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伙伴网借助俄媒伙伴开展对俄外宣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14王巍

活力 2016年12期

王巍

[關键词]伙伴网;俄媒;对俄外宣

今明两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10年来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与收获

从简单的网站互链、新闻互转,逐渐向信息共享、互助采访以及开设专题窗口等深层次发展,伙伴网不断加深与俄媒合作,收获如下:

1.联合选题采访。黑龙江省与俄远东5个州区相邻,涉及中俄间的高层往来、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民间往来频繁蓬勃,这为中俄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近年来,伙伴网与俄媒伙伴及时沟通,对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中俄各领域交流活动、中俄间重大事件等进行充分交流,多次展开策划联合报道。2012年,我们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合作,全程跟踪联合报道北京-莫斯科中俄汽车拉力赛;2013年,我们又与俄阿穆尔州阿尔法电视台联合采访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民族村“小丁子村”,制作的视频专题片分别获得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新闻奖项。此外,我方还多次协助政府组织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塔斯社等俄媒伙伴采访绥芬河口岸博览会、哈洽会、中俄博览会,每次报道,上百个视频、几百幅图片、数百篇文字,以多种形式在各媒体平台展现,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2.专栏与建站合作。专栏合作方面,伙伴网通过资源互换,在俄勘察加半岛网、俄远东网、俄奔萨新闻网、俄北方通讯网、俄贝加尔咨询传媒通讯网上开辟了“龙江之窗”。每天由我方供稿,让信息在俄罗斯伙伴媒体直接落地,而俄方伙伴传来的新闻资讯也可同样在我方的中文网站落地刊发,有效利用双方各自的受众、人气和影响力,发挥了媒体在本地化传播的优势。建站合作方面,我方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网共同打造了“中俄灾难自救网”。该网是中俄双方在地震、减灾、灾难自救领域合作的第一个网站,在中俄科普知识宣传类网站合作中首开先河。通过该网站,我们计划在线下推动促进中俄政府单位、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展开全方位的对接合作。

3.大型活动相互支持。从2009年始,我们先后承办了四届俄语风采大赛、三届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合作交流会、一次中俄媒体红色之旅等多项中俄人文领域的大型交流合作活动,都得到了俄罗斯媒体伙伴的大力支持,俄罗斯的媒体人们或担任大赛评委、宣传赛盛况;或参与文学交流、通过报道畅通两国人民思想、文化、情感;或探讨合作前景,为中俄全方位联通对接搭建新平台;或沿途体验感知,采写稿件推介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这些举措,无不为加深中俄民心相通,增进中俄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中俄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未来与思考

今年是“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开启之年。伙伴网设想与俄媒密切沟通、加强联动,围绕助推“一带一盟”对接深入合作,共同提升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影响力。

1.打造中俄信息“中央厨房”,讲好中俄对接合作的精彩故事。我们设想携手俄罗斯媒体伙伴,在信息交流、新闻产品互换等方面充分合作,采用“全球中央厨房”的模式,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将各自取得的新闻原材料在平台发布,每天推送重要独家、新闻线索,拥有专家智库、图片库、视频库,合作伙伴则根据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整合新闻材料二次加工,一次性采集,多终端发布,实现跨时区合作。如可能,还将共建面向全球的新媒体客户端,把握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趋势,携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形成媒体矩阵格局。

2.共建服务平台,提升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力影响力。以媒体合作联盟的形式,使每一个成员单位作为区域性节点,发挥在地化传播战略,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区域性的资源优势,平等互助,互利共赢,围绕中俄对接合作的重大项目,如远东开发合作、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等,策划好议题,以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巩固好传统的政策对接、人员对话、业务交流、产品合作,进一步探索一些综合性、融合性的交流合作机制。

3.实现“媒体+”,建立中俄媒体联盟产业中心。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的特殊地缘优势,在哈尔滨市建立中俄媒体联盟产业中心,为中俄企业在境内外从事产品展览、推介、宣传活动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开拓中俄市场,为中俄产业合作提供支持,促进国外内资本投资中俄合作产业。实施“媒体+”行动计划,形成媒体+中俄文化+中俄设计+中俄产品+中俄交易+中俄金融等等为支撑的产业链,以媒体交融带动经济融合和政治互信,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