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台接生与平台接生临床对比分析
2017-03-14吴琼华
吴琼华
【摘要】 目的:分析吊台接生与平台接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86例产妇,医师根据产妇的状态及身体状况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产妇进行吊台接生,对照组产妇给予平台接生,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妇会阴感染及分娩时第二产程等相关情况。结果:试验组43例产妇会阴感染率为2.3%,对照组产妇会阴感染率为11.6%,试验组产妇第二产程具体时间为(0.46±0.11)h,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具体时间为(0.68±0.42)h,试验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总体而言试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吊台接生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对产妇会阴部造成的创伤较小,产后会阴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平台接生产妇会阴部感染率,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吊台接生; 平台接生;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4.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49-02
孕妇分娩的传统分娩方式为平台分娩,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平台分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平躺在接生床上,在分娩过程中分娩出的羊水、尿液、汗液等与产妇会阴部创口接触的机率较大,产妇在分娩后极其容易出现会阴部感染,且由于体位姿势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新生儿吸痰不利,造成新生儿窒息[1-2]。本次试验助产者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分别进行吊台接生及平台接生,通过比较两种接生方式产妇会阴部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吊台接生与平台接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86例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9.2±1.3)岁,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年龄23~38岁,平均(29.2±1.2)岁,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9.2±1.3)岁,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12例。两组产妇年龄、产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所有产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
1.2 排除标准
(1)排除患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2)排除患有妊娠糖尿病的产妇。(3)排除剖宫产的产妇。(4)排除患者白血病等免疫系统疾病产妇。(5)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
1.3 方法
1.3.1 准备 试验组使用电动产床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固定,设有固定的脚架,分娩时后半部分向内推进。对照组使用传统分娩产床,前后两部分固定。
1.3.2 操作 对照组产妇取截石位,平躺在产床上,器械台置于产床床尾,助产者位于产妇右侧助产接生。试验组产妇仰卧在电动吊台产床上取截石位,助产士根据助产者身高及操作方便性电动调节产床,适合助产者自己接生的高度。产包铺于接生器械台上依次放好器械,器械台置于助产者右侧。助产者在臀下放一次性会阴冲洗垫,用0.5%碘伏对产妇两大腿内侧和外阴及阴道进行冲洗消毒,消毒后臀下更换为一次性无菌接生大单、铺巾、穿戴脚套。将电动产床后半部分产床向内推进,以利于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将羊水、汗液、尿液等污染物沿吊床流入吊台床下的污物桶内,从而保持产床台面干燥、无菌。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助产者将自己的右肘卡在自己的骼骨上,利用右手手掌鱼际肌及手腕的力量将产妇的肛门及会阴向上向内方托起。左手同时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缓慢下降。宫缩间歇时,保护会阴的手稍放松,以免压迫过久过紧引起会阴水肿。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头仰伸,胎头娩出后,右手仍应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先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沿胎儿的鼻根及咽喉向口处挤压,以帮助婴儿清除鼻腔、口腔的羊水和分泌物,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接产者左手向下轻压胎儿颈部,协助娩前肩,再托胎颈向上娩出后肩。撤去会阴垫并顺势托住胎儿的臀部和下肢,顺时针旋转180°用左手托住新生儿的头颈,右手将胎臀固定在助产者胸前,再次帮助新生儿将呼吸道羊水及分泌物排除。待新生兒脐动脉搏动消失后右手持脐带剪断脐可以增加宝宝体内红细胞数量[3],而后迅速将对新生儿经行保暖清洁处理,并将聚血盆放于产妇臀下,统计产妇出血量,并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做好抢救准备。
1.4 观察指标
采用Apgar评分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程度,内容包括心率(pulse)、呼吸(respiration)、对刺激的反应(grimace)、肌张力(activity)和皮肤颜色(appearance)等五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评分越高,表示窒息程度越轻;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及分娩后出现会阴部感染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试验组新生儿无窒息33例(76.7%),轻度窒息9例(20.9%),重度窒息1例(2.4%);对照组无窒息28例(65.1%),轻度窒息11例(25.6%),重度窒息4例(9.3%),试验组新生儿窒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所用时间为(0.46±0.11)h。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所用时间为(0.68±0.42)h,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5)。
2.3 两组产妇会阴部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产妇出现会阴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2.3%,对照组产妇出现会阴部感染5例,感染率为11.6%,试验组产妇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吊台分娩为产妇分娩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吊台接生与平台接生相比,吊台接生时,助产者可以在胎头出现仰伸时,就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吸痰,帮助胎儿将咽喉、鼻根等部位的分泌物及羊水等废物排除,待胎儿全部娩出后,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进一步帮助新生儿将呼吸道废物排出,可以极大程度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机率[4-5]。同时吊台接生时,由于接生床的特殊构造,产妇在分娩时,羊水、尿液、汗液及血水等污染物都沿接生床流至污物桶内,一方面保证了接生床的干燥和清洁,另一方面极大程度降低产妇会阴部与污染物接触的机率[6-7]。并且采用吊台分娩时,助产护士的手一直托着产妇肛部及会阴部,在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术时,可以保证助产人员的视线与会阴裂口处在同一纵轴上,更有利于医师根据产妇解剖结构对产妇进行会阴缝合,减少产妇分娩后出现会阴部感染的可能[8-9]。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影响产妇第二产程的原因与产妇自身骨盆倾斜度有关,采用吊台接生时,产妇取结石位,此时产妇双腿屈曲紧贴腹部,一方面可以将耻骨联合向腹部移位,从而纠正产妇骨盆倾斜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胎儿娩出时的机转和下降,从而起到缩短第二产程的效果[10-11]。
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产妇会阴感染率为2.3%,对照组产妇会阴感染率为11.6%,试验组产妇第二产程具体时间为(0.46±0.11)h,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具体时间为(0.68±0.42)h,试验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吊台接生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对产妇会阴部造成的创伤较小,产后会阴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平台接生会阴部感染率,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122-126.
[2]王育芬,叶云玲,王茜.不同助产方式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3(13):24-47.
[3]麦桂霞,赖翠婷,江妙珍.晚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41-242.
[4]肖海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临床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4(13):58-60.
[5] Mauri P A,Ceriotti E,Soldi M,et al.Italian midwives' experiences of lat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A 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 study[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15,17(2):243-249.
[6]林生英,温玲,刘小丽.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12(25):1485-1486.
[7]乔爱琴,李立红,韩利红.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会阴裂伤程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10(23):1166-1167.
[8]胡新瑞,朱志辉,邹苏玲,等.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联合无创接生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16(34):6146-6150.
[9] Reed M,Fenwick J,Hauck Y,et al.Australian midwives' experience of delivering a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 for women reporting a traumatic birth[J].Midwifery,2014,30(2):269-275.
[10]张莉.无保护接生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5(34):104-114.
[11] Henshaw A M,Clarke D,Long A F,et al.Midwives and supervisors of midwives' perceptions of the statutory supervision of midwifery within the United Kingdom:A systematic review[J].Midwifery,2013,29(1):75-85.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