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名将赵葵诗文研究

2017-03-13王韶辉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王韶辉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一、赵葵生平概述

赵葵,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南宋潭州衡山(今属湖南)人,赵方子,赵范弟。赵葵自幼成长于其父军中,嘉定十三年(1220),赵方派遣赵葵,都统扈再兴进攻金军,取得“斩降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1]的大胜,取得宋金开战后的大捷。

绍定三年(1230)十二月,李全发兵攻打扬州,次年正月,赵葵斩杀李全,“李全之乱”被平定。赵葵因功受诏封为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

端平元年五月(1234),宋理宗正式受赵葵为收复“三京”的主帅。但是宋军进军过程中被蒙古军队包围,经过激战,宋军大败。“端平入洛”兵败之后,朝臣以“轻于调远,急于退师”弹劾赵葵等人。理宗下诏赵葵削一秩,措置河南、京东营田边备。

“端平入洛”惨败之后,赵葵依旧在抵御蒙古的进犯,是抗击蒙古的主要将帅之一,咸淳二年(1266年)致仕,进封冀国公。同年卒于小孤山(江西彭泽县北)卒年81岁,宋度宗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为国征战一生,“葵自端平以来,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及其筋力既老,卫国之志不衰”[1],为维护南宋偏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葵一生以军事见长,但是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文集广泛流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赵葵的诗词作品深受李白的影响。其风格迥异,想象奇特,语言明快,意境宏伟,有一种豪迈、浪漫的风格。著有《信庵诗稿》已佚,《后村》《全宋诗》中有所保留。此外赵葵还著有笔记类文集《行营杂录》,书中收录了各类型笔记40余则,也流传至今。其他文章均收录于《赵忠靖集》,诗人刘克庄题跋曰:“发旷怀于翰墨,寓雄心于杯酒”。说明赵葵虽非以科举入仕,戎马倥偬之余极爱诗文,也反映出其幼承家学。

二、赵葵诗词题材及思想内容

刘克庄曾经评价赵葵的诗歌“望古慷慨”、“结交义气”,“莳谟定命”、“家庭唯诺”[2]。赵葵生活时期正处于国事衰微,外敌入侵的时候,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赵葵诗风既有写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

作为南宋的军事将领,赵葵一生与晚宋的军事政治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诗歌题材突破了儒生的狭小天地,有用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军旅色彩的,也有通过写景表达作者虽然遭到朝廷贬斥,远离朝堂,但是还是有着忧国忧民,渴望为国效力之心。

(一)咏物言志

南宋“端平入洛”兵败之后,宋蒙关系恶化,赵葵受命督视江淮,防御蒙古入侵。淳祐九年赵葵升任右丞相兼任枢密使,不久即罢为醴泉观使。下面两首诗词通过不同的景物描写,来反映诗人报国无门的心情。“赵葵除拜右相,葵屡上辞免,而朝旨促赴阙益急。后葵到京时,以宰相须用读书人劾之”[3]这首《南乡子》[4]正是当时的作品:

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昨日公卿今日闲。拂晓出长安。莫待西风割面寒。羞见钱塘江上柳,何颜过远。瘦仆牵驴过远山。

这首词是赵葵遭罢免时所作,可以读出一个“遇敌深入死战”的将领被解除兵权赋闲离京时的心情。词中上阙一句“昨日公卿今日闲”道出赵葵遭罢免的郁闷之情。词中的下阙以景物寄托情怀,显得特别深沉。表面写清晨的帝都,但是作者以一句“拂晓出长安,西风割面寒”写出了官场斗争的残酷。同时通过对“钱塘江上柳”的描写,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也表现出无法为国效力的无奈。而“廋仆牵驴过远山”,则好似一幅山水图画,牵着毛驴的廋仆和他一起消失在远远地群山当中。

赵葵一生征战,但是对家乡衡山感情很深,据记载赵葵“尝建功德寺于云密峰下,今为云峰寺”[5]。这首《祝融峰》[6]可以代表诗人思想:

祝融万仞拔地起,欲见不见青霄里。山翁爱山不肯去,为山醉眠松根底。家童寻关不敢惊,沉吟恐怕山翁嗔。梦回抖搂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诗中通过山翁的“眠”,家童的“寻”,酣睡后的“抖擞”,刻画出一个隐居山翁形象。这个“山翁”有着诗人自己的影子,也是爱山之人共同的形象描述。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主峰和最高峰,站在峰顶,举目四望,见远处的群峰,都匍匐在祝融峰脚下,让人顿生无限豪情壮志。

(二)边塞诗

赵葵一生金戈铁马,一生大半时间都在军营中渡过。他的《荒城》[7]三首就是描写军旅色彩的作品:

城荒葉落风飕飕,淮水茫茫古渡頭。
回首不堪行乐地,黄花点点是离愁。

为醒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
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

万里黄云冻不飞,硝烟烽火夜深微。
胡儿移帐寒笳绝,云路时闻探马归。

本诗中首先首先提到秋天到来,黄叶飘飞,给人一种肃杀清冷的景象。诗人身处淮河边上,举目四望,看到曾经的古渡口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事情。后面的两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使诗人的思绪回到了烽火硝烟的边地,可见赵葵作为统兵多年的将领,心中始终还惦记前方的军情。

