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理念下有效支持大班幼儿游戏的策略
2017-03-14戴晶静
戴晶静
摘 要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了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从大班幼儿游戏入手,结合《指南》理念,浅谈有效支持大班幼儿游戏的策略,以期为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游戏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指南》理念 大班幼儿 游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78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看游戏是否与幼儿的发展需要相吻合。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出发沉下心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围绕《指南》理念反思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征。在教师的有效支持下,让游戏成为幼儿感兴趣和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使幼儿享受游戏带来的趣味性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发挥游戏的最大价值。下面围绕大班幼儿游戏中的典型案例,浅谈在《指南》理念下有效支持大班幼儿游戏的策略。
1 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效制定多层次的游戏目标,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指南》解读中提出“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幼儿是我们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前提。”①教师要利用《指南》来观察、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细微表现,从而有效制定活动目标。
跳绳是大班幼儿的常规体育活动,它能够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初学习跳绳时都会感觉很新鲜,但枯燥、单一的跳绳活动和频繁的“失败”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有的幼儿没跳几下就开始用绳子玩起了“自创游戏”,不再参加跳绳。《指南》的健康领域对5—6岁幼儿动作发展提出了“能连续跳绳”这一目标,并提出教育建议:“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的训练。”②我们应当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在游戏情境中提出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制定跳绳活动时,尝试将跳绳与平衡游戏相结合,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跳绳闯关游戏。在户外场地里,我们设置了平衡木、过河石、竹梯等平衡器械,在每项器械之间投放若干跳绳和挑战闯关目标。如:第一关的目标是,原地跳绳5个;第二关的目标是,原地跳绳10个;第三关的目标是原地跳绳20个。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在跳绳初期,有的孩子很快学会了跳绳并能够连续的跳绳。也有的孩子发展会慢一些,只能单独跳一下无法连续跳绳。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老师将跳绳闯关游戏的目标设置成开放式的,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尝试连续跳绳完成闯关任务,能力弱的幼儿也可以不连续跳绳累计完成闯关任务。让每一位幼儿在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积极的不断挑战自己。
大班益智区投放了新游戏七巧板。幼儿们热衷于新材料,投入地摆弄着七巧板。他们尝试着对照造型图拼搭,但是难度太大。一周后,只有个别数学认知发展较好的幼儿继续玩此游戏。《指南》的数学领域对5-6岁幼儿数学认知发展提出“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这一目标。由此看来,七巧板游戏非常适合5-6岁幼儿,有利于他们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幼儿们之所以“冷落”七巧板游戏,是因为提供的材料对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幼儿来说难度过高,他们在玩七巧板时没有成功的体验。《指南》说明中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③因此,我们在提供成品玩具七巧板时,需要提供有层次的辅助材料——示意图。如:难度一为对应七巧板上颜色的彩色图案照片;难度二为黑白图案照片;难度三为黑白图案轮廓。用五角星数量对应示意图的难度,幼儿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方式进行挑战,让每一位幼儿在“最近发展区”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及时反思、理解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话题,引发幼儿积极讨论,自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其量只是经验的重复,无法实现相应能力的转化。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观察、反思,理解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为幼儿创造讨论问题的机会,带领幼儿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的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他们乐于扮演各种生活中的角色,体验扮演的乐趣。老师们在观察中发现,大班角色游戏结束时,幼儿们快速的将游戏材料放入柜子,很少有幼儿按照游戏要求进行整理。常常会出现以下的画面:小超市的货物没有分类、摆放;医院的药品还在“娃娃家”中;理发店的护衣没有挂好,直接放在了椅子上。显然,游戏的规则没有很好的遵守。《指南》中指出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④如何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呢?教师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幼儿分析原因。通过积极的讨论总结出以下原因:第一,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时间太短,幼儿都急于回到活動室开展接下来的活动;第二,游戏材料缺乏相应收纳标识或标识不明显;第三,游戏前提出了需要收拾整理的要求,但要求不明确。最终,教师和幼儿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延长收拾游戏的时间;幼儿自主制作收纳标识并贴在相应区域;收游戏的音乐响起,大家都开始扮演“理货员”,游戏结束后评出“金牌理货员”。将要求融入角色任务之中,幼儿更乐于接受,良好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3 分享《指南》理念,开放幼儿游戏现场,指导家长观察幼儿游戏,感受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家长,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特别关心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知识。他们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教知识”,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要运用好《指南》中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
如何利用《指南》分享正确的教育观念,珍视游戏的价值呢?我们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开放日活动。为家长准备游戏观察记录表,引导家长如何在游戏中更好地观察孩子,帮助家长明白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时间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真正认识、理解“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家长们看着孩子们在充满挑战的户外游戏中,积极投入的参与攀爬、匍匐过“草地”、滚轮胎、投沙包等游戏。通过不断的挑战、失败、再挑战,不怕困难,最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区角游戏中,孩子们自主协商玩什么,分配任务、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在班级“百宝箱”中收集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操作、探索和交往,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幼儿在游戏“木头人”中学会了坚持;在游戏“接力运粮”中学会了等待与合作;在设计游戏标识中他们乐于想象,大胆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们感受到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体会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逐渐更新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我们要认真学习 《指南》,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幼儿的游戏,基于观察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家园共育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注释
①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2013.3:193.
②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2013.3:293.
③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2013.3:287.
④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2013.3:288.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2] 吴邵萍.家园共同体的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