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策划研究

2017-03-15杨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文化环保艺术

杨德

摘要:水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崇水治水,人水和谐”的历史。在水危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性的今天,水利精神文明与水文化建设工作具备了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得到充分的重视。

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址于兰州新区秦川镇石门沟村境内的石门沟,立足于石门沟水利资源,以国家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建立水利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同时以特色水、谷资源为载体,形成融合农林产业、西北民俗、梦幻游乐三大亮点的水文化创意产业园。

关键词:水文化;创意产业园;环保;艺术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水谷三镇·梦享田源。

1.1.2建设地点。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址于兰州新区秦川镇石门沟村境内的石门沟,其范围为:以石门沟水库群为中心,西至省道201,东至石门沟3号水库东侧,南至石门沟村进村水泥硬化路,北至水库群北部末端,除现已规划好的光伏电站用地,其余农耕地、山地、山坡地均可纳入项目区规划范围。

1.1.3建设目标。本规划立足于石门沟水利资源,以国家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建立水利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同时以特色水、谷资源为载体,形成融合农林产业、西北民俗、梦幻游乐三大亮点的水文化创意产业园。

1.1.4项目定位。弘扬水利文化,发展综合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将本项目打造成国家级的水利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甘肃水利产业的新引擎,甘肃民俗文化的集结地,西北生态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1.1.5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5025亩,即1670公顷。其中,除水利和农林用地外,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水文化博物馆、酒店、滑雪场、游乐园、自驾营地等项目和各类配套设施。

1.1.6投资估算。总投资经测算约为三十七亿三千二百七十八万元。建设资金由企业自有资金、经营回款滚动使用和银行贷款解决。

1.1.7建设周期。根据现行的建设程序,按照项目立项——前期准备(设计、勘察、招标、手续办理)——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建设周期,本项目与2016年初开始前期工作,计划于2016年底开始施工,分两期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约6年。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建设政策背景

2.1.1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显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路一带”政策的实施推进,为兰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更直接更现实的机遇。兰州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作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必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

2.1.2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水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在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问题关注热度有增无减,国家有关部门也已或即将出台有关政策。2016年,各地纷纷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风景区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高效節水技术的推广,将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2.1.3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投资环境强力改善。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等具有很大的作用,为充分挖掘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增长潜力,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通过逐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多方资金支持等方面,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并将加强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特色旅游城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重点方向的发展。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兰州旅游声名远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兰州作为蜚声中外的“黄河之都,丝路金城”,占据西北旅游重要枢纽地位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却没有表现出与其声名相匹配的热度,与其他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强市相比弱势明显。其存在问题主要为:旅游品牌挖掘不足,开发主题单一,不符合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旅游发展大趋势; 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水土流失等环境灾害严重;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落后,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有限。

2.2.2过境游客中转站,本地游客往外走。兰州的交通优势并没有让兰州成为旅游目的地,而成为了中转站,前往青海、沙坡头、沙湖、新疆的游客都会在兰州进行中转,过境游客数量远多于本地深度游客。同时,兰州市内旅游不发达,本地游客纷纷往外走。兰州市内黄河风情线、儿童公园等旅游资源着重观光或者设施陈旧,已无法满足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市民往往舍近求远去外地寻找旅游项目。

2.2.3市场开发活跃,拳头项目空白。目前,兰州积极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大兰州旅游文化圈”的建设,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多元支柱产业之一,力争把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节点城市、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文化旅游项目如影视体验、水上公园、游乐园等在兰州及其周边区域聚集,刘家峡水上公园、兰州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等,使兰州的旅游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标杆项目拳头项目仍然有限,尚不足以引爆丝路旅游乃至全国市场。

2.2.4承载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文化。人类在生存及可持续发展中,始终面临着水危机的巨大挑战,为治理水环境、应对水危机、化解水问题已做出了种种努力。水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崇水治水,人水和谐”的历史。在水危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性的今天,水利精神文明与水文化建设工作具备了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得到充分的重视。黄河渊源见证了金城兰州的变迁,如今的引大入秦工程,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西北都江堰”,是西北水利精神的延续,水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移民秦川,农商致富,灌区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则让大片土地从荒原变为新城。

3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址于兰州新区秦川镇石门沟村境内,立足石门沟1号、2号、3号三个水库资源,地块未来发展所需的后备土地资源和生态建设用地较为充足,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的供水体系及在建的水利工程为项目的生态保障和旅游项目的导入创造了无限可能。其范围为:以石门沟水库群为中心,西至省道201,东至石门沟3号水库东侧,南至石门沟村进村水泥硬化路,北至水库群北部末端,除现已规划好的光伏电站用地,其余农耕地、山地、山坡地均可纳入项目区规划范围。

