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民主党政权对朝政策探析

2017-03-14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鸠山野田内阁

尹 虎

(浙江工商大学 东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日本民主党政权对朝政策探析

尹 虎

(浙江工商大学 东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朝鲜半岛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天然的地缘关系决定了朝鲜半岛对日本有着亘古亘今不变的战略意义。但是,深刻的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使日朝关系长期处于复杂、敏感和脆弱的状态之下。因此,“对朝政策”成为了战后日本每一届政府“亚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把日朝关系置于东北亚政治框架中进行探讨,并对日本民主党政权的朝鲜政策进行梳理及分析,阐明其政策基调及风格,进而提出符合我国战略利益的政策建言。

日本民主党;对朝政策;日朝关系

一、引 言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朝鲜半岛的分裂,冷战后美韩、美日同盟的延存等复杂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决定了日本的对朝政策非但是关乎双边关系的政策,更是繁难的国际政治问题,牵动着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借助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局面,积极推动美日韩三国间外交、军事上的合作,有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险恶意图。“朝鲜核、导弹问题”不仅是日本推进军事大国化的潜台词,也成为打击和抑制中国的手段之一。例如,2012年6月,首次在朝鲜半岛南部黄海海域举行的美日韩三国首次联合海上军演,2016年6月,首次在夏威夷海域实施的三方导弹防御演习,2017年4月,在朝鲜半岛非军事隔离区(DMZ)举行的美日韩空军联合演习等军事活动都给中国的周边安全保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理性地分析日本的对朝政策演变,不仅有助于把握围绕朝鲜半岛的大国博弈的全貌,也能加深有关日本的大国化战略及美日、美韩同盟的互动策略的理解。

在此认识下,本文关注了以往国内相关研究未曾给予充分重视的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对朝鲜政策,试图阐明其政策过程、基调及风格。在三年多的执政期内,民主党政权先后经历了“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金正日的去世”及“2012年度两次(4月、12月)朝鲜导弹试射”等源自朝鲜半岛的突发状况。对于毫无执政经验的民主党而言,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和混乱局面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棘手的难题。面对挑战,民主党政权实施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外交政策,对东北亚政局的走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体现出“朝鲜核、导弹问题”及半岛和平机制构建中日本的重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向国内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视点上的启迪。

二、鸠山内阁执政时期的对朝政策

鸠山内阁执政后以“友爱哲学”为旗帜,极力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同时推行构建“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关系”的“新外交”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瞩目。朝鲜政府也对民主党新政权和鸠山首相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期待。早在2009年日本众议员选举刚刚结束之时,朝鲜高层就向民主党政权抛出了“橄榄枝”。9月10日,朝鲜“二号人物”、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金永南表示,朝鲜愿与日本新政府以《朝日平壤宣言》为基础,促进双边关系。次日,朝日关系正常化谈判大使宋日昊在平壤接受共同社专访时也指出,如果日本新政府采取清算历史等措施,真诚改善朝日关系,朝鲜愿意与民主党政权对话[1]。对还未上台内阁的此种“高规格”的“示好”,在战后日朝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2009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处于剧烈动荡之中。朝鲜的导弹试射(2009年4月)和核试验(2009年5月)引起了轩然大波,国际社会纷纷对朝鲜予以谴责。2009年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874号决议》对朝鲜的核与导弹计划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尽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朝鲜访问(8月4日),金正日会晤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8月16日),朝韩离散家属重聚(9月2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朝鲜访问(10月4日)等外交斡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2009年度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但美朝、朝韩矛盾依旧凸显,紧张对峙的状况仍然没有改观。面对诸多变数,经过深思熟虑后,鸠山内阁对朝鲜的“示好”并没有给予积极回应,而是采取了注重同盟利益,对朝施压的保守策略。

