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
2017-03-14谢晋
摘 要 校园暴力是危害新生一代的毒瘤,因此,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屡增不减。同时中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说明了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缺位。深究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外和家庭教育管理不当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校园暴力法律的缺位所导致的。由于法律的缺失导致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不足,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学生的暴力行为。本文对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展开叙述,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法律缺位 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谢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校园暴力问题也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障碍。校园暴力行为是指长时间的运用肢体力量,或者机械对师生的身体造成肉体性伤害亦或是运用语言力量造成精神、物质伤害。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社会安定,对于学生是一种严重的心灵打击。因此针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法律修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校园暴力的概述
校园暴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以“学校”为中心,所发生的一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纠纷。广义的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的范围广,对师生的危害程度大。校园暴力一般可分为五类,一是肉体伤害,通过机械或是肢体对受害者实施暴行,其具体行为表现为打架斗殴。二是校园凶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浮躁、败坏之气日益严重,一些学生出现了极端的心理情绪导致做出暴行。三是性暴力,这是一种对身心危害极大的暴力行为,对受害者的精神带来了难以痊愈的创伤,同时性暴力也不再是女性专属,一些男性也深受此害。四是财物伤害,主要表现为校园抢劫、敲诈勒索,主要是一些高年级学生或是心术不正之徒通过威胁恐吓的手段获取财物。五是校园冷暴力,校园冷暴力多以学生和老师间的纠纷为主,可表现为老师对学生恶言相向、冷漠嘲讽、孤立亦或是老师对学生的重度控制欲。狭义的校园暴力行为主要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或校外人员对师生造成的身体或精神伤害 。
二、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攀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受到了阻碍。当代中国的校园暴力日益严重,影响极其恶劣。据相关数据显示有6.5%的学生表示经常被欺负,有33%的学生表示偶尔被欺负 。例如,在枞阳某中学课间休息期间发生的简单纠纷事件致使一方同学左耳耳膜穿孔事件,中学生因为撞衫被群殴事件,河南14岁学生被打致颅骨开裂事件等。这些恶性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属于校园暴力的范畴,由于恶性事件的频发,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一些学生因为自尊心过重、盲目跟风、贪婪、缺乏同情、不善于掌控情绪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一些恶性暴力举动的发生。这种校园暴力所导致的精神创伤具有一种隐藏性,它对受害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校园暴力的特点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在青年群体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崇拜”的风潮,并呈现出一系列特点:一是校园暴力具有集体性施暴的特点,团伙作案;二是校园暴力多具侮辱性,在损害受害人身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精神折磨,加大受害人的痛苦;三是具有预谋性,校园暴力事件常常要经过长时间的预谋策划;四是媒体传播速度快,由于网络的发达导致一些暴力事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迅速传播扩散,加大事件的严重程度,加重受害人的痛苦;五是校园暴力出现了女性作案倾向,一些女青年进行团伙性打架斗殴甚至是精神凌虐。这些暴力行为对受害者的精神损伤都非常大,甚至造成受害者心理扭曲,人格发育障碍。
三、校园暴力频发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而社会又处在一个转型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起的浮躁之气导致个人问题层出不穷,而父母的行为又会给孩子一个指导作用,一些家长采取“以暴制暴”手段来管教孩子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经济压力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管理不善
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于校园暴力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惩戒力度过轻导致学生对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具有约束力,导致校园暴力屡禁不止。而当前的教育又过多的重视成绩,功利化教育使得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长期受到压迫和忽视,甚至是歧视。随着这部分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能力的提高,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产生校园暴力。
(三)社会文化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文化融合发展阶段,大量的西方文化流入我国,而一些低俗、暴力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自制力差的青少年易于沉溺其中導致校园暴力的平凡发生。同时一些报纸、杂志等文化书籍中出现的暴力场景也易于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由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自身的因素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教育资源良莠不齐,出现一些教育不公的现象,一线城市和边远县城、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差过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差过大。当处于一个大环境中时,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当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或是受到冷落、欺负时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情绪,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五)法律的缺位
