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危机

2017-03-15杨圣群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科技发展

杨圣群

摘要: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由原来的尊敬和景仰,转变为主宰自然、奴役自然的地位。人类不再惧怕自然界的力量。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对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随着这些利益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人口问题、气候变暖、大量物种濒临灭绝、南北极冰面大面积融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科技发展;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科技发展的初期过程

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一些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必须要重新思考我们到底要如何与自然和平相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康德认为“ 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不是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他的观点是 “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能主宰一切”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人类真的是自然界的“主宰者”吗?

20世纪初,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为16亿,20世纪末全球人口数量为60亿,截止到2014年这一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72亿人,一百年的时间,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增长了3倍多。一方面,人口增长的迅速与人类健康、卫生和医学等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医学技术的发展,让原本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另一方面,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从1900年的40多岁,延长到了目前的70多岁,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地球上人口的爆炸。这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机不言而喻,温饱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等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二、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性严重问题

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的土地是有限的,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我们除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又大肆地破环森林资源寻求更多的土地,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破坏加速了地球上土地的沙化程度,全球可耕种的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耕地面积日渐减少,世界对耕地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摆在人类面前无法逾越的沟壑。

同时地球上的森林减少,导致了空气污染的加剧。大气污染、臭氧层破环、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等现象,这些严重的后果都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无一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环境问题。一个国家大气污染,会导致临近几个国家受到酸雨的危害;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几乎涉及了地球上所有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都要共同关注的危机。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威胁着人类,同样威胁着生活在地球上受牵连的其他无辜物种。据统计,20世纪以来,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有100萬种动植物种灭绝。

生态危机是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的。面对工业文明兴起以来生态环境的这种一环扣着一环的日益恶化破坏,最终导致的是人类为了解决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毫无节制地“透支”着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终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危机”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与人类的整体发展、整体生活休戚相关。克服生态危机,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解决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问题便成了人们的希望所在。考虑生态危机问题需要人类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科学等几方面学科共同联合起来,发展出一个新的领域。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迫使了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反思后的人类开始认识到以往的态度是错误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应是对抗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对生态观的改变

马克思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发展,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提出了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赞同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物质财富,认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一些学者批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认为它过分强调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缺乏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在马克思赞扬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始终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尊重自然界规律为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活动始终以自然为前提。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生态观念。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武器,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统一性和一致性。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发展的未来景象。马克思的思想“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辩证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统一性。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外部环境,人必须依靠自然界生活。对此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又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在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人类的能动性。劳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是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在人类运用工具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平衡,那么我们必将遭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面临生态危机。

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劳动是人类“无机的身体”和“有机的身体”的统一,也是遵循客观规律和改变自然形式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指明了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的演化之间的辩证统一,表明了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基本特性为服务于个人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并且含有保持和改善自然生存条件的内容。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尤为强调了劳动实践不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必须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恩格斯为了警醒人类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所说的“报复”就是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各种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

当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思想,坚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要求我们当代人,在不危及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类发展的途径。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观念是起统帅作用的,我们必须确立与以往时代不同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哲学观等,将人与自然观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与历史,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其次,要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仍然要依靠科学技术这一物质手段。诚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危害人类。可是,我们可以抑恶扬善,使科学技术沿着不危害人类和自然界的方向发展,发展“绿色科技”,确保世界科学技术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再次,人与自然的不協调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协调。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考虑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还必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技术、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批判,憧憬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生态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他们认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更少的劳动时间、更低的劳动强度、更丰富的物资财富、以及更加舒适方便的社会生活。但同时人类就必须要承受科学技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破坏问题,人口爆炸、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首要危机。要想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就要正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人类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是我们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立论根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1):45,92,38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7(23):201-202.

[3]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1).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科技发展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