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7-03-14石梦良

科教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评估

石梦良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有关超常儿童教育和研究逐渐走上正轨,虽取得了不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超常儿童研究领域新近的研究成果,就今后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内容涉及超常教育历程和研究走向,提出未来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超常儿童 超常教育 评估

中图分类号:G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86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中国超常教育第一步。1994年“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经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大陆超常教育逐渐步入正轨,但发展历程却是几起几落。在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中,超常教育也是呈现了各种样貌。

1 我国“超常教育”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美国人试图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描述这类智力非凡的个体,提出“supernormal children”的概念,表明这些人在人口常态分布中处于非常突出的一小部分。我国接受这种非宿命论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的“超常教育”可追溯到西汉,当时选举取士中就设立了童子科,并一直延续到明清。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少年班,招收第一批少年大学生,正式推广超常教育。1985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增设少年班。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超常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相应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1995年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用考试、测试选拔学生,自此超常教育进入低谷期,有些地方政府下文停办超常班。直到2003年再次迎来新的发展,停止工作的学会开始在2004年开始运作,2010年,国家颁布教育中长期规划,提出“育创新人才”和“人才中长期规划”,提出创新人才开发工程。

2 我国“超常教育”研究走向

早期,由于国家当时正处于发展时期,经费不足、制度不健全、课程开设论证不力、从事超常教育研究的人员缺乏。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超常儿童的研究仍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近十年来,国内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进展和趋势。

2.1 关于超常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对超常儿童的鉴定和评估已经从单一的智力维度走向多元化智能维度。近年来,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对超常儿童进行鉴定与评估的研究逐渐出现,姜敏敏与张积家(2008)从鉴别方法以及特征和干预等多个方面对国外超常儿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徐浙宁(2009)通过筛查法与三因混合实验法对超常儿童的集合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策略。胡瑜(2009)选用思维风格量表和YG人格测验对91名有段位的“围棋超常少年”进行测试。张博等(2014)通过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推箱子任务”对131名超常儿童及163名普通儿童进行了对比实验,从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认知效率三个维度考察了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差异。以上研究说明国内学者逐渐脱离了以智商作为笼统概念的鉴定要素,大大推进了超常儿童鉴定和评估工作的进展。

2.2 关于“超常”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研究

近十来,对超常儿童的研究方法日益多元,研究内容更系统和集中,研究对象更为广泛。

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如Dai等人(2015)用紮根理论研究方法来对研究34位已经毕业的少年班超常生,发现他们生涯中的几个主题,然后提出在发展自我概念的同时应对学业挑战的Cope-and-Grow模式,这篇研究还将Cope-and-Grow模式与现有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进行联结,并讨论了课程和课程调整、咨询辅导。邹佩(2013)用实验干预研究对超常儿童结构式游戏治疗的效果。

研究内容更为集中和系统,越来越多集中在超常儿童的认知过程和自我概念。如辛自强等(2013)发现与普通生及后进生相比,数学学优生的“优”体现为认知过程(如加工速度、工作记忆、问题表征、元认知)和知识结构两方面的优势。程黎等人(2009)用信息加工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不同教育方式对高智力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李毓秋(2009)分析了超常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上的表现。徐浙宁(2009)对超常儿童和普通儿童進行了计数、数守恒以及集合比较三项数认知活动探究。苏雪云等(2010)发现智商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罗如帆等(2008)对超常儿童和同龄普通儿童的自我概念进行测量。程黎和王菲(2010)的研究发现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

研究对象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超常儿童,开始有学者关注双重需求超常儿童。王波、邢同渊(2015)分析了国外双重特殊儿童的研究进展。姜敏敏,张积家(2008)综述了学习障碍超常儿童的研究进展。齐岳峰(2014)在《“中国雨人”的期待与现实》一文中用社会报道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智障超常儿童的生活与期待。何侃(2011)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残障儿童”教育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刘文,邓晨曦(2012)从特质、鉴别以及干预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超常儿童的研究进展。程黎,诸华丽(2016)提出近些年综合鉴别与过程性干预方法的相结合将是一个双重特殊儿童鉴别模式的新趋势。