3.2资源禀赋

3.2.1区域定位:生态休闲重要支撑,服务新区辐射西北。兰州新区将“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区建设在保护完善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建设立体林业体系、开发生态农业基地、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通过游客的动态旅游参与行为,增强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升兰州新区城市品位和形象,为新区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同时成为兰州市区发展受限的有力支撑和补充。

3.2.2交通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游客导入便捷。项目选址所在地毗邻中川机场,周边高速路、城市快速通道网络密集,从兰州及周边地区导入旅游客源方便快捷。作为新区城市服务片区、产业片区和物流石化片区的生态后盾,区位优势明显,综合交通优势突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可达性高。

3.2.3基地环境:立足水谷环境,资源组合优良。石门沟水库位于秦王川腹地区的丘陵山谷中, 供水范围为正在开发建设的兰州新区和秦王川地区。基地以水、谷环境为主体,辅以飞来沙等特色资源,气候为夏无酷暑,秋季温凉。基地单体资源等级普遍不高,但资源组合性良好,独特的水利文化工程建设与丘陵景观辅以特色的休闲娱乐项目,在独具优势的区位交通条件下,适宜于打造综合性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规避与兰州周边农业旅游、湖泊旅游的同质化竞争。

4项目建设目标、策略及定位

4.1项目建设目标

在遵循国家保护饮用水源地政策的基础上,活化石门沟独有水利资源,挖掘水利文化生态旅游市场潜力,结合生态旅游、主题游乐、农业观光、民俗体验、林地拓展、自驾游览等高端旅游项目,以主题游乐为引擎,打造西北生态旅游品质高地,引爆西北乃至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市场。社会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统筹作用,进行景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水、农、林、娱等相关产业发展,辅以精准扶贫,为景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惠民工程的早日实现。文化目标:挖掘整合“六水”文化,突出水利发展史、农耕文化演变史,展示甘肃省重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构建兰州水利文化体系,打造西北水利文化窗口,实现水利文化传承与弘扬,提高园区水利品牌识别度,提升独一无二的园区形象和知名度。生态目标:明确水源地生态保护范围,严格执行保护措施,实现水利景区的生态恢复与环境提升,强化新区绿肺功能,为兰州新区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屏障。

4.2项目发展策略

4.2.1主题化营造独一品牌形象。深度发掘资源禀赋,寻求根源优势,聚焦核心品牌主題,刻画独特形象。与兰州周边旅游项目错位发展,以水利文化为根基,以石门沟水库建设为契机,结合节水农业、精准灌溉、现代田园观光,以及各种创新休闲体验项目,打造独一无二梦幻旅游主题品牌。

4.2.2故事化实现文化旅游结合。通过故事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结合,以“六水”文化为核心根基,讲述水利发展、农耕演变、工程建设技术的故事,作为石门沟水库的文化资源,应使之整合梳理,重构本土文化,延伸项目的“ 第五维空间”。

4.2.3艺术化打造精品项目。顺应当下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的趋势,以高科技、艺术化的互动展示方式,整合水利、农业资源,策划引入、打造创新的视听触等五感体验项目,以从游客的情感体验出发、与身心互动的艺术化设计手法,引爆石门沟水库旅游的独特形象。

4.2.4智能化增强优势发展。以水文化体验的智能化、农业高效生产的科技化,引进高效节水、精准灌溉技术,深化、优化秦王川优良的现代农业产业,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富有特色的智慧旅游标杆,以高新生态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绿色之梦。

4.3项目发展模式。以“六水”文化支撑农林发展,以农林带动旅游,以旅游反馈社会。以水为核,水陆并重,立足石门沟水库独有的水利文化,在遵循国家水源地保护相关条例的基础上,水陆并重开发水主题体验项目,打造水利文化综合产业典范。以农为脉,整合资源,围绕石门沟的综合产业,整合联动农业、林业等特色旅游资源,以节水农林业为根基,重塑休闲农业示范标准。以旅为带,水、农、娱产业共振,合理引入梦幻游乐项目,打造水文化休闲游乐环境,建设全季候梦幻新地标,以创新游乐体验展示“六水”文化产业成果,形成水文化产业园的引爆点,带动片区整体产业发展。