2009年10月27日,鸠山内阁与外务省、通产省等部门协调后,延长对朝鲜的全面禁运措施。鸠山内阁又积极推动了自民党执政时期未能完成的《有关检查朝鲜船只货物的临时法案》的审议,使其能够在10月30日顺利通过。该法案授权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关对可疑朝鲜船只进行检查,加大了日本对“朝鲜问题”的干预程度,并强化了对朝制裁的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鸠山内阁强硬的对朝政策,朝鲜并没有立刻进行反击,而是表现出了耐心与忍耐。朝鲜还通过机关报《民主朝鲜》多次盛赞鸠山内阁的普天间政策[2]。对于朝鲜一如既往的友好态度,鸠山内阁也有些动心。小泽一郎为代表的党内人士极力劝说鸠山与朝鲜进行对话。日本媒体也纷纷对鸠山的访朝的可能性进行了猜测性报导。

然而,2010年3月26日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导致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鸠山内阁执政时期日朝关系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也变得渺茫。“天安舰事件”后,鸠山内阁立刻表示支持韩国,并强烈谴责了朝鲜“不负责任”的行为。在鸠山内阁的主导下,日本还单独采取了对朝制裁措施,限制了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下属旅日同胞向朝鲜的汇款。此外,鸠山内阁又将在日朝鲜学校排除在了高中免收学费的优惠政策之外,表现出了对朝强硬姿态。

在实施对朝强硬政策过程中,鸠山内阁十分注重与韩国的合作。为了保障共同安全,鸠山内阁提出了与韩国签署《安保联合声明》的构想[3]。而且,在韩国安全部门的协助下,鸠山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会见了叛逃到韩国的原朝鲜劳动党书记黄长烨和制造1987年韩国858客机空难的原朝鲜特工金贤姬,就绑架问题交换了意见。

由此可见,鸠山内阁的“新外交”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出了其“两面性”。鸠山并没有对朝鲜实施他所倡导的“友爱外交”,又将朝鲜排除在了构建“东亚共同体”的交涉对象国之外。而且,鸠山内阁在执政后期实施的以“天安舰事件”和“朝鲜威胁”为由,强调美军有必要继续留在冲绳的做法,更是偏离了解决“普天间问题”为契机实现“日美对等同盟关系”的初衷。

三、菅内阁执政时期的对朝政策

菅直人执政后对鸠山内阁的“新外交”进行了调整,事实上放弃了民主党执政之初所提出的“建设对等的日美关系”和“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方针。为了达到修复日美关系,重获信任的目标,菅内阁利用“天安舰事件”引发的东北亚紧张局势,在执政初期,实施了积极推进日美、日韩关系,加强对朝施压的政策[4]。

2010年6月25日,菅直人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就“天安舰事件”发表言论,带头抨击朝鲜,对朝采取了外交攻势。为了达到“震慑”朝鲜的效果,菅内阁还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开展了日韩军事合作。2010年10月13日,菅内阁派自卫队参加了在韩国海域举行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海上拦截演习,又于2010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上向韩国提出了签署《日韩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的建议。

朝鲜对菅内阁也没有表现出“好感”。2010年7月9日,《劳动新闻》发表评论严厉谴责菅直人在八国集团峰会上就“天安舰事件”对朝鲜“说三道四”,警告日本政府对朝鲜问题要谨言慎行,采取克制立场。对于针对朝鲜的日韩军事合作,8月13日在平壤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宋日昊代表朝鲜政府表达了强烈不满,抨击了菅内阁的对朝敌对政策。

2010年11月23日发生“延坪岛炮击事件”后,菅内阁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与美韩两国的军事合作。为了协助美韩两国把握朝鲜军队的动向,菅内阁不惜动用新潟县和秋田县所有陆上自卫队雷达和海上自卫队的P3C侦察机来收集情报。12月3日,日本还与美国举行大规模东海军演来声援韩国。韩国历史上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演习,使此次日美军演更具战略意义。可以说,民主党政权加强日韩战略关系的目标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与韩国对朝鲜采取的“战略攻势”使朝鲜半岛战云密布,处于战争边缘。2010年12月11日,菅直人发表的“正考虑在朝鲜半岛出现紧急事态时派遣自卫队赴韩营救日本侨民”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事态的严峻程度[5]。此外,“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范围,使原本就矛盾交织的东北亚政局更加动荡,加深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对于美日韩三国的军事互动,中俄等国表现出了警觉[6]。而且,中国对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海参加美韩军演(2010年11月28日)的做法更是提出了强烈不满。这又使因“美国决定对台军售”(2010年1月29日)、“奥巴马接见达赖喇嘛”(2010年7月17日)等问题陷入低谷的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菅直人内阁的军事外交政策也对“钓鱼岛撞船事件”后处于紧张状况下的中日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时间,围绕东北亚局势主动权的大国间博弈强度陡然上升,这一切都成为了难以把握的变数。

