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要素研究

2017-03-13蔚,

关键词:道德修养有效性思想

陈 蔚, 干 薇

(1.东华大学 党委组织部, 上海 201620; 2.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上海 20043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要素研究

陈 蔚1, 干 薇2

(1.东华大学 党委组织部, 上海 201620; 2.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上海 200433)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推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对它的研究也成为大学德育教育研究中出现的新课题。探究这一领域,对于将这门课程的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教材的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转化,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进而切实提升和改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都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

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当前许多高校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两课”课程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排体系是按照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安排的[2]。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这既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也符合高校教学的规律。为了更深刻地认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我们试着从教育过程的结构(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与方法、教育效果评价)角度,来解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确立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设置的课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是课程的基本任务,这也恰恰反映了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由于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专门教育,其专业培养目标表现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化目标,规定了各个专业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基本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决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活动,它本质上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承载着社会明确的价值期待。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既符合教育的目的,又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确立教育目标的有效性是指教育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表述时应做到明确而清晰。我们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目标,其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化,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直接依据与评判标准。由于教育目标具有定向、强化、适应和评价功能,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确立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使其体现有效教育价值取向:

(一) 目标确立应当开放,不应封闭;应当全面,不应单一

学校持久的适应性必须是与整个社会的过去和未来有关,从而真正重视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满足眼前的需要、获取即时的利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开放式教育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潜能,不拘泥于一味灌输与教化;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限于注重学生的社会化、德育的养成与信息量的补充,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判断。

(二) 目标的确立应满足学生的认知兴趣

只有当课堂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认可并学好它。学生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需求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当教育目标与学生兴趣有关时,学生的学习意愿就能得以激发,学习效果也因此而提高。

(三) 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在担当社会角色之前,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文科类学生教育目标的确立要着重学生人文修养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追求美好人生价值的愿望;理工科类要注意对学生积极进取探索精神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四) 目标的确立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个性发展方向

当教师自身发展没有很好定位时,他们往往在教育学生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教育个性发展的目标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进行符合个性的改编和对学生的认识定位上。

二、 教学内容处理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处理的有效性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内容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服务,尽可能与这一教育目标相符合,避免因盲目树立正面思想教育而产生“失真”偏向。

(一) 选择有效教学知识量

“教学有效知识量,就是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实在有益(新的或具有新意)的观点、材料、方法,学生学了之后有所感、有所获,真正理解的内容。”[3]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要关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知识量,其因有三:(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4]。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如果为零,那么教师讲得再多,也不为学生所接受,教育的有效度仍为零。

(二) 合理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三个方面:

1. 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教育安排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大类[5]。不同的知识所蕴藏的价值不同,因而在教育内容的教育处理时应相应有所区别,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教育。通过世界观教育,使大学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深刻领悟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并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通过道德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会做人做事,使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这些都涉及人生最根本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正面教育和灌输,不可回避,不要推卸。

2. 根据学生需要和其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

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当然补充知识要遵循“适用、必要、科学、精巧”等原则,做到“需中求好,好中选精”[6]。例如,教育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不能动摇。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准确地宣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重要文献,这些重要文献不仅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大学生生涯设计和人生规划的指导原则。因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中国的繁荣、富强、和平、稳定等是每一个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3. 注重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内容的处理除了满足既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需求外,还要明确学生始终是社会的个体,最后还是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因而,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7]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脱离,毕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控制过程,实际上是学校实现其选择性功能的重要途径。”[8]例如,引导大学生关注诸如高房价、看病难、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客观地向大学生介绍历史与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这些现象,澄清大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不要因此怀疑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全面的观点,认清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绝不能以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来否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 教学方式运用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与方法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广义的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我们所阐述的教学方式运用的有效性不求面面俱到,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加以详述。

(一)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是指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量。从心理学考查师生交往的有效性,应注意对心理规律的运用,其中之一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课堂教学通过多种途径交替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集中在教育内容上。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仪表端正、教师的精神饱满、教师恰当的动作和姿势、教师语言的起伏感以及借助表情姿态等非语言因素实现信息的沟通有关;而有效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与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程度等因素相关。[4]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交往风格有关。1977年美国学者凡·诺顿研究了教师教学交往风格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此后许多学者对教师的教学交往风格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十种:喜欢支配的、富有戏剧性的、好争论的、生动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放松的、注意力集中的、开朗的、友好的、准确的教学交往风格[9]。由于不同的教学交往风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交往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和师生教学个性特征运用相应的教学交往风格,以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主导课堂情感氛围。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大学生交互作用、共境共情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都蕴涵着师生间思维的交流,每一个理想信念的建立都有师生间心灵的共识,每一个时点互动都融汇了师生间情感的疏通。因此,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首先是在轻松自如的教学心态、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的。课堂情境是由教师营造和主导的。因此,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了多么不公正的待遇、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了多么大的不幸,教师都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能把消极情绪传递给大学生或对大学生发泄,从而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及其实效性。教师既要主导自己的情绪,又要主导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绪,更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情绪和心境,要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里真正体会到这门课的“人格”魅力。

