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记录成为引领科学探究的钥匙
2017-03-15鲁霜
鲁霜
小学生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学生运用图和文字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表达,可以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自主探究的问题要做出书面记录,可见,小学生的科学记录是贯穿于科学课程学习全程的,它记录了学生探究科学的足迹,记录了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心路历程,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有极大的帮助,从而成为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全面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创建科学记录簿本,记录科学探究足迹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科学记录簿本,它是学生自己的科学探究足迹,也饱含了学生进行科学自主探究的心血,因而,小学生的科学记录簿本的创建,必须科学对待、科学创建,它可以记录和收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实验数据等,与科学课本同样具有价值和意义,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时候,如果需要翻看之前的探究类似问题或者科学证据等,就可以在自己的科学记录本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比之前的科学记录内容,进行区别性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以深化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做好科学记录指导,把握科学记录内容
学生应当在科学记录本中记录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应当如何记录?这是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科学记录本可以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珍藏版”,它珍藏了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思维,珍藏了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显现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中记录各类科学实验记录单;教师科学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和科学结论;科学探索活动中的疑惑性问题;与科学相关的科学资料和信息等,当然,这些记录的内容并不是“大杂烩”,必须以学生自主的思考和筛选为前提,要记录学生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科学性内容,并展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态度,以显现出学生科学记录本的个性化内容,成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
三、规范科学记录格式,精炼科学记录语言
学生的科学记录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规范,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的信息要真实、清晰地加以记录,根据科学记录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记录颜色或记录符号,如苏教版小学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就可以用统一的符号加以标注:用表示“上浮”,用表示“下沉”等,还可以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表达,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及其成因》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加以记录和表达“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同时,对于科学记录的语言要言简意赅,学生要抓住科學知识的关键点,进行简洁的词语表达,如在《观察水》一课中,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究,如看水的颜色、闻水的气味、尝水的味道等,然后,要进行简洁、明确地总结和归纳,在科学记录本中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水的特征: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
四、丰富科学记录形式,多维探究科学知识
1.采用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实验课堂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做好科学实验的“同步记录”表,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摆》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并设计制作同步实验记录单,用清晰而准确的数字,显示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发现和结果。
2.采用标本、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标本和照片的形式,对科学观察和科学探索结果进行形象化的表达,在进行标本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采集校园内的植物叶子或花,进行解剖、压平、晾干、粘贴等,制做出叶子的标本或植物的花的标本,记录植物成长的过程,记录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3.运用录像视频形式进行记录。现代科技产品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录音对科学观察进行记录,用DV进行科学现象拍摄,从而珍藏生活中的声音、记录生活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等。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记录本的科学探究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珍藏,记录自己在科学探究中的发现和结论,汇聚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科学百科全书,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探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