面对朝鲜半岛危机四伏,中美、中日关系不断遭遇挫折的局面,2010年12月6日,美日韩三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了1995年以来的首次三国外长会谈,商讨朝鲜半岛问题及东北亚局势。会后美日韩三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美日韩三国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的同时,谨慎地表明了愿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延坪岛炮击事件及朝鲜核问题的态度。这一声明又预示了美日韩三国的朝鲜政策将从“施压”转向“对话”。美日韩三国最终还是决定通过对话来解决延坪岛炮击事件引起的东北亚紧张局面,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朝鲜复杂的心态[7]。

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后,美国积极开展了对朝缓和政策。2010年12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德森抵达平壤与朝方进行了接触,2011年1月4日,美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博思沃斯访问韩国,就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的重开与韩国进行了协调。在美国对朝政策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置于局外”,菅内阁也迅速调整了对朝政策。2011年1月11日,前原诚司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愿意“无条件”地重启日朝间的对话。他还指出,即使六方会谈无法举行,日本也会独自与朝鲜展开谈判[8]。前原的这一发言体现了菅内阁重返对话路线的明确意图。实施对朝政策“急转弯”的过程中,为了更顺利地与朝鲜接触,菅内阁采取了“已被朝鲜列入黑名单的的菅直人转为幕后,外相前原主导对朝政策”的策略。然而这一看似高明的策略,却因2011年3月8日前原的突然下台而不得不搁置。3月11日发生的地震、海啸及核事故的冲击更是让菅内阁无暇顾及“朝鲜问题”。

直到2011年6月,面对党内外“逼宫”,首相地位危在旦夕的菅直人为了挽回直线下滑的支持率而重启了对朝交涉,打出了“朝鲜牌”[9]。在菅直人的授权下,民主党前绑架问题担当大臣中井洽于7月21日在长春与宋日昊进行了秘密接触,然而,双边会谈未能取得预期成果,菅直人期待的“奇迹”也没有出现。2011年7月28日举行的美朝纽约会谈因铀浓缩问题陷入停滞状况后,菅直人对“朝鲜牌”的期待变得进一步淡化,之后只是采取了关注美朝及朝韩对话进展的方针。

四、野田内阁执政时期的对朝政策

野田佳彦就任首相以后,继承了菅内阁执政后期的对朝缓和政策,并采取了战后自民党政权长期推行的“开展与北朝鲜的对话,防止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维持日本对朝鲜半岛影响力”的政策[10]。2011年9月17日,野田内阁就做出了将不对朝鲜采取新的制裁措施的重要决定,向朝鲜抛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橄榄枝”[11]。为了向朝鲜表达“诚意”,2011年10月11日,野田内阁批准了搁置3年之久的日本广岛医师会的访朝计划,还于2011年12月15日破例允许日本球迷前往朝鲜为参加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女子足球队加油。

然而,野田内阁的对朝“新政”实施不久,却遭遇了12月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突发事件。尽管朝鲜政局并不明朗,金正恩体制还未巩固,为了不让对朝“新政”消失于萌芽阶段,野田内阁毅然决定继续实施对朝缓和政策。金正日去世后出现的美朝关系升温的迹象,也为野田的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氛围。金正日去世后的第一天,美国就通过“纽约渠道”接触了朝鲜,朝鲜也在国丧期间“出乎意料”地保持了与美国的磋商[12]。在此基础上,美朝两国还于2月14日在北京实施了“后金正日时代”的首次会晤。野田内阁也不甘落伍,积极开展与朝鲜的接触。2012年1月9日,野田内阁将因船只故障漂流到岛根县附近海域的3名朝鲜人经中国送回到朝鲜。同一天,在这一“返送”计划顺利实施的背景下,中井洽与宋日昊在中国东北举行了秘密会谈,以此实现了与金正恩新政府接触的目标。

