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从何处来,湾向何处去
2017-03-13丁云
记者 丁云
湾从何处来,湾向何处去
记者 丁云
东至吴江区东太湖大堤,南至太浦河口一线,西至吴中区东太湖大堤,北至东太湖梢,水域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的东太湖水域,以及吴江、吴中各30平方公里的片区区域内,就是苏州湾。
苏州人熟悉吴江、吴中、洞庭东西山,但“苏州湾”,十多年前多少是陌生的。
松陵大桥
治水围垦,太湖先民辛勤劳作
最初的最初,当然来自太湖流域通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秦汉之初,与中原相比,仍是“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三国两晋开始,中原战乱,开始有人口大量迁入和耕耘。
水乡泽国,自然围绕治水与垦殖开发。春秋时,吴越两国开挖人工河道,弥补军事运力。伍子胥凿了胥浦,沟通了太湖与今浙江的北部诸水系。秦汉至南朝时期,太湖地区的围田垦殖逐步进入了开拓阶段。
隋唐,京杭大运河贯通,为了漕运上的便利和安全,继续整治江南运河。
五代时,松陵镇以南“古吴淞江宽达五六十里,风涛汹涌,漕运多败舟”,陆路不通,水运艰难,决定续建吴江塘路,解决牵挽、驿运和航行上的风涛险浪以外,对太湖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塘路建之前,太湖有滞无拦,湖东淼然一片,吴江、平望间一片白水,茫无边际,大片浅滩湖沼,没法利用。塘路建成后,把太湖约束在一定范围之内,为湖东沼泽地的垦殖开发创造了条件,而且经过长时间太湖浪涛的激荡,泥沙淤积,塘路两岸就逐渐淤淀出大片可供垦殖的土地。此外,塘路还有提高醍醐蓄水和调节盈亏能力的作用。
太湖东岸的菀坪原为滩涂,纵横数十里。清康熙年间出现垦殖,大多数种植茭芦,围垦成田的还很少。光绪年间,河南光山、罗山一带农民因避天灾兵祸,携带家眷到菀坪,围湖造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湖面积达3013亩。
而太湖东北岸的吴县,湖田围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延及秦、汉、魏、晋。唐末、五代,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屯田营田制度下,将一部分沼泽、洼地开发为塘浦圩田,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改善了水利条件。进入宋朝后,太湖地区的围垦事业发展很快,特别在南宋时期,达到历史高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湖南、河南、苏北等地农民因灾荒移居吴县东太湖边围垦。1830年,东山成半岛。民国时,湖荡围垦也较普遍。1966-1979年,围湖面积119819.68亩。
两千多年来,太湖地区的围垦没有停止过。现在,太湖地区的圩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当然,阻塞水路的盲目围垦,也给水利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后果。1979年,私围乱垦之风得到基本控制。
2010年,苏州启动南延,建设太湖新城,做大苏州湾。2013年,太湖“苏州湾”正式命名。
引经据典,地名记载文化历史
苏州太湖新城重新整理苏州湾的地名,出版了《苏州湾·苏州太湖新城地名志》。其中的道路名非常有意义。一部分烙上了太湖深深的烙印,如吴中片区的环湖西路、五湖路、东太湖路和以湖岛名称命名的泽山路、雷山路等,亦或吴江片区的环湖东路、东太湖大道、笠泽路、鲈乡北路等。另一部分,作为人文历史纪念,苏州历史上兴修太湖水利的水利学家及治水有业绩的官员,几乎都被纳入到苏州太湖新城的地名中。
吴中片区有五湖路,以太湖的别称“五湖”命名。《国语·越语下》里“国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吴江片区笠泽路,“笠泽”也是太湖别名,此外还可指古代太湖三条入海支流之一松江,或者吴越争战时的古战场。
路名优雅芳菲,其实取自描写太湖及沿湖风光的诗词。芙蕖街、金碧街,来自明代汤帡的“金碧芙蓉映太湖,相传奇胜甲东吴”。渔浦街源自王鏊诗“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流丹街、挹紫街,有周瘦鹃诗句“苏州好,嘉果满东山。万树枇杷千树栗,杨梅挹紫橘流丹。”引黛街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诗句“白浪浸天冷,青山引黛长。朝童迷水怪,夜女出江黄。种橘皆成市,凿山半作堂。路疑烦指点,洞口觅渔郎。”路名背后颇有传统文化乐趣。
吴中片区“子高路”和“正夫路”,是北宋著名水利专家郏亶和郏侨父子的字。天颜路纪念清代慕天颜,任职江苏布政使时他疏通了吴淞江、浏河淤道,制水闸旱蓄涝泄,还向上请减赋粮等。开甫路纪念明代散文家、古文家归有光,开甫是他的字。他对太湖地区的水利情况也深有研究,搜集当时相关的水利文件,撰写《三吴水利录》四卷。君益路以其字纪念北宋李禹卿。任苏州通判时,率民沿太湖筑堤八十里。
新城灯火辉煌
禹贡路,《禹贡》为《尚书》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著作。战国秦汉以来,人们认为它是禹本人或禹时代关于禹治水的一部记录,同时穿插说明了与治水有关的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这样的命名,也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
塔韵路听得较多。塔指遥对的上方山楞伽寺塔,可远观塔的神韵。这座塔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现存的是宋太平兴国978年,苏州现存塔中,塔龄仅次于虎丘塔。
有的路因岛屿得名,从中也可以知晓一些过去未能熟知的太湖岛屿,像大小雷山岛、 连柱山岛、竹山岛等。箭浮山路,也源自太湖岛屿,箭浮山又名寒山浮,分北箭浮、南箭浮两岛。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将北箭浮岛作为拍摄基地,岛上还保有当时的部分场景。
吴江片区有江城大道,不知大家知道否,“江城”是吴江县城的别称。江村路得名于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先生的家乡江村即吴江庙港开弦弓村,1938年他根据家乡的调查材料用英文写成博士论文,马林诺斯基称此书是人类学湿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