4.4项目总体定位。弘扬“六水”文化,发展综合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将本项目打造成国家级的水利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甘肃水利产业的新引擎,甘肃民俗文化的集结地,西北生态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4.5项目市场定位。通过对水文化园的资源特色与区位条件及旅游大环境发展态势分析研究,未来将有较为良好的客源市场前景。地域客源市场可分为三级:一级市场:省内为兰州、定西、白银、天水、武威等市域,省外为西宁、宝鸡、西安等市域内的居民,包括各年龄段的游人和团体旅游者,以家庭自驾游和周末(小长假出游)游为市场主体。二级市场:车距8小时以内的省内城市,周边省市旅游及国内现有游客,周边旅游区(丝路、红色旅游线)的顺访游客。三级市场:国内外游客。

5总体规划布局

5.1总体布局原则

5.1.1组团式开发模式。开发模式宜因地制宜,整体呈组团式开发,以谷地为基础,控制蔓延无序,避免地理结构破坏,保护山脊及谷底生态敏感区。在充分尊重自然山体走向、地形地貌的原则下,合理开发利用场地。

5.1.2边界自然过渡。利用天然屏障,采用自然过渡的边界处理方式。基地北面、东面、西面以林地复育,隔音并遮挡外界不当环境;南面进行农田景观的营造和保护,同时加强入口处景观。

5.1.3强调到达体验。主入口处以艺术化造型的建筑,大尺度、大规模的花田创造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大地景观,制造令人难以忘怀的到达体验。

5.1.4空间多样而联系。空间和用地需要做到生态景观主题分明,空间上相互渗透。如打造谷底开放空间廊道,彰显不同谷地的主题体验;结合水库边丘陵山脊,打造景观步道,串联各区活动,提供景观眺望点等。

5.1.5交通层级明晰。交通组织条理清晰,交通结构便于管理。构建必要的主干路网,仅由次级道路及支路进入组团,减少交通对组团的影响,也便于组团管理;在合适的路径设置步道,可采用本土自然材料以削弱道路交通性,并加强环境协调性;合理配置换乘点,确保园区交通的高效顺畅。

5.2总体布局规划

5.2.1总体规划结构。园区总体规划结构可概括为“八区、一带、三镇”:1)八区。构建配套游览区的分别是茶马水镇、冰雪世界、自驾营地、梦幻游乐区、湖景体验区、芳香小镇、节水农业示范区、节水经济林等八个功能区。2)一带。围绕高效节水、精准灌溉示范园,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为核心的综合农业产业发展带。3)三镇。茶马水镇、梦幻城堡、芳香小镇。

5.2.2交通规划结构。由201省道为区域交通导入,将现有的城市道路拓宽升级,园区内设置三级道路,主路构建连接多个功能区的交通环线,次路承载主路之间的连接,地块内道路主要承载单个功能区内的交通,三级道路形成环型和树梢型相结合的综合路网结构。通过不同主题构建三大游览线,以水利体验、养生康体、自驾休闲为主线串联多个景点,形成丰富多元的主题清晰的生态旅游区。基于项目独特的地理环境、水利资源、农业基础和后期导入的旅游项目,决定了园区运营开发策略和相适应的建设投资节奏。

5.3运营策略。当下深度的休闲度假、非传统、多元的游览体验消费被中高端游客所青睐,传统单一的游览观光方式已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1) 顺应和引导当下的热门休闲游览发展趋势,结合项目自身独一无二的“六水”文化、现代农业背景,引入智能温室,推广亲子游乐,自驾露营等活动,重点突出园区项目点的“六水”文化主题性和现代农业科技性;2) 从“六水”文化展示、节庆策划、会议论坛、民俗演绎、梦幻庆典等多角度规划,在传统项目之外主打节、展、会、演、庆等中高端活动。3) 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为导入,引入酒店住宿、户外拓展、中医疗养、园林温室、森林中国等项目产业。

5.4品牌建设。以“六水”文化作为核心品牌,从水利文化、节水农业、水利游乐、特色民俗等四大方面出发,点上突破,突出水谷三镇、梦享田源。以此为基础进行品牌建设宣传,积极申报A级旅游景区,同时发展水利文化旅游示范点、节水农业、精准灌溉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内容,提升旅游品牌价值。形成完整的VI视觉识别体系,便于宣传品牌形象和文化内。VI视觉识别体系主要涵盖道旗、海报广告、形象Logo、节庆海报、园区导视、交通工具等,后期随着园区的成熟推广,可考虑开发周边产品,主动占据目标客户群体。

5.5营销渠道。营销推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项目的营收和最终成败,项目需顺应当下旅游消费习惯,借助平台推广、活动传播、传统推介三大方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两大平台,打造全面、立体的营销推广体系。1) 平台推广。官方旅游网站、旅游资讯网站、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2)活动传播。高等级水利论坛会议、农业技术展示交流大会、旅游节庆活动等;3) 传统推介。旅游宣传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手册、旅游纪念品、旅游摄影集、旅游宣传片、招商说明书等。

