核定,实行斗口终端水价。同时,为维护正常的灌溉秩序,成立了709支干区农民用水协会,做好斗口以下灌溉管理及渠道维修等。

红圈、二道、小塬、李旺、张家术5处扬水站,由当地群众承包管理运行。

就以上四种管理模式来看,一是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解决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解决灌区的大量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农村水利建设运行新机制;巩固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果,保证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培育和提高了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了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了现代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三河、七营所有支渠都有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水利用率达到85%以上,水商品率达到90%以上,渠道完好率在95%以上。二是灌溉管理机构完全按照终端水价,按方计收,各个支渠都有量水堰,收缴水费有发票,做到了公开透明,帐目清楚、群众明白,无水费拖欠现象。

海原县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与灌区实际紧密结合,从立项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年度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运作,严格招投标,杜绝地方干预,严格“四制”管理,严格资格审查,落实准入制度,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全程进行监管,积极推行“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了我县灌区高效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规范运作。

一是机构设置合理,理顺管理体制。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了关桥、西安、张湾、高崖等17个乡镇水利工作站和树台水土保持实验站,人员由乡镇管理过度到县水务局管理,各区域站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水务局统一管理,乡镇监督,形成了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在用人机制上,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建立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和全员聘用制,不断调整充实一线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推广人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三是建立考核制度,注重业绩评价。制定了《海原县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量化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人员调动、工作考评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水务局将水利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人员待遇。四是培育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按照“管理公开、民主公平、办事高效”原则,我们先后成立了西安东干渠等农民用水者协会6个,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稳步推进水价和水费计收改革。巩固“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两部制水价、终端水价改革和灌溉用水计量收费深入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效,使灌区水费收取率得到全面提升。

2.2 高效节水灌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①多年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分国补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建设中国补资金全能到位,而地方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项目建设资金减少,工程建设标准降低,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造成项目区群众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错误认识,从而制约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②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农户多且面广,需要规模化发展,而我县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工作困难大,致使种植结构不能合理调整,形成规模化发展只是空话。③多年来,虽然中央、区、市及县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工程运行管理主体依然不能落实到位,致使工程建后管理不到位而停用或带病运行。④由于近年来设施农业未能得到健康发展,导致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停运或不能很好的管理,工程设施损坏较为严重,且工程失去了应有的用途。⑤一些已建工程现状只存地埋管道,地面喷灌带、滴灌带等水利设施由于使用寿命短,投资大而农户无力筹资更换,致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只是实现了“管道化”灌溉,没有发挥微喷灌及滴灌的长期效益。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部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至今由建设单位负责运行管理,工程的电费、运行管理费、维修费均由建设单位承担,导致出现挤占项目资金现象,这些费用已成为建设单位的包袱。

3 强化高效节水灌区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运行机制。在明晰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管理形式,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程损毁赔偿制度,核定维修责任、经费,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节约用水和维护灌溉设施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发展。建议政府及各部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创造有利条件。③增加工程建后资金,建立工程管护机制。建议自治区增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护补偿机制,促进节灌工程良性运行。④建立工程专项基金,完善工程管护机制。建议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专项基金,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回头看”工作,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工程措施,完善工程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⑤提高国补投入比例,促进工程设计标准。建议增加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国补资金投入比例,减少地方配套资金,有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标准的提高,为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工程健康运行奠定基础。⑥深入结合项目实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议对符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地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产业、水源、效益),结合项目地实情和意愿,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民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结语

扬黄灌区作为海原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在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水源工程渠系不配套、设计标准低等诸多问题,开展以节水为中心,实现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項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年来的改造建设,灌区在工程状况改善、用水效率、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将是灌区早日实现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宇平,阮本清,邱林.基于水量平衡的宁夏引黄灌区广义生态耗水量计算[J].灌溉排水学报,2006(05).

[2]王军华.宁夏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8(01).

[3]马赟杰.基于混沌差分进化算法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

猜你喜欢

高效节水灌溉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