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本流行语角度看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现状

2017-03-15赵晓瑜欧阳柳伍爱英袁桥锋刘文娇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状

赵晓瑜+欧阳柳+伍爱英+袁桥锋+刘文娇

摘要: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中日流行语的异同之处,而后从日本流行语的角度分析了中日大学生所提文化交流的现状,这对于未来两国关系的维护意义重大。

关键词:日本流行语;中日文化交流;现状

所谓流行语,就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某个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频繁使用的词语或者句子,反映着当时广大民众的思想动态。尽管流行语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却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本质上来说,流行语并不是完全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的,其出现在丰富本国语言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语言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总体上来说,日本流行语的存在促进了中日青年文化交流。

一、中日流行语的共同点

当今社会,流行语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也愈来愈多样,加之各种工具的辅助作用,流行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多流行语来源于各种影视作品或者商业广告,例如“び太·ジヤイアン症候群”,代指那些强弱相互依存症候群体,源自日剧《ドラえもん·机器猫》;“すったもんがありました!”,代指苦尽甘来,源自日本商业广告;“给力”,代指“非常有帮助、给面子”等。通过目前的流行语,我们以总结出中日流行语的很多相似特征:第一,两国的流行语都反映着社会民生状况。例如,“剩女”一词体现出两国的女性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问题;第二,两国流行语都反映出各国的政治生活情况,蕴含着时代信息,甚至很多流行语还带有一定的讽刺韵味。例如,“爆買以”是近年来出现的流行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到日本采购的中国人,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第三,中日的流行语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是两国大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如“卡哇伊、萌萌哒”等很多都是中国留学生从日语中借鉴而来的;第四,中日流行语趣味性较高,很多内容都能反映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中日青年对饮食文化、科技发展等的主观感受。

二、中日流行语的异同点

从来源、构成方面来说,中日流行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中国的流行语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从网络或者影视作品借鉴而来的,而日本流行语则是通过评选而得出的。例如,2010年日本网络语评选的金奖为“「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就那装备,没问题吗?)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十分重视本国的流行语,并将它们视作本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成方面来说,中国流行语大都带有前后缀,如啃老族等;而日本流行语多是来自于某一具体的事件,如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单身寄生族)。总之,由于文化等的不同,两国流行语存在较多的不同点。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一点,两国大学生在包括流行语在内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充当着“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

三、从日本流行语角度看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现状

调查分析,大学生与青少年是日本流行语的主要使用群体,这一年龄段的人群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喜欢并支持流行语的使用及传播。流行语口语化、年轻化的特点也有效地促进了中日青年的文化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日留学生数量也在日益增加。2004年起,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数量已经打到2万多人,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陆的日本留学生数量已经达到4万人左右,极大促进了中日青年文化交流。

(一)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促进日本流行语出现

近年来,中日青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频繁的交流与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流行语方面来说,很多日本的流行语都是在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如“逆襲(ぎゃくしゅう)”一词,原本是“回击、反击”。我国青年借鉴日语逆襲,并形成新的流行语“屌丝逆袭”,代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后来,在交流过程中,“屌丝逆袭”又传入日本,并在日本爆红。同时,随着中日青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内的先进思想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流行语的繁荣。如我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能获得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拥有较高的收入、稳定的工作。但是,她们却面临着另一难题——婚姻不顺利,“大龄剩女”也就由此出现。受此影响,日语中也出现了“アラフォ—”来代替这一现象。另如,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我国老年人口的占比日益增大,“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就日本国内来说,“后期高龄者”也由此出现,并出现了对应的“長寿医療制度”。

(二)日本流行语反作用于中日青年交流

日语流行语的出现吸引了青年人的注意,激发了中国人学习日语的兴趣,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例如,日语中“啃椅族”、“草莓族”、“啃老族”等的出现,迅速被中国青年所接受,并在国内传播开来。中国青年还在日本流行语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特色的流行语,如“凤凰男”等。再如,日语的“お宅”主要指痴迷于某种事物。后来,很多青年结合目前发展情况,创造出“宅男”、“宅女”等词汇,用来指代那些喜欢窝在家里,不喜欢外出的人。日本流行语的发展促进了中日青年的交流,而中日青年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流行语的出现,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总之,日本流行语在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交流媒介。

总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求异心理的影响,流行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流行语多来源于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也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日本流行语的学习有利于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促进中日青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日本流行语的多样化发展。就目前来说,中日青年的交流频繁,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必须明确的是,不同国家所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持有求同存异的基本理念或者态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促进本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文化是一国的,又是世界的,只有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世界文化才能更加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冉斯帅.??从文化传播看近代汉语外来词的传承[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龙凌.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探讨2014年典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5(2).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