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支点
2017-03-14李震
李震
摘要:要成为一个“发展型”的语文教师,既要“育人”也要“育己”。在“育己”的过程中,需要搭建四个支点:以读书丰盈生命、以教改愉悦生命、以课题引领生命、以论文升华生命。只有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支点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31-04
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42卷中,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生存、享受、发展。我们以此来分析语文教师的生命状况,基本上也可以分成这三类。生存型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养家糊口,职业定位是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情感是应付;享受型的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享受工作的快乐,职业定位是获得内心的满足,职业情感是对语文充满热爱;发展型的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完善和发展,职业定位是做反思者和研究者,职业情感是使师生不断地实现对当下的超越。显然,具有第三种职业状态的语文教师更能够把生命融进职业之中,并从职业中不断地获得生活的快乐和专业的发展。从“生存”到“享受”,再到“发展”,教师的职业生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
要做一个“发展型”的语文教师,既要“育人”也要“育己”。“育己”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也是为了更好地“育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育己”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育己”的过程中,需要搭建四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以读书丰盈生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读书应该始终伴随着专业的发展。阅读是对生命的丰盈和润泽,是对生命的刷新和洗礼。书读多了,生命丰盈了,才能够托起专业的理想,不断刷新专业的目标。我40多年的语文教师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读书。年轻时读打好语文基础的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逻辑、文学理论、文学史之类,也读古今中外名著。
中年以后,我有“五读”:
一是围绕着教学任务读。看到节选读原著,如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我就把《骆驼祥子》再读一遍;教《〈论语〉八则》,我就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再通读一遍。看到单篇读全集,如教《故乡》,就通读《呐喊》;教《长江三日》,就通读《刘白羽散文选》。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我选了“汉字文化”,先后给高、初中学生开设过“汉字文化”校本课。在开课过程中,我围绕着“汉字文化”读书,先后读过盈九等编著的《汉字文化大观》、唐兰的《中国文字学》、邹晓丽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等20多本书。这种扩展性阅读,能够使知识面不断扩大,学识日益增长。
二是围绕着课题实施读。如我承担了省级课题“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先后读了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叶澜的《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肖川的《生命教育引论》、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李家成的《生命关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等10多本专著。这种主题式阅读,学以致用,理论思维的空间不断敞亮。
三是围绕着自己兴趣读。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的语文教师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我喜欢美学,就经常购买一些美学专著来读,如《宗白华美学与艺术文选》、李泽厚的《美学四讲》、叶秀山的《美的哲学》等等。
四是围绕着素养提升读。作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应该有自己对世界的信念、对人生意义的态度、对伦理价值的看法,这就是教育哲学。但是对自己的教育哲学,大多数名师认识不足,或者缺少系统的提炼整合,不懂得在教育过程中把握自己的立场,依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作出判断和抉择。要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就需要读书和反思。我结合实际情况,先后阅读了张楚廷的《教育哲学》、陈建华的《基础教育哲学》、周庆元的《语文教育哲学研究》、靳健的《语文教育的哲学转向与实践创新研究》等专著,对于提升批判和反思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非常有帮助。
五是围绕着论文写作读。确立了一个好的论文题目,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和重心,列好了写作提纲,需要读与写作有关的语文教育专著,以便把握研究现状,明确学界主要观点,进一步调整研究的视角。我在撰写《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一文时,先后读过周庆元的《语文教育哲学研究》、饶杰腾的《语文学科教育学》、于龙的《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叶秀山的《美的哲学》、李杏保、顾黄初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等近60本书和30多篇论文,长达两万余字的论文直接引用的著作有50本,引用的论文16篇。阅读始终伴随着写作,阅读不断地刷新着写作的思想和情感的境界。
读书的方法是非常个性化的。就我本人来讲,年轻时读书喜欢摘抄和背诵,中年之后喜欢评点和概述,晚年喜欢圈点勾画,并以旧体诗表达读书体会。读汪裕雄《意象探源》,我写了一首诗:“意象由来有探源,巫风远古聚霜天。山川鸟兽遗形状,日月星辰绕紫烟。甲骨一出洹水响,爻辞半肯楚云翻。图文玄妙生情境,精气神藏事态间。” 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真》,我写道:“春日读书眼未花,神游捧卷赞奇葩。和实生物穷形态,天人合一荡烟霞。启智北斗悬河汊,临窗明月照芳华。不求浩荡争神韵,直怕虚名被俗夸。”写诗时,往往要概括文意,思考角度,选择韵脚,遣词造句,推敲平仄,无疑是对读书的深化。
第二个支点:以教改愉悦生命
语文教学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要对一节课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增强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欣喜,感受到了成长,教师也获得了生命的愉悦和发展的快乐。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在赣榆县中学担任高中文科班教学,比较早地设计了“自学、引导、练习、总结”四课型语文教学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验报告于1990年获全国中语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1990年秋,洪宗礼先生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要在连云港市推广使用,我从市语文教研员程华老师那里翻阅了初中第一册课本,非常喜欢,就主动要求到初中使用这套教材。带着教学改革的热情,我担任整体教改班初一(4)班实验组组长,并设计了整体教改实验方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基础情况,设计了“初中语文‘预习、教读、自读、总结四课型‘引读法教学实验方案”,第一轮实验报告在南京师范大学《语文之友》雜志上发表后,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张中原先生称赞这个实验报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实验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也有力地证明了该项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特级教师洪宗礼先后两次在省编教材试教经验推广会上介绍了该项实验报告。1993年年底,这项实验报告荣获江苏省第二次(1989-1993)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我被评为“省编语文教材优秀试教者”。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我又进行了第二轮实验,实验报告获省论文评比一等奖,我被江苏省教委评为“优秀教师”。1995年12月,江苏省教委在徐州召开“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会”,邀请我介绍了自己的教改实验成果和经验。1997年3月,在第三轮实验时,连云港市教委组织了特级教师示范课活动,我执教《飞向太平洋》一课,教学录像参加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录像评比荣获二等奖;同年5月,在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第13次年会上,我又执教了《梅岭三章》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同行听了我的引读教学课。第三轮实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力求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生心理素质同步发展。1999年8月,第三轮实验报告荣获全国中语会优秀教改成果评比一等奖,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
