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7-03-14周小飞朱加才苏芳芳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收运利用体系

周小飞,朱加才,苏芳芳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67)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周小飞,朱加才,苏芳芳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67)

分析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现状,即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存在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行业整体呈现低端无序的发展状态,“互联网+回收”成为发展新趋势。并从规范前端收运体系、建立规范化再生资源分拣基地、建设现代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保障机制4方面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1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现状

现阶段,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鱼龙混杂,成系统、成规模不多。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各区县认定的再生资源回收主体企业23家,北京全市正规的回收网点有4 700多个。北京市城近郊区现有再生资源分拣基地或集散市场约121家,总面积约50.2 hm2,主要集中在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区五环路至六环路的城乡结合部,多为临时建筑,其中合法经营仅占11%。全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以来自河南、四川、安徽等地的人员居多。

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主要分为4种:分散型回收、层级回收、点对点回收以及柔性管理回收等[1]。近年来,随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断扩大,各省市也积极探索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部分省市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创新型回收模式如表1所示。过去,北京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主要是分散型回收,其主要由分散回收者、初级废品拆解者、小型生产作坊,以及废旧物资集散地组成。近期,“互联网+回收”模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通过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互联网+回收”体系,提高了回收水平。

表1 部分城市创新型回收模式

北京盈创回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智能化固废回收整体运营解决方案”。2012年,该公司在北京的社区、地铁、商场等场所投放智能回收机,该机能够完成空瓶的识别、回收、压缩及存放,同时具备一卡通结算、实时信息传送等综合功能,并通过自动识别饮料瓶与有偿的返利模式相结合,调动了居民投放塑料瓶的积极性,使得回收过程更加智能和便捷。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某社区建立“智能回收便民服务站”,安装智能饮料瓶回收机、电子废弃物回收机、旧衣物回收机等智能回收机,通过由智能自助机、电话预约上门回收与传统回收3种方式结合,最大化回收利用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可再生资源。

2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呈现出低端无序状态

自2003年,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取消了对设立收购废旧金属企业和旧货业的特行审批,致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市场混乱,滋生各类影响公共安全事件,给行业管理带来难度,整个行业基本呈现出无序化、低端化的特点[2]。

2.2 尚未形成系统的发展格局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尚未形成固定、规范的回收分类标准,无法实现回收品种的全方位覆盖,回收人员仅根据市场盈利的导向进行回收,利润大的物资回收流通活跃,利润小的回收物资无人问津[3]。废纸、废金属等回收价值高的品种,其回收率高达70%;废玻璃等价值低的品种,回收率则仅有20%左右。长此以往,其造成大量可用资源严重浪费。这种回收行为的不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再生资源回收的网点设置没有统一规划,无法实现区域全覆盖,也影响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比例[4]。

现阶段,再生资源前端回收无序化,回收人员趋利销售,集散交易市场的中间商将回收的塑料直接运到天津、山东等地,造成正规再利用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回收企业运行困难。同时,国内主要类型再生资源价格呈持续下行走势,大批中小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面临生存发展问题,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部分大型企业的开工率也不足60%。

2.3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

借鉴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立法的相关经验,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可以发现,其具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与完备的管理体系。德国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相继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包装条例》、《废车限制条例》和《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其规范了德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过程,有助于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日本虽国土面积狭小,但其资源保护和环境意识强烈。日本具有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法律和国家纲领性法律,包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其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居民的各项责任与义务。完善的政策法规促进了德国和日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良好运作,也保证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虽存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但其体系不完善,针对再生资源回收环节,仅颁发过《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其法律效力低、规范力度小,部分条款已不适应现在行业发展;同时,行业也缺失与再生资源生产与利用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

2.4 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环境卫生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具有“家族”性的特点,回收人员常常因为“越界”收废品引发大量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废钢、废铁、废旧电器等回收的高利润也驱使部分不法分子直接偷盗再交易。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管理。

现存的不正规集散交易场所,绝大多数处于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堆积着大量易燃易爆物资,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各类回收品在集散场所内随意露天堆放,废弃物随意拆解、丢弃及焚烧,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其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3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的建议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是体现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公益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5]。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和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明确构建以逆向物流为导向,三级网络为基础的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城市,要逐步巩固和提升三级回收网络,并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网络构成;在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三级回收网络主要由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 构成。笔者主要从再生资源三级回收网络及保障制度,阐述回收体系的发展建议。

3.1 规范前端收运体系,改变现有收运模式

目前,再生资源前端回收体系呈现出自发、散乱、不成规模的特点[6]。“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因此,建议将再生资源回收前端收运体系并入市容环卫系统,利用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采用专业化的运输车队进行运输,实现收运物流体系全网络、全覆盖。

