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隐于市“衡山坊”

2017-03-13文/眭

上海商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衡山书店餐厅

文/眭 阳

大隐于市“衡山坊”

文/眭 阳

易琳的车蜗行在肇嘉浜路上,徐家汇的热闹越来越近。车里,我和另外两个朋友,正准备迎接这熟悉的“繁华”,怎料她一个小转弯,驶进了天平路。闹市区的喧嚣逐渐模糊,“衡山坊”三个字愈发清晰。

这个我们眼中的新鲜地,在易琳的朋友圈时常出现。她称这是“第二个家”。 衡山坊,距徐家汇百来米,却自成一格,在商圈的热力辐射下,散发着恬淡的气质。

书店里的老时光

在衡山路天平路交汇处,有一座别致的小洋楼,“衡山和集”的店招引人入胜。轻旋古铜色把手,绿漆木门里住着另一个“时空”。这是一家书店,这不仅仅是一家书店。

这里的书架,不以整齐簇新为美,高低错落,其间夹杂着做旧的书橱。书的品种不同于传统书店,看得出店家专程挑选过,个性化十足,不乏原版书。与电影相关的题材非常多,其他艺术类专业书籍也是琳琅满目。一进店,我们就自动开启“独行”模式,毕竟读书这事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临窗有两张皮座位,我选了一张坐下,正好有“一米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手捧《电影月报》,看风云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兴起与艰难,仿佛进入老唱片慢慢转动的旧时光。窗外的路人行色匆匆,偶尔会停下脚步朝里张望,一瞬间彼此互成风景。

二楼是书与展的融合。楼梯间,摄影师的“惊鸿一瞥”诠释了生活的精彩,一组微型照片展充分表达“时间”的主题。主展厅内,锅碗碟筷来了,柴米油盐来了,原来这里正在演绎“人间食粮之材料的叙事”展。这个展览其实挺生活化的,与材料密切相关,比如对烹饪器皿的开发和设计。设计师发现,这些物件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在于满足日常生活中审美的需求。因此,展览中,很多人在老手艺中融入新生活,比如,有人用西藏墨脱天然皂石做成了锅具,有人将搪瓷传统工艺进行了优化,希望将淡出人们视线的搪瓷再度带回生活中……

拾级而上,如同走进“杂志”博物馆,古今中外期刊云集。我们像是集邮客看到五颜六色的邮票一样,每一本都想摸一摸、翻一翻。和一楼一样,三楼也有可供餐饮聊天的休息区。不同的是,在三楼还能品读独属于此的定制读本,一些内容有趣、装帧精良但不外售的精神食粮。

通透的玻璃窗,在阳光的映照上,镶着金边。我们啃着书,喝着咖啡,只觉香气袅袅,已分不清是书香,还是咖香。

作为一个外企高管,易琳告诉我们,忙碌之余,她常来这里偷一段闲散时光——翻两本书,淘一张旧唱片,喝一杯茶,晒一会太阳。走出店门,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松快。诚如她所言,由书店出来,我们也收获了充实和惬意。我发现,书店毗邻便是余音绕梁的百代传奇小红楼、“花园影院”衡山电影院,那里可是承载着上海音乐与光影的集体回忆啊!为什么这家书店汇集了如此丰富的电影题材书籍?或许也与此有关,希望承继这里沉淀的电影传统吧。

现烹现调的异国风味

从书店出来,已近饭点。易琳建议先晚餐再逛街,她的理由特别“迷人”:衡山坊的夜景美得有境界,吃饱看景正相宜!

美食集中在一条连体的弄堂式的建筑内。P a t s y G r i ma l d i's前街纽约披萨餐厅、T I K I夏威夷餐厅、A L B A L U Z西班牙餐厅……一家挨着一家,各家门口有棚有座,窗户不大却透出温馨,除了一楼可用餐,二楼还配备阳台,应该可以邀清风明月一同来“美味”。

A L B A L U Z西班牙餐厅的门正对巷口,门前有“萌物”蹲守——一只大头大眼的花猫摆设,“水汪汪”的大眼睛似在招呼宾客。这些餐厅都是预约制的,贴心的易琳早就替我们叫好了座。

店里的环境相当不错。现代感十足的装修、开放式厨房,让人有“回家”的感觉。我们尤其喜欢二楼的阳台。彼时夜幕已降,凭栏而坐,浓浓异国小资情调满溢。不过,二月春寒,我们还是选择了在店堂内用餐。

西班牙菜包含了贵族与民间、传统与现代的烹饪艺术,加上当地特产的优质食材,菜品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居于重要的位置。我们点了西班牙菜中颇具代表性的P a e l l a。服务员说,这款菜源于西班牙巴伦西亚,在当地语言中是“锅”的意思,它还是法耶火节的食品,食材丰富,风味特别。它是挺有“内涵”的菜,包含青口贝、大虾、蛤、鱿鱼、菜椒、柠檬、橄榄油、白酒等,用新鲜海鱼熬的汤烩成,放入烤箱烤制,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美食。品着,尝着,看着西班牙大厨的身影,有那么一刹那真以为自己置身异国,在原汁原味的异国美味中悠游。

