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沟造林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变化的影响

2017-03-14陈宝玉

绿色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秸秆造林变化

摘要:为了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盐分等影响,2012~2016年在新疆盆地林区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区A和试验区B对照,观察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秸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容量,增大土壤的缝隙度,因此,林木生长较好。反之,没有覆盖秸秆的试验区,由于缺少微生物作用等,导致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缺少养分,生长较为缓慢。

关键词:深沟;造林;秸秆;土壤;变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9802

1引言

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较为严重,如我国西北一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较大,植被生长的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大治理的力度,维护生态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深沟造林覆盖秸秆的方式,不仅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容量,还能够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水资源的供给,使得林木成长势头较好。目前,秸秆技术在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地区使用较为频繁,它不仅能够减少水分散失,还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一些风沙较大地区,通过深沟造林的方式,还能够截留风沙所携带的物质,增加林木周围的有机物运动。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2012~2016年在新疆盆地林地内进行。盆地属于干旱区,常年高温,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且盆地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治理的力度,使其能够得到绿化,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盆地内土壤养分较低,盐分较高,本实验选取此地,主要是为了通过秸秆覆盖查看其前后的土壤和盐分变化,查看秸秆技术能否应对这两类问题,如果可行,应当在这种类型的土地上加以实施,如果前后无任何变化,则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2.2试验的方法

研究主要选取了面积为15000 m2的试验区,然后工作人员利用机械设备挖出深沟。将苗木种植到沟里,先不急于灌溉,把一定量的麦秆铺在沟里,麦秆的长度一般在5 cm范围内。本试验主要采用对照的方式,通过对比反映出相应的试验结果。因此,工作人员会在两个同等的沟里试验区A和试验区B,种植一样品种的树种。试验区A在深沟65 cm的时候铺上秸秆,而试验区B在65 cm处不铺设秸秆。然后对照两者的试验结果。另外,在土壤的测定标准有:颗粒、饱和度等,盐分的测定主要有:总盐、SO2-4等。试验数据主要采用Excel和SPSS软件来加以统计。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4.1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秸秆能够改良土壤,秸秆在铺设之后,会吸引一些小虫子,提高树木周围生物的活动量。秸秆和动物尸体在腐烂之后,出现了微生物活动现象,这样一来,不仅有利改良土壤,对于树木的生长也是极为有利的。再有,由于秸秆和微生物增加了土壤的容量,增大土壤的空隙。在没有铺设秸秆之前,土壤只是服务于林木,土壤内部也少有微生物的介入,所以土壤的容量一般,空隙一般,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生长的林木,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壤养分,因此,大多数林木成长的速度较为缓慢。另外,试验人员在初期覆盖秸秆的过程中,土壤的变化还不很大,但是随着铺设的时间越来越长,土壤的变化也就越来越显著。试验表明:在我国一些干旱少雨的地区可以实施深沟秸秆覆盖的方法,它不仅能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对于当地的绿化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而且,如果在干旱风沙地带开展深沟造林,还能够截留下大风所携带的物质,有利于改良林木土壤,使得林木能够健康生长。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陈宝玉:深沟造林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变化的影响资源与产业

4.2盐分运动的影响

经过试验发现,深沟的盐分从土壤表层到深层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这一态势的原因主要有:由于采用了深沟造林的方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被的高度,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集水洗盐的效果。另外,秸秆覆盖的方式,能够抑制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盐分上升的效果。深沟中覆盖秸秆,使得水分不易扩散,起到了集聚水分的作用。林木的生长最需要的水资源,但这不意味着水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度,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取滴灌的方式来保持水分。深沟中覆盖秸秆,既能够提供林木生长水分,又可以持续不断地补水,因此,试验中采取深沟秸秆覆盖的方式,林木的生长一般较好。参考文献:

[1]鲁天平,史征,刘永萍,等.深沟造林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盐分变化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12):165~172.

[2]张金珠,王振华,虎胆·吐马尔白.秸秆覆盖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盐运移及根系分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12):1467~1476.

[3]宫秀杰,来永才,钱春荣,等.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北部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1):115~120.

[4]王同朝,李小艳,李仟,等.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3):280~287.

[5]王维,郑曙峰,路曦结,等.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8):8343~8346.

[6]田云峰,史征,鲁天平.秸秆覆盖对深沟造林地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6):207,216.

[7]乔海龙,刘小京,李伟强,等.秸秆深层覆盖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小麦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5):885~889.

[8]汪可欣,付强,张中昊,等.秸秆覆盖与表土耕作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3):131~137.

[9]韩瑞芸,陈哲,杨世琦.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及水土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9):148~154.

[10]赵荣玮,张建军,陈宝强,等.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和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6):87~93.

[11]李飞跃,汪建飞.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3(14).

[12]张达斌,姚鹏伟,李婧,等.豆科绿肥及施氮量对旱地麦田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7).

[13]劉起丽,段长勇,张嫣紫,等.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14]高菊生,徐明岗,董春华,等.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2).

[15]游东海,田霄鸿,把余玲,等.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

[16]毛伟,李文西,张富春,等.稻麦轮作制下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耕地质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6).

[17]苗峰,赵炳梓,陈金林.秸秆还田与施氮量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土壤,2012(3).

[18]王淑娟,田霄鸿,李硕,等.长期地表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2).

[19]刘长奇,黄亚继,王昕晔,等.玉米秸秆制精制油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2016(10).

[20]柳杨,程志,王廷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氮肥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3).

[21]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秸秆造林变化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