(二)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环境中,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与手段,适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组织好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活动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高效达成。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10]随着教师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注意课堂管理的人文性,关注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正成为加强课堂管理的新价值取向,以人文教育观来支撑现代课堂管理的策略,目的在于在促进学生有效吸收各类知识的同时,使师生的人格得以健全发展,让学生今后能以更为主动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大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大学生感受参与以及参与成功的快乐。一是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大学生模拟公共生活,引导他们运用道德规则调节公共生活,维护公共秩序,提高对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大学生模拟法庭的形式,比如讨论药家鑫的审判问题,让同学明白自首、道歉、后悔、赔偿等都不能改变违法的事实,要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三是运用“价值澄清理论”,以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依托,从大学生生活中所经历和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切入,选择与大学生个人有关的题材,包括信仰、抱负、态度、兴趣、情感等与价值观有关的话题,分析大学生的实际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准确定位,少走弯路。大学生在课堂讨论或公开发言时,大多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意识形态,这种价值取向就是一种正确态度,就是在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社会问题或基本理论的分析和阐述比教师循循善诱般讲授会更有实效。这些参与课堂讨论的大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这是对其他同学的正确示范和引导。

(三) 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具体;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学过程得到有效调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1]。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育内容的整合优势,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现代气息。成功而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应该进行周详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运用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学生背景。包括一般背景如年龄、年级、智力、文化社会背景,特殊背景,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对于所要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态度分析等。

2. 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范围,确定使用媒体的学习环境,确定适宜的教学评量方式。

3. 准备教学媒体。选用现成的教学媒体、修改现成的教学媒体、自行制作新的教学媒体。

4. 使用教学媒体。试用、预演、布置环境,引起学生注意。例如,使用遥控鼠标操控计算机,可以让教师的位置“回归”到学生的视觉中心,“边走边讲”地介绍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表情和动作可以随时被学生捕捉,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及时被学生解读。同时,学生的反馈表情也可尽收教师的眼底。毫不夸张地说,遥控鼠标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教师的位置“回归”,而且能在拉近师生空间距离的同时,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5. 激发学生反应。教师宜掌握教学媒体的特性,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加强反馈。例如,在教学课件中多设疑,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营造理想教学环境的工具。当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时,自然会将寻问求解的目光转向教师。此时,教师不再处于学生思维的“盲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课件设疑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分析、演示、证明中设疑,也可以在讨论中设疑;既可以使用文字、图形设疑,也可以使用动漫、卡通形象设疑。这种“课件设疑——学生思考——教师答疑”的教学设计,可以创造师生“面对面”的机会,增加师生间的“人—人”交流。

6. 评量教学效果。包括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量,教学媒体运用是否适当的评量,对教学过程的评量。

教师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以提高教育效率,还应遵循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原则,如明确服务性、强调针对性、坚持多样性、加强指导性、注意适度性、克服随意性[6]。

(四) 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

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密度。教学的时间密度是单位时间内师生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付出的劳动数量与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活动的紧张度。合理的教学时间密度要做到既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使学生有一个合适的学习负担。

2. 把握好课堂教学活动节奏。课堂教学活动节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快慢适度、详略得当、收放自如。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与不同要求,安排合适的时间进程,主要考虑好教学要求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进程的速度。

3. 充分考虑教学时序的优化。教学时序是指按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度,最佳的教学时序应当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的优化。教学时序是指按时间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度,最佳的教学时序应当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教学时序的概念绝不是传统的“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理论,而是要求有序与无序的结合统一。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对课堂教学活动程序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保证学生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向知识的深度进军,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空,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4. 捕捉好教育时机。教育时机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身心成熟水平的基础上,由外部诱因引发的迫切需要某种教育的关键时候。教师若能把握好这个关键的教育时机,应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把握教育时机,通常与教师的教育机智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授大学生如何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时,强调大学生可以自主规划自己生涯,设计自己的未来,但是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既是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也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四、 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质与量作出价值判断,有效教育评价系统仍然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我们认为有效教育评价在人员方面,要充分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教师本人、教师同事、教育管理人员的参与。评价内容主要是从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教育个性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两方面,融合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时间学、课程与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的有关要求,构建指标体系。教师教育个性发展的评价内容主要从教师的精神品格、教师的教育个性构成、教师的教育成绩三方面进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时间观念、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几方面的内容。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安排适当的座谈测试及量表测评。有效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不能单纯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评价移植,要确立综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具体说来,有效教育评价应综合运用理论方法(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科学方法(质与量评价结合的角度)、艺术方法(从“教育也是艺术”的命题出发,把课堂教学当艺术品去鉴赏、体验、感受)。

2. 有效教育评价切忌外在的、机械的教育评价。应关注师生的人文需要,注重师生的自我内在评价,即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师生各自的教与学的活动,并把评价要素纳入到师生各自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形成师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不是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再给予评价,而是边教育边评价,师生双方将有效教育的评价成分渗入到教育过程中去,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然后再继续推进有效教育。

需指出的是,我们仅从教育过程一个维度来解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目的是为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操作过程有所启发,但对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来说是不够的。如何从其他方面(如有效教育的性质、影响因素)来明确这一问题,留待日后作进一步的思考。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2] 周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5):157.

[3] 吕渭源,叶显发.大学有效教学评估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91.

[4] 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J].教学与管理,2000,(10):3-4.

[5] 皮连生,卞春麒.论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J].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83.

[6]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3,103.

[7] 周璠.培育核心价值观应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92.

[8]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6.

[9] 陈旭远,张捷.教师教学交往风格与教学交往的有效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7.

[10] (美)班尼,(美)约翰逊.教育社会心理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235.

[11] 沈建平.现代教学媒体应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5.

2016-12-20

陈蔚(1980—),男,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E-mail:chenwei@dhu.edu.cn 干薇(1981—),女,江西九江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G642.421

A

1009-9034(2017)01-0036-05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有效性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