熟悉这家店,易琳是从它家的“双人午市套餐”开始的。她戏称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燃烧了她的味蕾。套餐有饮料、餐前面包、海鲜汤、色拉、主食、甜品。她说着,还比划起来:餐前面包是蒜香的,很香很脆;汤里有好多海鲜,量足品丰;色拉是西班牙火腿搭配哈蜜瓜上面满满的芝麻菜;主菜有三文鱼面和牛里脊肉。看着平素苦喊减肥的易琳手舞足蹈的“吃货”模样,我们忍不住笑了。

易琳越吃越嗨,不在我们面前装“淑女”了。她把在这里尝过的美食一一道来,如数家珍般,作为听众,我们的食欲再次被燃起。

原来掌管T i k i厨房的厨师长D a v i v梁,是一位有1 5年经验的餐饮能人,无论在中国、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他一直保持着创新演示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在烹饪界有着杰出声誉。T i k i的菜单定位于靠近亚洲的南太平洋岛屿美食,在开放式厨房内的烧烤是以肉类为主要材料的具有独特风情的菜肴,比较出名的有“K a h l u a多汁肥猪堡”,用一种传统夏威夷地下炉烹调而成。

P a t s y G r i ma l d i's前街纽约披萨餐厅,则是一家传承百年历史的砖炉烤制薄底P i z z a店。据说,它家二楼充满纽约街头元素,明星照片墙、地铁线路图、手绘城市街景,来自曼哈顿的大厨亲手秘制手工面团,“霸气侧漏”的乳酪饺,脆韧且带有淡淡烟熏味的披萨饼底,嚼劲十足、富有弹性、丝丝缕缕交融于口的芝士,配以布鲁克林啤酒,味道堪称一绝。

席间,我们还点了红茶、甜点……谈笑风生。果然如易琳所说,“一套下来,就是吃撑的节奏”。虽然吃的不是“午餐”那一套,但在美食面前,吃货的战斗力都是不可估量。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竟然商量起下一次来吃哪一家,点什么餐品!胃里的还没消化呢?真说不清这热忱是从哪儿来的!

建筑中的生活美学

夜晚的衡山坊,恰到好处地闪亮着、美丽着。从逛街开始,我才算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空间布局,聆听历史留下的声音。这里有1 0多栋独立的别墅及两排典型上海新式里弄住宅,集合了艺术画廊、时尚精品店、特色餐厅酒吧、创意办公等多种业态。

其中,一栋外墙闪闪发光的建筑,简直美到心田。盈盈闪烁的墙砖在夜色中透着浪漫的光斑。这是衡山坊8号——衡山和集例外女装馆:T h e R e d C o u t u r e。

它的外墙由传统青砖和特殊发光砖两种不同的肌理覆盖。“发光砖”白天看着像青砖,晚上则发出光芒,穿插在青砖之中结合成全新的建筑光效,让人不觉得有灯,而是一块有厚度的砖在发亮。

建筑的内部设计,去年刚刚夺得2016年红点设计三大竞赛单元之一:传达设计大奖。这个楼的梁柱是建筑的骨架。设计师把整个建筑的墙体、楼板都拿走了,通过拉伸而起的新空间,在一楼形成天井,贯穿至三楼。仰视之,仿佛站在大树下,阳光穿过成荫的树枝,形成斑驳光影。同时,墙身中从不同视角开出窗洞,将自然光引入新空间。不同时间的光照,形成的光影效果也富于变化。游走于此,新鲜感不间断。

坊内,一处高大敞亮的独栋V i l l a很是吸睛。由透明的玻璃门望进去,依稀可见是瓷器制品的“博物馆”。易琳白天曾去逛过,这里是德国顶级瓷器品牌——梅森ME I S S E N 体验中心,采取预约入店制度,提供“私人品味管理师服务”。在会员预约的时间段,整个店只接待这一位顾客,店员一对一进行导览。

逛着逛着,就看到了临街的5 T H S P A C E“第五空间”。楼下小黑板上写着“三楼可饮可歇”。行至三楼,发现一路来艺术的小细节无处不在。你可以在这座“艺术家之家”安静享受咖啡、午餐和下午茶。更有免费参观的艺术家联展。

没来之前,以为衡山坊是全新的建筑群。来了后,走近后,才读懂他的年龄和来历。原先这里叫“树德坊”,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建筑发展鼎盛时期,是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海近代海派民居的典型样本。

《小城之春》的导演费穆先生、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的女建筑师张玉泉女士、民国十大女作家之一的罗淑女士……漫步于衡山坊,往昔沪上文化名人欢聚的场景,似电影画卷在播映。当年是洋气与繁华,如今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摩登与经典的碰撞。当年是快节奏,如今是慢生活。大隐于市“衡山坊”,做真正的城市文化传播者。

猜你喜欢

衡山书店餐厅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TARENTUM萄木餐厅
LUNAR餐厅
城里的怪餐厅
衡山独如飞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