6项目开发时序

6.1项目开发时序建议。根据园区的土地开发适宜性、项目规模和投资力度,以及目前的基地条件,建议在持续构建节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分两期建设实施,于2019年完成基础设施构架及启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至2022年底全区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一期(2016- 2019):率先启动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后构建景区的主要基础设施架构。改善生态环境,为节水林区和节水农业示范园奠定基础;入口印象区和启动区的建设工作:以入口区及酒店,实现先期的旅游接待功能;以水利科普馆,凸显水利文化主题,在初期创造核心卖点;冰雪世界滑雪场和汽车自驾营地两大引擎项目先期实施并提前运营,形成引爆效应,对后续项目的推进起到良性作用。二期(2019- 202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生态环境等,提高景区整体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持续优化节水林区和节水农业示范园;全面展开茶马水镇、梦幻游乐场、水利体验区、芳香小镇等区域的建设工作。打开市场置业需求,以丰富的旅游产品,凸显特色和内涵,提升景区影响力,为景区建设提供持续活力。规划重点从项目建设、园区运营、营销推广三方面实现园区的分期目标。

7项目投资估算

7.1项目用地统计

8风险分析

8.1市场分析。食品生产安全、优质、高标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采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蔬菜才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该项目通过全程引进以色列高科技生產技术,引用以色列严格的生产标准生产出获得消费者信赖的有机蔬菜;同时我们通过把蔬菜直接送到消费者的营销模式等管控措施,最大程度控制有机蔬菜的销售价格。打造质量高、价格合理的模式。为“以色列农业谷”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从兰州新区规划中可看出,新区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国际产业合作,搭建特色经营和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好争取设立兰州自由贸易区,推动综合保税区与新区铁路口岸、空港的联动,实施与国内其他口岸的大通关合作;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城市的合作,探索在新区建立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共同开拓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市场。因此该项目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9项目盈利模式

本园区规划以休闲体验型旅游项目为核心,积极拓宽、延伸园区旅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盈利方式互补的盈利模式。横向拓宽园区旅游产业链,丰富园区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需求。以水文化博物馆、滑雪场、梦幻游乐园等观光体验项目为基础,发展面向不同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项目,如科技论坛、民俗体验、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项目,丰富园区旅游产品内涵和种类。纵向延伸园区旅游产业链,形成多种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产业链向上、向下延伸,参与或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向上延伸至旅行社、旅游交通等行业,向下延伸至科技生产、旅游酒店、旅游会展、旅游节庆、影视制作等产业。当下休闲农业已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园区近期规划中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精准灌溉农业示范区、节水生态林,一方面全面实施国家农业惠民政策、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生产与旅游两手抓,从农产品收入逐步过渡到以农业旅游收入为主,全面打开农业旅游市场,对兰州的新兴旅游开发起示范标杆作用。

9.1经济效益:①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兰州新区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拉动旅游消费,繁荣旅游市场,带动旅游、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激活地方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有力促进兰州新区GDP增长。在运营过程中还将为政府创造稳定税收,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促进区域发展。②带动旅游业升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将生态、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是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将是兰州生态文化旅游升级的重要标杆,对相关产业的刺激和联动发展效应不可估量。

9.2环境效益: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环境策略和节水生态技术,不仅切实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更促进了产业集聚,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导向,有效保护并改善秦王川地区的生态环境。②增加环境保护的资金。旅游资源通过合理开发而获得的旅游经济收入也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资金来源,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反过来降低生态破坏,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9.3社会效益:①增强兰州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甘肃文化强省政策。本旅游区是兰州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增强兰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作为甘肃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有效推动甘肃文化强省的建设。②优化旅游环境和城市面貌,提升综合形象和知名度。园区通过优化兰州新区的旅游环境和新区城市面貌,将有效提升其综合形象,为兰州新区吸引更多的中短期游客和长期居民。③创造安置就业机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园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计划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个,带动地方居民就业,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生活保障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0专家团队支持

沁园春艺术农业生态集团与国内一线品牌运营商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全面保障本项目落地同时,最大化的导入行业与產业优势资源。本团队策划由来自清华大学的阎旭临教授领衔,集合了包括来自同济大学的董楠楠副教授的规划设计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的旅游政策研究专家团队、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研究院的项目投资与分析顾问团队、国际知名度假酒店的运营管理顾问团队、品牌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商及销售产品专业顾问、国际知名品牌旅游度假设施与设备专业供应商伙伴。

猜你喜欢

水文化环保艺术
纸的艺术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