法律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有效武器同时也是纵容校园暴力的因素之一。法律对青少年而言是具有包容性的,例如“校园暴力”行为法律采取了教育、感化手段来处理。这种低惩戒度的法律惩戒对于校园暴力并没有起到遏制作用,犯罪人员反而是越来越猖獗,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恶劣。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偏高,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强奸、抢劫、贩毒、纵火、故意伤人致死致残的应负刑事责任 。
四、针对校园暴力的相关应对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
中国父母历来对子女的期盼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却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很多家长会盲目的学习“别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有些家长有着严重的攀比心态,导致青少年压力过重。因此出现了一些家长培训班。但是这种认识不足的教育发展严重干扰了家庭教育的正常发展,并且对于青少年而言更是压力重重。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应该号召大众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性辅导,国家推进相关的家庭教育法案,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家庭教育。
(二)加强学校教育
中小学全面倡导德育教育,不要仅限于课本上的“口号”,要将德育教育付诸于实践。针对中小学教育制定一个“德育教育实践月”并进行普法宣传。抓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老师加强关于“校园暴力”的培训,以便有效地对学生展开教育。为了遏制“校园暴力”的发展,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三)政府防控
政府加强法制宣传,号召全社会进行法制宣传。我国司法部门可以建立校园违纪数据库,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学生校园暴力记录,并且进行暴力追踪记录。并且根据每个学校的暴力发生率进行考察和监督,对于暴力行为严重的学校进行司法干预。
(四)法律措施
1.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
由于社会发展快速,未成年人过于早熟,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这一现状,应该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法律调整。由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导致法律的不稳定,引发社会动荡,而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又不能全面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致使出现部分年龄层犯罪的法律真空地带,引发社会不公。因此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是一个可以协调双方的方法,令刑事责任年龄的适用具有弹性,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又针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人致死致残、强奸、抢劫、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进行一并惩处,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未成年人利用最低刑事年龄进行法律逃避这个问题。引入恶意补足年龄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青少年的合法利益,补足刑事责任年龄带来的法律漏洞,给未成年人敲响法律的警钟,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学习环境。
2.完善相关法制法规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遏制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立法机关必须明确立法职责,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维护受害者的应有权益,明确未成年人应负的法律责任,抵制校园暴力势在必行。每个国家都会存在校园暴力的问题,部分国家已经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校园暴力行为决不姑息。例如,中国三名留学生实施校园暴力事件在美国便判处了6-13年的有期徒刑,假使发生在中国,还是会以教育感化为主,给未成年人建立“保护伞”,使得法律对校园暴力毫无约束力。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制法规,针对施暴者对受害者产生的心理伤害程度实施量刑,至关重要。校园暴力使得受害者长期处于焦灼、紧张、恐惧、抑郁、痛苦的精神状态,严重的导致受害者留下终身精神障碍。受害者因惧怕校园暴力而逃避学校、逃避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些受害者不堪其扰而选择自杀。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不仅会影响受害者以后的生活发展,甚至会造成人格的扭曲,产生反社会人格,使受害者成为施暴者伤害他人。因此根据心理受创程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严厉打击校园暴力行为,从而弥补校园暴力法律缺位十分重要 。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由于校园暴力的逐步猖獗,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应该开展相关的法律讲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学生对于刑法的了解,加强学生对法的敬畏心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大普法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减少学生和法律的距离感,降低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概率。首先在中小学定期开展法律讲座,制定一个“法律宣讲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通过法律宣传以及对学生的普法教育,打击青少年存在的侥幸心理,认识到校园暴力是一种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唾弃,从而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概率。
五、结论
當代中国校园暴力的现状非常严峻,法律的严重缺位导致校园暴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申诉,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应该提高对“校园暴力”的重视、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立法部门要不断的完善法律,弥补法律缺位。全方位的构建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体系,强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约束力,政府管理、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引导多管齐下,扩大参与力度。
注释:
储殷.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中国青年研究.2016(1).23-25.
朱媛.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法制与社会.2016(16).178-179.
方奕、周占杰. 我国校园暴力现象态势及其治理.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3).87-92.
刘韫暄.校园暴力问题的法律反思.法制博览.2016(29).45-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