在平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我几乎投注了生命的全部,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9年的教改实验,我任课班级的学生发表和获奖作文近200篇。每当看到学生收到几元、十几元的稿费时,我和孩子们都感到特别的快乐。
第三个支点:以课题引领生命
教改和课题有联系也有着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课题是要尝试、探索、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侧重于解决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一的问题。课题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可以把课题研究实践化。语文教师要想主动、积极、有成效地发展,就要善于把教学改革转变为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学会文献综述,学会调查研究,学会分析学情,学会研究方法,学会反思和提炼,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解决一个一个重要的问题。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宽度。我曾经和特级教师黄厚江聊过,一个真正的语文名师,应该具备“六个一”:一节在省市有影响的好课、一场省市语文界可以记起的学术讲座、一本在省市有影响的教辅、一本体现自己理念的语文教学专著、一本吟唱生命的文学作品、一本展示语文底色的学术著作。这“六个一”中后面“两个一”,就体现了语文名师的生命“宽度”。我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曾巩研究”,其中“曾巩资料汇编”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入《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研究成果由中华书局出版。我所知道的还有程翔出版了《<说苑>译注》、黄厚江出版了《〈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论语〉》,都展示了语文名师的生命宽度。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张丽钧提出了具有生命宽度的宣言:“追求美的教育,撰写美的文章,营造美的家庭,铸就美的人生。”她先后出版个人文集如《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蝴蝶的一个吻触》等19部,这更是生命宽度的体现。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深度。课题研究带有方向性和探究性,坚持一个研究方向,矢志不渝,就会不断地丰富生命的内涵,形成生命的深度。我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着力打造以学习知识和掌握教学方法为主的“知识课堂”,“模式”“教法”“习惯”是我前期教改研究的着力点;到本世纪,则追求生命化语文课堂,先后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课题“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十一五”课题“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十二五”期间则有两个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高中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诸如《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生命化课堂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样态》等长篇论文,这鲜明地反映了我在课题引领下语文生命的深度发展。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高度。课题的研究往往是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加以探究,从而形成研究成果,因此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往往代表了名师的生命高度。黑龙江特级教师董一菲长期从事“诗意语文”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师中独领风骚,其研究的成果有《诗意语文行》《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等五本语文著作,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解读了她的诗意语文。这些語文著作代表了董一菲的诗意生命的高度。清华附中特级教师王君,多年来执着研究“青春语文”,与一批“粉丝”同道而行,让语文在“语文湿地”里不断绽放出青春的花朵。她先后出版了诸如《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做班主任》,在语文生活中把语文课题做到了生命的极致。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长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当语文名师在语文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其语文品格、语文精神便能够长久地在语文世界里丰富着、生长着,这就是语文人的生命长度。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正在建设“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在长达百年的中国语文史中选择了300名著名语文学者和语文名师,介绍他们的事迹,张扬他们的精神,搜集他们的研究资料,目的就是让语文人的精神品格得到传承,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生命长度。张家港的特级教师蔡明主张“生态语文”,以“生态”的视角审视和观照语文,用“生态”的方式触碰和探寻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特级教师和名师。在这一过程中,蔡明的语文教育理念连同他的语文生命,无疑也增加了长度。清华附中的赵谦翔坚持研究“绿色语文”这个课题,先后出版了《赵谦翔:绿化语文》《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色”就是一种生命的延展与超越。
第四个支点:以论文升华生命
语文名师必须写论文,因为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实践的过程,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就没有思想的升华;撰写论文的过程还是一个提炼经验的过程,没有经验的提炼就没有经验的凝聚;撰写论文的过程更是一个驱遣文字的过程,没有文字的驱遣就没有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学经验的积累要凝聚,教学改革的成果要展示,课题研究的报告要表述,这些提升语文教师生命素养的关键,都必须通过论文来物化成果。
论文的写作伴随着强烈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强烈的生命情感活动体现出语文生命对事业的挚爱;论文写作融合着正向的生命达成目标,这种正向的生命达成目标展示出对语文生命的不懈追求;论文写作运用着综合研究的多种方法,这些研究的综合方法的娴熟运用提升了语文生命的高标。优秀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无不展示出语文名师的爱心、情怀、品格、精神和境界。通过这些论文,我们可以看出名师的生命宽度、高度,当然也决定了名师的生命长度。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支点,能够丰盈语文教师的心灵,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超越,造就语文教师的职业人格,敞亮语文教师的人生世界。
责任编辑:宣丽华
Abstract: Developmenta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educat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mselv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ng themselves, four fulcrums need to be constructed: reading enriches life, teaching reform pleases life, projects direct life, and papers heighten life. Only by consciously perfecting themselves can teachers facilitate student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ulc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