野田内阁旨在缓和日朝关系的努力,迎来了朝鲜政府的积极响应。2012年1月22日,朝鲜释放了两名涉嫌贩毒而被捕的日本籍嫌疑犯。新任“绑架问题”担当大臣松原仁评价这一举动为“来自朝鲜高层的积极信号”[13]。2012年3月,朝鲜还积极促成了在蒙古举行的宋日昊与中井洽之间的会晤,会谈中,宋日昊主动提出了日裔妻子回日探亲问题。不仅如此,2012年4月16日,在会见应邀参加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日本代表团时宋日昊还表示,朝鲜愿意协助日本收集和返还遗留在朝鲜境内的日本人遗骨。

日朝关系正处于升温阶段时,突如其来的“2012年朝鲜第一次导弹试射(4月)”又一次带给日朝交涉巨大冲击。2012年4月13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劝告,强行试射了导弹,对此,野田内阁提出了严正抗议。值得关注的是,向朝鲜表示不满的过程中,野田内阁避免过分刺激朝鲜,试图保住与朝鲜的对话窗口,表现出了极为谨慎、低调的对朝政策。尽管野田内阁并不情愿,但是朝鲜的导弹试射导致美朝、朝韩矛盾激化,这让野田内阁不得不暂停对朝交涉。另一方面,朝鲜试射导弹后,野田内阁加快了构筑日美韩三国准同盟关系的步伐。2012年4月23日,日韩两国在东京草签了《日韩军事秘密保护协定》。日本还参加了2012年6月21日在济州岛南部海域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

直到2012年6月13日,美韩两国在“2+2”会谈中确定重启对朝交涉的方针后,野田内阁才实施了盼望已久的日朝接触。此时,野田内阁在国内政坛的处境十分艰难,深陷执政危机。围绕消费税增税法案动荡、民主党分裂、震后重建不利等因素困扰着野田内阁,内阁支持率屡创新低。野田内阁实施了对朝外交上扳回一局的计划。为了赢得朝鲜的信任,野田内阁还秘密向朝鲜输送了大量资金[14]。

在日朝两国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取得了较大进展。2012年8月10日,日朝两国红十字代表团时隔10年举行了双边会谈。8月14日,日朝两国政府在北京重启了政府间磋商,实现了日本民主党执政后、也是朝鮮金正恩领导体制成立后日朝政府间首次正式会晤。这又是自2008年8月以来两国政府时隔4年的官方接触。野田内阁再接再厉又于11月15日在蒙古成功启动了日朝外交部门间的局长级会谈。尽管这些日朝磋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松原仁以“不谈就不会有进展”来评价日朝接触的所处局面,并表达了继续与朝鲜进行沟通的意愿。

如果说,2012年8月以来迅速开展的日朝间接触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野田内阁以对朝外交成果来赢得国民支持的打算,那么野田内阁围绕“2012年朝鲜第二次导弹试射(12月)”的应对更是清晰地反映出利用“朝鲜威胁”一改众议院选举活动中出现的劣势局面的意图。2012年12月1日,朝鲜再次公布了发射“卫星”的计划,这让准备12月16日众议院大选的野田内阁“意外”获得难得的表现机会。野田内阁借题发挥,一改低调处理“2012年朝鲜第一次导弹试射”的做法,采取了通过媒体夸大危险,动用自卫队推波助澜等策略。同时,野田内阁又实施了一系列高密度的紧张应对,极力向国民显示,民主党仍然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执政党。12月12日朝鲜发射导弹后,野田内阁更是采取了强硬的对朝政策,高调批评朝鲜的挑衅,表现出了强有力的政府姿态。