1) 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相结合。政府应倡导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给予居民一定物质奖励,当居民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后,逐渐弱化物质奖励,最终使垃圾分类成为自发行为,使再生资源实现直接回收再利用。

2) 合理规划建设规范化的回收网点。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资源等具体情况,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进行规划,按照“便于居民交售”的原则,在城市社区内,每1 000~1 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点,乡镇每15 00~2 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点。在规划设计时,回收网点可以与市容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相衔接,有条件的区域应当实现兼容共享。对难以设立固定回收网点的地区,可以采取统一管理、规范作业的流动回收车,借助回收热线、便民服务平台等各类方式,构建便捷移动的回收网络。在有条件的社区、大型商场及公共场所等,推行“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通过设置智能回收设施,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同时,政府应要求新建小区必须配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并且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交由主责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推进规范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区域全覆盖[7]。

3)完善再生资源储存运输系统。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前端收运体系的专业化、科学化、集约化水平,建议采用专业化的运输车队进行运输,实现收运物流体系全网络、全覆盖。现阶段,建议将再生资源回收前端收运体系并入市容环卫系统,利用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再生资源的高效运输。

3.2 建立规范化分拣基地,规范再生资源分类回收

现阶段,再生资源分拣基地规划混乱、环境脏乱差及违章用地问题突出。建议由政府主导,清理和整顿现有非正规集散分拣场所,取缔非法市场,在北京建立辐射范围广、分拣能力强的集散分拣基地,实现集散分拣基地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

1) 规范分拣基地建设,明确产业发展布局。清理整顿非正规集散市场,对违法占地的非正规企业予以取缔。政府对合法注册的集散市场进行相应的吸收合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组织方式经营。同时,分拣基地只收购正规流动点运送的回收物,逐步淘汰个体收运群体,疏解低端人口与产业。

2) 建立统一的价格结算体系。核算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成本,建立全市统一的价格体系。政府应投入资金对再生资源集散分拣基地进行扶持,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3.3 建设现代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再生资源利用基地是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的最终环节,但现阶段,再生资源再利用企业普遍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利润小的现象。为改善企业的生存现状,提出以下建议[8]。

1) 继续推动“厂商直挂”。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基地直接与再利用企业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再生资源物资来源及质量。

2)组织回收企业与公共机构对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将行业实力强的回收企业与公共机构对接,双方开展义务回收、协议回收、定期回收、流动回收等多方面业务,建设规范、高效、安全、环保的对接回收模式。

3)搭建科技先进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将现代化的物联网科技运用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上,建设集数据查询、价格统一、回收网络、销售渠道清晰的网络平台,提供询价、竞价、拍卖等服务,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管理收运网络,统一对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保证再利用企业生产原材料的数量及质量,发挥企业最大生产处理能力[9]。

3.4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保障机制

1) 发挥政府的管控手段,保证产业链有序运行。政府应重点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前端和中端进行控制,并进行投资建设,做好顶层设计,设定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修订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及相关政策标准,并给予3~5 a的市场培育期以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政府在培育期内,应对主体企业给予财政、税务、土地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和扶持主体企业建立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2) 完善相关法律,加强行业监管。政府应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参照国际都市及上海市等地的先进做法,起草制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涵盖从源头收集到中端分拣、直至下游的回收再利用等全产业链的管理要求。相关执法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发改、规划等部门应对集散分拣用地进行用地规划,通过新建规范集散分拣中心的方式取缔非法的集散场所;居(村) 民委员会应当进行从业人员的备案登记工作;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加大对流动人员的清理力度;工商行政部门应当对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查,颁发相应的从业资质;环保、绿化、运输、消防部门应当对易污染环境废旧商品的回收、储存、运输等工作加强指导,避免二次污染及火灾事故发生。

[1]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2]赵娟,周火平.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50-153.

[3]冯慧娟,张继承.中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与思考[J].环境保护,2007,380(18):66-68.

[4]欧阳培,曹志宏.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7):21-24.

[5]管爱国.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再生资源研究,2006(2):1-4.

[6]程会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9):9-10.

[7]李健,唐燕,张吉辉.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94-100.

[8]李文君,刘洁.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106.

[9]王婉玉,宾晓蓓,关琦,等.武汉市东西湖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调查与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5):25-28.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 Recycling System in Beijing

Zhou Xiaofei,Zhu Jiacai,Su Fangfang
(Beiji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67)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system in Beij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lacked of effec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existed safety hazard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nd as a whole presented low-end disorderly.The“Internet+recycling”became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recovery industry.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specification from the front-end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orting and utilization base of renewable resources,and construction ofrenewable resourcesrecycling system security mechanism.

renewable resources;internet+recycling;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 suggestion

F713.2

B

1005-8206(2017)01-0073-04

周小飞(1987—),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固体废物管理。

2016-04-05

猜你喜欢

收运利用体系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员量化考核指标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