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跟踪培养,贴身服务,团队互促,科学评价
2017-03-14李文玲
李文玲
编者按: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展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12月3日至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了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评奖分“阅读课系列”和“表达课系列”两种课型进行,每个省选派两位选手参赛,一位上现场课,一位报送光盘课。我省选派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王晓琳老师上“表达课系列”口语交际的现场课,课题为《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推选哈尔滨市香安小学宋月娥老师报送“阅读课系列”光盤课,课题为《威尼斯的小艇》。
本刊分两期连续报道两位老师的参赛活动,将从参赛课的教学设计与纪实、参赛经历与赛后反思、主题论坛和专家评价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呈现两位老师的精彩课例及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希望读者通过这样一个专题,这样一组文章,能够产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并从中找到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那就是我们策划、编辑本选题的初衷,也将是对我们的鼓励!
所谓名师,就是“课堂让学生喜欢、成绩让家长满意、能力让同行佩服、地位让社会敬重”的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无论对个人、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纵观窦桂梅、于永正、李吉林等小语界的名师,他们的教学风格虽各有特色,但成长道路又多有相似。可见,名师的培养是有规律可循的。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在名师培养的道路上积极借鉴前人的经验并结合校情大胆实践,为那些具有名师潜质的教师量身定制,跟踪培养,贴身服务,团队互促,科学评价,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名师培养策略。
一、量身定制——激活发展梦想
名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素质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就是在帮助他们重新调整素质结构。具体分析,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不在能力方面,而在于其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人格品质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兴趣与执着;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事业心与上进心以及优良的性格特质等。我们本着人人都可能成为名师的良好愿望,结合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入职时间短等特点,定期组织教师完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规划》,从“教师自我分析、学校环境分析、自我规划、具体措施、所需帮助”五大方面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明确个人教育生涯的成长方向、现实环境和所需途径。这也是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自我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自己设定行动目标和成长方案,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策略。此时,学校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同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也可以结合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以我校的王晓琳老师来说,她是南岗区的十大名师之一。她对语文教学有着一份执着和痴迷。上课时,她是名副其实的“全情投入,浑然忘我”,言语间不知不觉地就能把学生带入“听说读写的语文天地”;听课时,她是无所顾忌的“专心致志,不计后果”,听说哪里有大师的课就想把办法去听,即使需要自掏腰包也在所不惜。面对这样一个“潜力股”,校长专门跟她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她的专业追求,为她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充分挖掘她的潜能,鼓励她成长为名师,同时还对她提出要求:多读书、勤动笔、乐思考,成为教师学习的典范。梦想被激活了,圆梦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二、跟踪培养——尊重个性特点
有人对具有高成就欲望的教师特点做了如下总结:事业心强,具有很大的理想抱负;责任心强,愿意承担责任;有高而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注意工作反馈;重成就,从工作的成功中获得乐趣和激情。我校具有这样特质的教师有很多,王晓琳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针对这样的教师,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倾斜。一方面,为他们外出学习培训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搞行动研究。大胆放手让他们创新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如在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一些教师行动比较激进,甚至颠覆了以往我们传统教育观念下对学科、学法、教法和评价方式的认识,但我们仍本着“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的态度兼容并包,允许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存在,并在教育教学研讨中让它们产生碰撞,激发出教师们新的灵感与智慧。如,我校的王晓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对群文阅读、主题教学等往往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视角和认识,她敢于实践,在教学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积极地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正是对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和对个性化教学内涵的深入探究,使她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贴身服务——选择专业导师
名师的成长与造就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体验而逐渐形成的。当名师走过了起步期与成长初期,则可能面临跨越至高峰期的瓶颈阶段,我们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作“高原期”。处在这个阶段的教师,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专家的引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徒结对”,也称之为“师承效应”。为此,学校想尽办法把专家请进来,对名师培养对象进行手递手、面对面的专业引领。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和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专家。他们大都来自基层学校,既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又有深厚的理论涵养,是基层学校的宝贵资源。鉴于此,学校积极在教师和教研员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为成就教师的名师之路提供帮助。在这些专家的悉心指导和鼎力帮助下,王晓琳等一批名师苗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然,是否产生“师承效应”,还要看师徒双方在道德人品、学识学力与治学方略等方面的自主选择和相互适应情况。
四、团队互促——提升专业能力
名师发挥专业辐射作用,不仅是对其他教师的积极带动,更是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再促进、再提升。而名师的专业辐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上,还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1.文化讲堂展风采。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文化大讲堂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本领、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全体教师分享。这是名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王晓琳老师所做的《如何指导朗读》《高学段古文教学》等讲座都曾给教师们带来很多启发,同时,这项活动也督促她对语文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互促共赢。
2.假期备课做引領。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进行假期备课挑战赛。而每个寒暑假也就成了教师对下一学期的知识进行梳理,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的“备战期”。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吃透教材,每一个备课团队都会安排相关学科的名师、骨干进行专业引领。他们全程参与网上备课活动,为整个备课活动进行专业把关。如,解读教材、校准知识点、对教学策略进行解析等,有了名师、骨干的引领,整个备课活动也更有抓手,更有实效性。
3.工作室中是首席。
名师工作室作为新生事物,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助推名师专业成长和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提供了一个发展、孵化的基地。成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名师培养的工作机制。在送王晓琳老师参加哈尔滨市南岗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学习的同时,结合集团化办学,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虹桥小学教育集团王晓琳语文名师工作室,王晓琳是首席教师,负责工作室的全面活动。与工作室成员的共同研究促进了的自主学习。而在对工作室的管理中,她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一年来,语文名师工作室围绕着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和一部分教师的困惑,先后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主题研修活动。如,散文阅读教学中导读策略的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研究、读学分导阅读策略的研究等。工作室成员还在王晓琳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课堂,在南岗区“百花奖”、哈尔滨市“烛光杯”和乡村教师进名校等活动中与老师们一同备课、磨课,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先后培养出一批语文学科骨干。她们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还在全市的“烛光杯”、全区的教学“百花奖”学科综合场做现场展示。“王晓琳名师工作室”的语文教师们在专业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于教师成长来说,如果以前靠的多是个人奋斗,那么在新的时代与环境,依靠的则是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需要集体中每个人彼此之间真诚无间的亲密合作。因此,我们把建设专业化团队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而承担团队的领军任务,是名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需要名师在完成自我成长和自我更新的同时,帮带好身边的骨干,特别是利用好丰富的网上资源,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五、科学评价——激发内在潜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名师的成长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但在名师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具备成为名师的潜质却不自知,也许是惰性、倦怠等因素使得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内驱力。这样就有可能使一部分潜能教师与成为名师擦肩而过。因此,学校在进行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对教师评价的多元化:注重激励性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另外,在名师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名与实统一,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统一,坚持部分与整体统一,坚持主动发展与学校促进统一,坚持结果和过程统一,坚持教育和教学的统一。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名师实施持久的培养,有利于名师健康稳步地成长。
总之,名师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培养名师,这些年来我们主要采用了量身定制、跟踪培养、贴身服务、团队互促、科学评价的策略,不但培养了名师,还同时打造了骨干教师梯队。他们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中流砥柱。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