朝鲜似乎了解野田的苦衷,对于日本的“强硬”并没有实施还击,反而,采取了缓和两国关系的对日政策。2012年12月26日,金正恩罕见地给一名日裔妇女写了封亲笔信。12月末,朝鲜又非公开地向日本表示,愿在2013年2月重启朝日政府间谈判。由此可见,“诱使”朝鲜返回谈判桌的野田内阁的对朝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朝鲜对野田内阁有了一定的认可及期待[15]。

五、日本民主党政权对朝政策基调与风格

在复杂多变的东北亚局势下,日本民主党政权基于特有的政治性,采取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对朝政策。在推进相关政策的过程中,民主党政权的对朝外交呈现出了明显的政策风格及基调。其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胡萝卜加大棒:“施压”与“对话”并重

多年来,日本的对朝政策一直遵循“施压—对话—施压—对话”老路,民主党政权的对朝政策也体现出了这一政策基调。以2011年12月的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为转折点,日本民主党政权实现了对朝政策的大转换,从“施压”转向了“对话”。此外,野田内阁在执政后期因导弹试射问题,又一次向朝鲜摆出了强硬的姿态。日本的对朝政策之所以强硬与缓和变换着节奏,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对朝外交受到美、韩两国的影响和国内政治因素的牵制[16]。这又注定了日朝关系的发展会是进进退退、曲曲折折。

(二)察言观色:迎合美国的对朝政策

保持与美国的协调关系是日本安全战略和外交方针的基轴。在朝鲜问题上民主党政权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即使在主张“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的鸠山内阁执政期,这一原则也未曾动摇过。可以说,民主党政权的对朝政策自始至终服从了美国东北亚战略的部署。例如,2011年12月的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直接影响了前原外相的对朝缓和政策(2011年1月)的出台,菅内阁执政期的日朝接触(2011年7月)则以2011年7月的美朝纽约会谈为背景而实施,而且,2012年6月,美韩两国在“2+2”会谈中确定对朝缓和政策之后野田内阁才重开了因导弹危机而搁置的日朝磋商(2012年8月)。民主党政权的每一次重要的对朝政策都与美国的对朝政策同步推进,体现了“美主日从”的倾向。

(三)浑水摸鱼:通过与美韩两国的合作,强化对朝鲜半岛事务的话语权

民主党政权试图利用朝鲜半岛的危机状况,把以往强化日美两国间合作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外交政策,升级为深化日美韩三国间互助关系的方针,以此扩大日本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民主党政权积极推动了相关《日韩安保联合声明》,《日韩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日韩军事秘密保护协定》的协商,又多次派自卫队与韩军实施了联合演习,努力将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朝鲜半岛。日本民主党政权又与美国一同促成了2010年12月6日,2012年1月17日和2012年4月13日举行的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就朝鲜问题进行了磋商,加强了朝鲜半岛政局的干预力度。

(四)醉翁之意不在酒:使对朝外交为国内政治服务

“绑架问题”是一个刺激国民神经、影响日本社情、政情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根基未稳的民主党政权而言,与朝鲜谈判,在解决绑架问题上取得进展,成为了获得国民支持的捷径。2010年为了赢得参议员选举,负责选举工作的小泽一郎极力说服鸠山首相,闪电访朝,带回几名被绑架的日本人,从而提升支持率[17]。2012年6月,勉强躲过党内“逼宫”的菅直人仍然对首相宝座依依不舍,此时,他选择了重启对朝磋商,试图打出“朝鲜牌”来挽回败局。野田更是看重以对朝交涉为手段的提高支持率的策略,秘密向朝鲜提供巨额资金,希望藉此打开解决绑架问题的缺口。为了赢得2012年众议院大选,野田还利用“2012年朝鲜第二次导弹试射”极力打造出强有力的政府形象。由此可见,民主党政权对朝外交的主要动力来自国内因素,体现出了追求“短期效应”的特征,表现出了其政策的“短视性”。

六、结 论

一言而蔽之,在如何打破朝鲜核及导弹问题、绑架问题的僵局上民主党政权未能拿出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其对朝外交的焦点只是集中在了“谈还是不谈”“如何创出或保住对话窗口”的层面上,对朝交涉仅仅停留在了摸底阶段,政府间会谈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在追求“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的外交受挫后,民主党政权实施了“亲美疏华”的策略,在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围绕“朝鲜问题”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使民主党政权的对朝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成效,凸显出民主党政权对朝政策缺乏宏观战略的支撑。