3 对我国超常教育的展望

(1)改变教育理念。一般都是从功利的角度来对超常教育进行分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就是认为“超常教育”是一种“超前教育”。有很多的家长为了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到超常教育实验班中,想了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是找关系到户籍管理部门对孩子的出生年月进行修改,以让孩子达到入学年龄的要求。这些都是功利观念所导致的。需要明白的是,超常教育并不是“另类教育”,只是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已,是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培养超常教育师资。虽然为了能够让超常教育实验板获得良好的效果,从全校中选取了最优秀的教师来开展超常教育工作,但是超常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拥有更加专业的思维思维方式以及专门的教育教学技能。但是普通教师和超常教育的要求存在不协调的地方,例如缺乏民主、创新不足、讲究整齐划一等等,这些都是难以和超常教育中的发展与提高的要求相适应的。从总体上来讲,缺乏对超常教育师资的科学培养计划,没有专门的培训,导致了相关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待改善,另在考核评价管理、职务晋升等方面上和普通教育相似,需加以改革。

(3)完善鉴定模式。在鉴定中如何发掘各个领域的超常儿童,避免因为甄选工具和方式的不当造成超常儿童隐形,特殊需要看不见的问题。在鉴定时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如标准化评量和观察评量的并用,替代性评量工具的开发等。

(4)制度与管理。国内特殊教育制度与管理所针对的对象多是身心障碍儿童,较少涉及超常儿童,超常教育缺乏基本的管理制度系统和管理运作模式。参照发达国家关于天才教育的法律和政府支持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和鼓励有待加强,亟需通过教育立法为超常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制定相关制度为超常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和保障。组织有关学者研究超常教育资源中心的可行性,尽快完善超常教育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等,促进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源,康庄,刘玉华.中国科大第三期少年班学生追踪研究概况.心理科学通讯,1985.6:60-61.

[2] 陈志君.对一个全面发展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9-74.

[3] 陈志君.四名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116-120.

[4] 凌培炎.超常儿童张肖剑追综研究五年.中国北京:1984.3.

[5] 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2:123-132.

[6] 彭呈军.超常教育与研究的走向.中国特殊教育,1999.1:7-10.

[7] 姜敏敏,张积家.学习障碍超常儿童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8.4:35-40.

[8]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的集合比较及其策略研究.心理科学,2009.5(32):1224-1227.

[9] 胡瑜.“围棋超常少年”的思维风格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09.4:42-46.

[10] 张博,黎坚,徐楚等.11~14岁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比较.心理学报,2014.12:1823-1834.

[11] 辛自強,张梅.数学学优生的认知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国特殊教育,2013.3:86-91.

[12] 李毓秋.智力超常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分数模式及其认知特性的初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9.4:47-51.

[13] 苏雪云,谭和平,方俊明.学业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10.5:1248-1250.

[14] 罗如帆,肖文,苏彦捷.11~13岁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中国特殊教育,2008.6:18-23.

[15] 程黎,王菲.家庭教养方式对10岁城市与流动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0.5.36-42.

[16] 王庆环.“差生”多成才30年来中国超常教育严重萎缩.决策探索,2011.21:38-39.

[17] 潘利若.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况和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7.12:90-91.

[18] 齐岳峰.“中国雨人”的期待与现实.东西南北,2014.10:50-52.

[19] 何侃.资优残障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策略.中国特殊教育,2011.2:14-18.

[20] 程黎,诸华丽.国外双重特殊儿童的鉴别模式、遮蔽效应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16.2:3-9.

[20] 刘文,邓晨曦.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超常儿童:特质、鉴别与干预.中国特殊教育,2012(2):53-56.

[21] 邹佩.超常儿童结构式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特立学刊,2013.2:27-31.

[22] Dai, D. Y., Steenberg-Hu, S, Zhou,Y (2015). Cope and Grow: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Early College Entrants' Lived Experiences and Changes in a STEM Program. Gifed Child Quarterly,59(2):75-90.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评估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资产评估法的五大制度创新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