(三)写景诗

赵葵的写景诗作,语言质朴自然。如《雪夜》[8]:

酒力欺寒轻,心清睡轻迟。
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

大雪之夜,诗人小酌几杯,不愿入梦,步出室外,只见朦胧的月色之下,梅花与雪影争奇斗艳,别有一番景致。

同样是描写雪的作品,诗人的另一首作品《雪》[8]则是另一种风格:

玉龙昨夜起天涯,晓看团花一尺围。
莫放妆台帘卷上,怕惊钗宝畔鸾飞。

作者运用多种意境来描写大雪,语言清新、朴实,虽然篇幅短小,却营造出一种特有的雪后意境。

三、赵葵及《行营杂录》

(一)文集创作背景

宋初,统治者实行“兴文抑武”的政策,发展科举,提倡儒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文人士大夫,于公事之余,都有志于著述。赵葵并非以科举入仕途,但是自幼受到湖湘理学文化的熏陶。赵葵青年时期,其父赵方便把当时还是地方官的理学家郑清之“延入中堂,出三子,俾执师弟子礼”[9],所以赵葵自小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生平爱好文学创作,《行营杂录》正是其戎马之余的作品。以记载两宋史实,名臣文士行为为主,兼传播佛、道两教传播的情况。

(二)文集基本内容概括

前两则故事记载的是宋史密闻,是与赵匡胤有关。一则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书中记载:

太祖初受周幼主命北讨,至陈桥,为三军推戴。时太后以下眷属悉在定力院设斋。有司来搜捕,主僧令登阁而固其扃钥。俄大搜索,僧绐云:“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发钥,见蛛网布满其上而尘埃凝积。若累年不曾开者,乃相告日:“是安得有人?”遂皆去。有顷,太祖已践祚矣[10]。

另一则是讲的是“烛影斧声”的秘闻,开篇讲的是赵匡胤和道士之间关于自己寿命长短的一段对话。书中记载:

上曰:“久欲见汝决一事,我寿还得几多在?”道士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以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烂,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门,召开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内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出,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漏三鼓,雪已数寸。上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10]。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有两个历史未解之谜:生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成为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身后留下“斧声烛影”的疑案,究竟是太宗“弑兄夺位”,还是宋太祖猝然离世,有待于后人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书中也有百科知识的介绍,书中提到了古人对“水晶”的认识,以及“驸马”一词的由来。《行营杂录》记载:

刘贡父为中书台人,一日朝会,幕次舆三街相邻。时诸帅两人出军伍,有一水晶茶盂,持玩良久,一帅曰:“不知何物所成,茔洁如此”。贡父隔幕谓之曰:“诸公岂不识,此乃千年老冰耳”[10]。

“水晶”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更早的文献里对水晶的称谓如“菩萨石”、“放光石”。由此表明我国对水晶的利用可谓历史悠久。《行营杂录》记载:

皇女为公主,其夫必拜驸马都尉,故谓之驸马[10]。

“驸马都尉”最早成为官名,始于汉代,多为侍从官。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明确皇帝的女婿加此封号,其后规定“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帐宅之事”。此后历朝沿置,位在侯爵之下,伯爵之上,多不参与政事。

书中也记载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行营杂录》记载:

马裕斋知处州,禁民捕蛙。有一村民犯禁,乃将冬瓜切作盖,刳空其腹,实蛙其中,黎明入城,为门卒所捕[10]。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地方官禁止百姓捕食青蛙的记载,说明宋代已经开始禁止捕蛙,而且对犯禁者给予处罚。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确立了利用自然界食物链防治害虫,以此来保持农业增收的思想。

(三)文集收录情况及体例特点

元代陶宗仪编撰《说郛》120卷,明代李栻《历代小说》,清代《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以及《古今说海》、《续百川学海》、《说库》等均有收录。近年来《历代笔记数据库》、《丛书集成初编》、《中国野史集成》也都收录此书,由此可见《行营杂录》影响流传之广。

关于文集的体列特点,从文集的内容来看,作者收录的内容丰富,文中前两则故事是有关于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和去世的宫廷秘闻。另外一则是有关于李煜在降宋之后的故事,由于涉及本朝历史,作者并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中间收录的故事有古人对环境保护的、医学知识的介绍、也有民间传说。赵葵的文学创作结合自己的亲闻亲历,对收录书中的故事,作者都做了辑佚辨伪,

四、结语

赵葵所做诗词可反映其人生经历和思想态度,一生抗击外敌入侵,平定叛乱“累立大勋,朝廷倚之为重者二十年”[11]。虽遭朝廷罢免,但始终心忧社稷。诗词有时虽写山水景物,但是心中始终惦记朝廷军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面对南宋末年朝政的黑暗,社会的动荡不安,赵葵身负重任,将报国之志贯穿一生。

其文集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收录内容丰富,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很可贵的。赵葵在征战之余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了作品的创作当中,运用诗词或者文集表达出来,亦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刘克庄.刘后村小品[M].赵季,叶言材,选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刘一清.钱塘遗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李元度.南岳志[M].王香余,欧阳谦,增补;王香余,续增;刘建平,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13.

[6]解缙.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陈景沂.全芳备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8]历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9]周密.齐东野语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赵葵录.行营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黄宗羲.宋元学案[M].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