但是,民主党对朝缓和政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效。民主党政权一定程度上试探出了朝鲜的对日政策方针及态度,打开了对话渠道。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韩之际,安倍内阁鼓动朝鲜发表有关“绑架问题”的联合声明,通过“突然”缓和日朝关系来展现了其存在,给中韩两国首脑会谈增添了“变数”。显然,民主党政权的对朝政策为安倍第二次执政后短期内取得对朝交涉成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近年来,中日博弈全面升级,为了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日本采取了“引诱”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共同对抗中国的政策。朝鲜对民主党政权的态度及政策表明,朝鲜有着与日本改善关系的较强意愿。加之,朝鲜对“经济诱惑”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不能排除日本利用朝鲜搅乱中国东北亚战略的可能性。安倍政权今后很有可能像过去民主党政权那样打出“朝鲜牌”,提高其支持率。对此,中国应未雨绸缪,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日朝互动对中国安全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所产生的潜在影响,适时进行有效对应,进一步掌握“朝鲜问题”的战略主动权。

[1]胡若愚.朝鲜示好考验日本准首相鸠山由纪夫[N].广州日报,2009-09-14.

[2]牧野愛博.北朝鮮、鳩山政権の普天間政策を称賛、民主批判控える[N].朝日新聞,2009-12-16.

[3]동아일보.하토야마수상‘일한안보선언’구상에적극적인자세,한국정부신중[N].동아일보,2010-01-09.

[4]高科.日本民主党政府东北亚安全政策述评[M].东北亚论坛,2013(1):81.

[5]한겨레신문.“자국민보호파병,‘군사개입’우려[N].한겨레신문,2010-12-12.

[6]林利民.朝鲜第四次核试与东北亚新变局[J].现代国际关系,2016(5):8.

[7]杨悦.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探析[J].外交评论,2015(4):145.

[8]行政調査新聞.前原外相発言は極東情勢に変化をもたらすか[N].行政調査新聞,2011-1-26.

[9]BLOGOS編集部.首相‘延命’に向け電撃訪朝か/産経新聞がスクープ[N].BLOGOS新聞チェック,2011-07-26.

[10]DennyRoy.NorthKorean’sRelationswithJapan:Thelegacyof War[J].AsianSurvey,1998(12):1288.

[11]姜龙范.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对外政策与朝日关系[J].国际观察,2012(3):69.

[12]박영서.포스트김정일시대,북한에베팅늘리는중ㆍ미[N].헤렐르경제,2011-11-21.

[13]胡若愚.日方称朝鲜向日发出积极信号[N].新闻晨报,2012-01-20.

[14]蒋丰.大笔花钱购黄粱梦野田秘密访朝计划泡汤[N].日本新华侨报,2012-10-16.

[15]张琏瑰.朝日关系升温朝鲜主动示好,日欲借此打击中国[N].环球时报,2013-01-18.

[16]VictorD.Cha.Japan’sEngagementDilemmasWithNorthKore a[J].AsianSurvey,2001(41):550.

[17]週刊朝日.鳩山官邸が画策する12月電撃訪朝計画[N].週刊朝日,2009-11-2

[][]

Abstract: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determine the signifi cant and undiminished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for Japan.However, strong historical grievances and realistic confl icts of interest resulted in a long-term complex, sensitive and fragile Japan-North Korea relationship making “policy with North Korea” a key theme to Japanese “Asian diplomacy” in Post-War Era.

This study discusses Japan-DPRK relationship with Northeast Asia as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the North Korea policy of DPJ Government to clarify the policies in detail with policy suggestions concerning Chinese strategies.

Key words: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DPJ); policy with North Korea; Japan-DPRK relationship

A Research on DPJ’s North Korea Policy

YIN Hu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

D8313

A

1008-2395(2017)04-0014-06

2017-05-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5BGJ020)

尹虎(1980-),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东亚国际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鸠山野田内阁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我们一直不曾跟丢您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